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类职业教育怎么办?这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难题、一块短板。一方面,国家对农业类职业教育寄予厚望、托以重任。《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2011年)提出,要重点办好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增强农业职业教育吸引力;《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 2015)》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另一方面,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广大农民还不能平等参与现代化、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共同分享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的成果。由此导致农业职业教育出路较窄,进口不畅,不温不火,处境堪忧。  相似文献   

2.
何涛 《宁夏教育》2015,(4):73-75
中等职业学校大门将向广大农民敞开,如何整合共享社会涉农资源、创新农业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懂技术会经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6日至7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职教大省,更应该因地制宜地重点办好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力支撑、智力支持.从本期开始,本刊拟邀请职教专家、职校校长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就《意见》畅谈各自的做法、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涉农专业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功利性强,矛盾性出,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与涉农职业要求相距甚远.高职学生正处在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有必要加强农业职业价值观培育,使其正确地认知现代农业职业价值、转变观念、化解内心矛盾、激发理想,这不仅是涉农职业对高职人才的现实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当代职校生》2014,(6):14-14
职业学校里的服务专业越来越多,涉农专业却越来越少,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大前提下,涉农专业的转型显得非常紧迫。把涉农专业做成一道产业链既成了学校的突破口,又成了农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在第四部分特别提出发展涉农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一是加强农村、农业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培养培训,推动教师配备比达标,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涉农企业中技术骨  相似文献   

8.
涉农高职院校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载体,乡村振兴背景下积极探索涉农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对于破解人才瓶颈、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宏观视角,分析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涉农高职院校的新诉求,如重塑从事有关涉农职业的新观念、增强与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开放合作带动涉农人才素养提升以及新诉求之下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如涉农高职院校数量相对较少、涉农高职合作化办学力量不足、涉农“双师型”师资队伍匮乏、涉农高职院校招生吸引力欠佳、专业设置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脱节,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涉农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绵阳市教育局以绵教职成函[2005]4号件,批准绵阳农业学校增挂“绵阳工程技术学校”校牌。“四川省绵阳农业学校”校名继续保留不变,体制不变,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增挂校牌的目的,是为了该校在继续办好涉农专业的同时,努力办好非农专业,使学校成为农、工、贸、管多专业共同发展的综合性学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农业科技的推广首要在人才,所以,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涉农类技能型人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加大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5,(10):14-17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问题研究《意见》指出: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四、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13.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农村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续上期)单位的合作,发挥专业优势,实行学校、公司、农户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行“绿色证书”教育,培养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国家采取措施,扶持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好一批骨干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道德修养、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为涉农专业学术科普农耕文化,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但当前农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专业教师数量和办学经费不足、涉农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为了给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农业高职院校应从完善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拓展办学经费筹措渠道,提升学校知名度,组建技术推广服务团队和创新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些年我国的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并开始转型,在转型过程中需要一批具有专业型素养和技术的农业产业从业者,而涉农类中职院校是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人才的重要教学机构。在我国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培训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在办学过程中将教学理念更新,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展开培训职业农民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更加注重提高品质,注重内涵发展是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旋律。广水市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突出地域特色,办好每一所学校上,从家园、学园、乐园三个维度提升学校品质,让老百姓都能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优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教育系统的基本单元,办好教育必须关注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所学校的内涵发展。通俗地讲,学校的内涵发展一般是指在学校规模已经具备、办学条件基本完善、教学管理基本规范的基础上,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方式,主要表现在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规划和共同愿景、师生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品位、有效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等农业职业学校肩负着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任。化学课程是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在化学课的教学中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和创造能力,是我们化学课教师思考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化学课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了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些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要一大批掌握农业科学知识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现代农业培养人才、提供技术服务的农业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杨凌地区52家农业企业(包括部分涉农企业)的第一手调查,依据资料及相关数据分析了农业职业岗位的现状、农业职业岗位人员供需状况以及岗位人员所需的知识结构,以此引发了对农业高职教育的思考。列举了目前农业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