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视孩子的“破坏行为”爱迪生小时候是个十分淘气的孩。有一天,他对青草不会燃烧,而枯草可以燃烧感到怀疑,于是自己跑到仓里,用火点燃了干草堆,实地试验一,不料却酿成了火灾,把父亲囤积的草付之一炬。生活中孩子们的破坏行为很多,拆、毁物品,屡见不鲜。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这种为正是他好奇心的表现,把玩具汽车开是因为他想知道汽车里面是什么样,是什么会使汽车转动,如果把轱辘拆来,汽车会怎样?孩子的头脑中充满新奇的念头,于是他会毫不犹豫地付行动。因此成人不能轻率地将孩子的些违规行为定性为“破坏”,而应该真地相信每个孩子都…  相似文献   

2.
幼儿常把玩具物品搞坏,把瓶罐杯盘打碎,把书撕烂……对此,不少家长会感到烦恼,感到束手无策。幼儿的这些行为.就是一般所说的“破坏性行为”。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可分为“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两类。“无意性破坏行为”主要出现在小年龄孩子身上。如递给孩子一件新玩具,他刚接过去,手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2005,(11B):6-6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破坏行为是好奇心的表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神秘,他们会以自己独有的研究行为来探究环境的奥秘,满足好奇的天性。于是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将玩具汽车拆开来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4,(4):7-7
他生于北京,是一个让母亲挠头的“坏”孩子。可父亲却另有他的看法:不怕孩子皮,就怕孩子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太“乖”,太乖的孩子往往抵挡不了坏。有时候孩子“坏”一点反而是一件好事,对“坏”孩子只要施以适当的教育,他会变乖的。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电子医学工程系的母亲觉得孩子的父亲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配合丈夫对孩子积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玩具迷     
玩具是幼儿最熟悉的、极其喜爱的东西。耿嘉昊小朋友就是我班出了名的“玩具迷”,尤其是对玩具汽车的着迷,平时喜欢玩汽车,与汽车有关的东西,他都很关心;可同时,他又是班里的“自由主义者”。瞧!小朋友们在上课或游戏时,他总一个人悄悄溜到“汽车展览角”玩汽车。我多次提醒他,甚至通过讲故事启发,他却充耳不闻。今天,我们对“小司机”这个主题展开谈话,幼儿非常感兴趣,尤其说起汽车玩具时,孩子的兴趣更大,这时耿嘉昊小朋友大声地说:“老师,汽车也要听红绿灯的话,是吗?”我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一招用上。于是,我制作了红绿灯,请耿嘉昊小朋友当…  相似文献   

6.
几个幼儿在一起,你“偷”了他的“小手枪”,他“偷”了你的“小飞机”,这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不少家长和老师却为此大惊小怪,不是把孩子臭骂一气,就是把孩子批评一通,目的是刹刹孩子的“贼性”。其实,这种做法,大多是冤枉了孩子。众所周知,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萌芽期。因为这时的孩子已经可以以直接的有理由的活动为背景,产生随意的有积极倾向的行为。即他们已经能够根据自己内心的道德判断进行行为的选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2岁左右正是孩子“第一反抗期”形成的阶段。由于身体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他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开始尝试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同时,他发现能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愿望,这些能力的增长给了孩子极大的自信。于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再把自己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不愿听从家长的要求,急于表现自己“我长大了,我能行”。2岁的孩子开始喜欢对爸爸妈妈说“不”,他会经常做一些家长不让他做的事情。伴随着行为上的异常,孩子的情绪也常常走极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暴躁,尤其喜…  相似文献   

8.
正一、原因探析1.恐惧、缺乏安全感使然。旺旺吐口水的行为有可能是教师、家长过分强化的结果。若老师、家长在孩子每次绘画、游戏时都特别强调:不能把笔含在嘴里、不能把玩具放嘴里咬,吃了会有毒,会生病的……如此反复的提醒会让孩子产生紧张感。而当孩子一不小心把东西吃进嘴里时,他会很恐惧,不由自主地吐起口水来。2.习惯性动作。敏感型的孩子会很在意成人的评价,某一次孩子吃了这些东西后,成人会提醒他:赶紧吐出来。于是便出现吐口水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习惯,即便是没有吃任何东西也会有此行为。3.模仿。一些孩子注意到成人或其他孩子的吐口  相似文献   

9.
望着李伟民躲进树丛苦练“功夫”的专注样 ,我轻轻松了一口气。这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 ,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近两个星期他三天两头逃学 ,学校和家里都没弄清原因。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 ,我这个班主任如何安心?今天 ,他的行踪终于被一个同学发现了 ,于是 ,就有了上面的情景。中止孩子的荒唐行为并不难。但李伟民是一个上了五年级却连课文都读不通的孩子 ,对转变他 ,历任班主任无不乘兴而始 ,失望而终。献爱心、积极鼓励、成立“互助组”等等 ,对待后进生的妙方一遇上他就会失效。看他“苦练”的那份狠劲儿 ,如果也能用到学习上 ,那该多好…  相似文献   

10.
五岁的小杰想帮妈妈一起剥豆子,他也拿起豆子,边弄边说“:我和妈妈一起剥豆子呢。”妈妈一看小杰把豆子折得乱七八糟,连忙制止“:哎呀,你不会啦!到旁边自己去玩,不要弄这个。”于是小杰走到房间,拿出他的玩具水枪,就在妈妈妈旁边大撒野,把水喷得到处都是,妈妈放下手边的工作,生气地追逐小杰……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其目的,这些行为的产生大都是要寻求归属感。心理学家戴克斯在亲子教养理论中指出:孩子会以正面性的方式寻求归属感,但如果他们无法得到归属,将反以不良的行为来追求归属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发现来自大人的某些反应会赋予…  相似文献   

11.
爸爸出差回来,给两周岁的儿子小明买回来一辆玩具汽车。可一会儿的功夫,小明便把汽车给弄坏了——小汽车被拆成了好几块,轮子也掉了。小明的妈妈看见了,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这孩子这么能破坏东西,真拿他没办法。”其实,孩子的这种“破坏性”行为,是一种由好奇心引起的探索性、创造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夏君 《少年世界》2014,(2):46-48
幼儿园里,每个班总会有几个“令人头痛的孩子”。他们有的突然发怒,无缘无故地推倒别人搭建的积木;有的每天手脚不停地动,不是打碎杯子就是摔破碗;有的喜欢拿起画笔把同伴的画画得乱七八糟……这些行为,是幼儿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问题行为——破坏性行为。这些有破坏性行为的幼儿,在大人眼里成了“令人头痛的孩子”。这些破坏性行为,不仅对物品和他人产生伤害,还会对孩子自身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虽然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同,但他们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却非常相似。如果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探索科学有效的干预与矫正方法来帮助这些幼儿,他们一样可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家访时,一些家长总要唠叨一阵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顽皮。你看,他把小闹钟给拆散了,又把原子笔给拆断了,开录音机又把音乐磁带给洗掉了……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后,孩子就被狠狠地训一顿,甚至遭受皮肉之苦。其实,孩子的这类“破坏”行为,是幼儿期孩子好奇、好动,并有极强的探究欲望的一种表现。人类飞向  相似文献   

14.
0岁~3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而其中在1.5岁~3岁之间又是孩子尝试“说话”行为最为活跃的阶段——不管音调是否准确、词义是否恰当、意图是否能表达完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尝试着说上几句。因为是在这样一个“大胆发言”“大胆失误”的阶段,孩子们说出来的话有的时候会让大人感到非常有趣,比如,他们会把“小狗狗”说成“小斗斗”,把“三”说成“塞”,或者把“快来吃饭”简化为“来饭”。但有的时候他们的话又令人非常难以理解,往往是孩子“咕噜咕噜”说了一大串儿、又重复了好几遍,大人们却怎么也没法弄明白他的意思。每每遇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07,(1):47-48
朝阳老师:您好!我的孩子三岁时他爸爸给他买了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这辆小汽车一会向前开,一会向后退,还会拐弯,并在行进的路上发出嘟嘟嘟的声音。孩子高兴极了,象宝贝一样捧着它。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饶有兴趣地开来开去。连睡觉也要把小汽车藏在枕头边。现在孩子四岁了,跟其他孩子一样,他的知识增加了,想象逐渐丰富起来,小脑袋里探究事物奥秘的问号也越来越多。他不再满足于机械重复地把小汽车开来开去,却千方百计想打开汽车,探索内部的奥妙。看看汽车肚里究竟存在着什么东西甲“嘟嘟嘟”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甲汽车为什么前进又会转弯甲并自作主张拿起小锤、老虎钳,将漂亮的小汽车拆成一块块。现在孩子特别爱损坏东西。刚把家里买来的一块表当玩具拆坏了。我们一气之下打了孩子一顿。但转过背,孩子又把八音盒给拆开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有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 有一天;他们的父亲欲对他们进行“性格改造”。于是,他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孩子开始学说话了,虽然他只会说一声“爸”或一声“妈”,我们却觉得这声音比世界上最美的音乐还好听。于是,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了。开始我们只知教孩子说重叠的音,如“桌桌”、“椅椅”、“球球”,却没有及时教“桌子”、“椅子”、“皮球”等词,结果孩子老是“姨姨”、“果果”,而不会说“阿姨”、“苹果”。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逐步教孩子说多音词和短句,孩子也很快地学会了。有一次,偶然听到孩子在自言自语地说:“追呀,追呀,大象累得满头大汗……”我朝他一看,原来孩子在看图书。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的建筑设计师总是按照成人的思路为孩子建造气势宏伟的教学大楼,却从不会听取孩子的声音。今年,我们终于有了一次自己建设教室的机会,于是把设计的权力还给孩子:让孩子决定教室的样子。于是,一排绿色的、行进中的列车模样的教室矗立在我们校园,孩子们把它命名为“幸福列乍”。  相似文献   

19.
父母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关怀”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与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替他干。”孩子要是出去,不仅回来后必须汇报干了什么,而且家长还会跟…  相似文献   

20.
领着孩子们从野外归来,忽然发现一只翅膀受了伤的小乌鸦,一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像孩子一样望着他。他不能把它丢弃,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样做,他会一生都记得那双眼睛。于是,他和孩子们收养了它,把它照顾得很好,直到它又可以飞翔。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关于孩子“良心”培养中的一个故事。读着“一生都记得那双眼睛”这样的话时,我读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