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统计等方法对第19届羽毛球世锦赛男子单打运动员林丹和李宗伟决赛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当今世界优秀男子单打比赛的特点及技战术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林丹后场球进攻能力明显强于李宗伟,扣杀球和高远球得分均占上风,在多拍对抗中林丹与以往的比赛不同,本场比赛多拍对抗占据优势,为比赛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李宗伟的前场球得分能力和得分手段略胜林丹。为此,在伦敦奥运会最后备战期中继续加强林丹后场进攻能力训练的同时需重视网前球和多拍得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对三位世界优秀男单选手(林丹、李宗伟、谌龙)近三年重大比赛中前场技战术的使用情况和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并运用SPSS软件将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量化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位选手在前场方面主要以搓放和挑球为主,在搓放和挑球使用上三位选手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在推球、扑球和勾球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三位选手前场得分方面,扑球得分率最高,而失分方面普遍高于得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临场观察等方法对全国大学生网球丙组、丁组男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丙、丁组男双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局战术多以压制对方反手、寻求稳定为主,接发球战术具有明显的单打接发球战术特点,临场阵型选择多以"一网一底"为主.在发球质量、接二发战术运用能力、网前抢网及中场对抗能力、破网能力、抓关键分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 建议在训练及比赛中注重提高发球和接发球质量,强化"主动拦击,积极抢网",加大中场和近网拦截训练,提前攻守转换时间,并在加强沟通与信任的基础上,制定发球局与接发球局策略以形成不同的战术套路,从而逐步提高技战术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林丹和李宗伟近四年世界大赛决胜局技术间歇后阶段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技术间歇后阶段,两人发球均以反手发短球为主;关键时刻仍以杀球为主要得分手段,李宗伟的得分技术略比林丹丰富;林丹挑球、搓球及吊球失误居多,李宗伟则在挑球、吊球与杀球中出现比较多的失误;此外,林丹的连续得分能力更好,两人得分的多拍回合阶段保持在基础阶段(4-7拍)和相持阶段(8-14拍).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网状围式防守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足球世界杯赛及欧洲杯赛的观察、研究,从中发现网状围式防守的构形是以本方球门为中心,以各防守队员为网点并指向持球队员的向场内放射状网络;不仅分析了运用该战术的三个必要环节是快速获取比赛信息、分析整合比赛信息和实施围防协同行动,还探讨了不同场区的网围特点与方式。提出前场可采取注重延缓进攻,并酌情扩张或收缩的松动网围或注重失球反抢和切断接应的紧逼网围。而中场网围主要防止对方通过中路地面渗透到要害区域,需收缩整个防守网络。后场网围则注重密防罚球区,以适时调整网形守住要害防区求取最佳防效。  相似文献   

6.
对17届世界杯西班牙队比赛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录像统计、观察法对17届世界杯决赛阶段西班牙队的所有比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7届世界杯上西班牙队的阵型以1-4-4-2为主;西班牙队的进攻以控制球的打法为主,其中前场的短传渗透极具威力;西班牙队的防守采取前场反抢、中场控制、后场密集的方式;西班牙队防守中一个比较大的弱点是对迎面的高球的控制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7.
运用录像观察等方法对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西班牙队6场比赛的过程和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以便探寻西班牙队的攻防特征,从而掌握当今竞技足球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和制胜规律。观察结果:西班牙队6场比赛共计射门102次,共进球12个和失球1个,传球总数为4262次,场均控球率达65.7%,抢断总数是121次;比赛以"4-3-3"阵型为主。西班牙队技、战术特点总结:擅长控球打法;防守采取前场反抢、中场控制、后场密集的方式,区域防守和重点盯防相结合。启示:保持球队的稳定性;强化中场控制力;提升整体防守能力;注重对球的控制和整体的短传配合。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运动员犯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分析法,对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运动员犯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的犯规、黄牌、红牌、越位均比上届世界杯明显减少;运动员的犯规下肢多于上肢,犯规类型最多的是踢人,推人次之,打人、肘击等暴力行为犯规增多;运动员犯规、黄牌、红牌、越位的次数下半场均多于上半场,下半场76-90 min是犯规、黄牌、红牌、越位的最高峰期;中场仍是运动员犯规、黄牌、红牌最多的区域,犯规、红牌前场比后场多,黄牌后场比前场多。  相似文献   

9.
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西班牙队的比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西班牙队在第13届欧锦赛决赛阶段中的技、战术特点和规律,以利借鉴。对西班牙队在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上的6场比赛进行录像,然后采用标记分析法和观察统计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西班牙队共有117次射门,平均每场19.5次,其中,射中球门51次,偏出47次,被挡19次;后场发动进攻20次、中场发动41次、前场发动进攻55次,共进12个球,进球时间一直延续到补时阶段;其中9球由前锋队员打进,3球由前卫队员打进,均在禁区内完射门得分;西班牙队形成射门的传球方式丰富多变,但以短传居多,达45次,占总数的38.46%,长传19次,占总数的16.24%;西班牙队6场比赛共失3球,其中2个失球来自于定位球。得出结论:西班牙队的比赛阵型以4-4-2为主;进攻以控制球的打法为主,其中前场的短传渗透极具杀伤力,快速反击进攻简练、实效,定位球进攻战术手段丰富,成效显著;防守采取前场反抢、中场控制、后场密集的方式,形成以紧逼盯人结合区域防守的主动型整体网状防守体系,弱点是对高空球的控制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当今世界高水平足球比赛中后腰技战术的运用和规律,分析双后腰打法的技战术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在后腰技战术引用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主要以南非联合会杯四强球队的后腰队员技战术打法特点为研究对象.结论:1)进攻型后腰技术特点:在中场控球时间明显多于在前、后场,作为球队进攻的策划者其主要责任在于梳理球队中场,明确进攻方向;必须具备准确的传球率、较强的耐力素质;跑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场,而攻击力强的队伍,其位置偏向于中前场;跑位意识、补射意识以及大范围转移意识至关重要.2)防守型后腰技术特点:有效的抢断、铲球、破坏球、良好的耐力素质是防守型后腰最应具备的要素;应具有突出的补位、协防意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排进攻战术包括用立体进攻和后排强攻.对我国2001-2002年度甲A女排联赛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高于前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后排进攻战术中,立体进攻战术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快攻掩护攻的直接扣死率,后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而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使用率却远低于世界女排强队.提高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率与战术质量,是提高我国甲A女排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6年世界锦标赛中国女子排球队的11场比赛得分技术统计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发球、扣球、拦网等得分方面与其他各队相比较的优势和差距,结果显示:中国女子排球队的-传和防反能力在下滑;拦网是中国队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副攻进攻力、后排进攻战术以及快攻战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三维运动学测量方法对羽毛球反手击高远球运动技术的分析在国内尚属首例,以北京羽毛球队4名优秀羽毛球男子青少年队员为研究对象,使用2台SONY1080i高清常速摄像机以50帧/s的拍摄频率,采集三维运动影像资料,并采用艾利尔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像解析,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他们在完成后场反手击高远球动作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以此来微调他们的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细节、提高击球的质量,同时为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一些数据参数,增强对青少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为北京羽毛球青少年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结论:1)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引拍阶段右肩关节角是依次增大的,而右肘关节呈现不规律变化,其目的是调整击球动作和使其更符合肌肉收缩特性。2)在引拍结束时刻,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右手的平均线速度呈现出最大值,右上肢运动在球拍与球触及前是符合鞭打动作原理的。3)在击球时刻,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角度达到动作全过程最大值,这样是为了争取高的击球点,各关节点的速度变化呈一定的时序性,表现为离躯干最远的环节右手速度最大,其次为右腕关节速度和右肘关节速度,这样能为击球聚集更多的动能。4)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反手击高远球动作发力集中部位并不相同,我国的3名运动员主要充分地利用转肩和转髋的力量,而国外的Misha是充分借助右脚的蹬伸和躯干的扭转力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少年男子削球打法技战术的训练方法进行优化,并通过近一年对广东少年男子削球打法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优化后的削球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有较好的训练效果;运用多元化训练形式的多球训练法,限制技术条件和赋予比赛任务的比赛训练法及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解与完整训练法三种优化重组后的技战术训练方法有利于削球打法三种核心战术的掌握及特长的形成;赋予任务的指标训练法可提高稳削战术的命中率;加难助力训练法、加难比赛训练法可提高削中反攻战术的成功率;比赛训练法中的以赛带练、以赛促练有利于全面提升核心战术运用能力与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找出当今世界拳击项目优势国家冠军运动员表现出的多种竞技能力特征,为我国拳击项目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运用录像分析等方法对2013年世界拳击锦标赛哈萨克斯坦四个级别运动员与其对手的决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哈萨克斯坦冠军运动员在单拳技术上多利用假动作、身体虚晃引诱对手并在躲闪时前后手摆拳迎击对手;在多拳技术上使用后手直拳、摆拳迎击对手头部,进而直、摆组合拳连续击打;在进攻中利用假动作、佯攻引诱对手,辅以组合拳进攻;防守反击时后仰快、格挡防守严密、躲闪快且迎击准确,反击多拳轻重结合;迎击时多引诱后以重拳组合迎击;在主动性上,率先假动作虚晃,多拳组合进攻效果显著;优势比赛控制能力上多假动作进攻与虚晃以压迫对手,进攻后严密防守或再进攻或再迎击对手;有效拳击打上,单拳击打精准,多拳连续、轻重结合;犯规次数与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北京、伦敦、里约三届奥运会男篮决赛、半决赛共计12场比赛各项技术指标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29和30届、29和31届及29、30、31届奥运会的相关分类变量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对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指标进行Phi和Cramer,s V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规则修订后,三分球投篮总次数、内线队员篮板球总次数、区域联防失误总次数、踩线违例次数均增加,而突破总次数均下降;2010年规则的修订对区域联防失误后的犯规、内线队员个人进攻命中率、限制区内线队员身体接触后的命中率、内线队员抢篮板犯规情况、三分球投篮命中率均不造成影响(P值均>0.05),在29、31届和29、30、31届奥运会上与身体接触后的犯规情况低度相关(R=0.265>0.2、R=0.205>0.2),在29、31届和29、30、31届奥运会上与突破后的犯规情况存在极低相关性(R=0.145<0.2、R=0.149<0.2),在29、31届奥运会上与突破犯规后包括"2+1"在内的得分情况存在极低相关性(R=0.176<0.2);各指标数据说明奥运会比赛效果正逐步沿着规则修订的意图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比赛得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单杀球得分和失误送分中外运动员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推扑挡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双中外运动员在杀球﹑吊球﹑网前﹑推扑挡球得分和失误送分五项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单杀球得分中外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双中外运动员杀球得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推扑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失误类型上,男女单打击后场球、杀球、放网失误所占比例较大,接发球失误最少,中国运动员各项失误次数普遍低于外国运动员;男双中放网、挑球、平抽挡失误所占比例较大,女双则是击后场球、杀球、放网失误最多,发球失误普遍较少,且中外运动员之间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8.
对参加第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竞赛对手6场比赛的进攻技术数据,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已具备世界优秀中锋球员;但中国队外围队员进攻能力与对手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进攻方面过分依赖内线,内线整体得分能力不及对手,三分命中率低下,缺少场上组织核心;中国队战术缺乏理念,整体性差,打法单一,缺乏鲜明的特点;比赛中队员攻击力量不均衡,失误较多,对抗能力差,破紧逼防守乏术,比赛作风不顽强等,是中国队本届世锦赛不能取得更好成绩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