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价值和意义进行研究,针对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学的情况,总结出养生健身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有益作用,建议加大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设置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其培养目标的确定尤力重要。结合国家有关教育方针及高等教育 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资料分析、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得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划分为武术、传统 养生体育、民间民俗体育三个专业方向基本可行、其培养模式应为“由培养一专多能(“一专”指以掌握武术知 识、技能为主,“多能”指同时掌握传统养生体育、民间民俗体育方向的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逐渐向培养三个单一方向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过渡”。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健康指导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养生体育及民间民 俗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背景下,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根据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回顾与研究现状,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存在问题,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作为思想基础,从五个认同出发,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理论内涵进行丰富,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进一步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人才培养爱国意识、能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指明方向和主线、能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奠定思想基础,其政治基石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应以时代为观照,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以多学科视野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基础理论体系,强化学科内涵;注重培根铸魂,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人才培养;增强共同体意识,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研究对象75例中,65例存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在80%以上。实验证明: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改善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论老年体质和运动养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观念,阻碍了运动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章一方面从现代体质理论入手,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理性探讨体质与运动的关系;另一方面立足于传统医学理论,剖析老年人体质的特点,阐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养生的机理,指出发展老年体育,应加强与运动医学和中医养生学的结合,倡导将民族传统体育方法应用于老年健身活动,引导老年人科学地参与锻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与社区居民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扬州市部分社区居民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情况,结论为:(1)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太极拳是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项目;(2)民族传统体育的锻炼组织形式以个人为主,以其他形式参加社区、单位的活动形式较少;(3)居民进行锻炼时选择在公园和广场中的居多,而在家中的较少;(4)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集中在1-2次的较多;(5)社区居民锻炼传统体育锻炼的时间集中在30m in以下。总结社区居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问题,并从组织路径、制度路径、技术路径等方面提出了居民传统体育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华养生与高校体育教学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教学改变单一竞技体育为主线的现状。总结、继承、借鉴和发扬中华养生理论和实践的丰富遗产,进入养生、健身的佳境势在必行,这有利于促进人们终身体育信念的养成及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有利于防止走出校门后的从业人员体育人口的流失,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辩证、对比分析等方法,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道路与方法。结论:后工业时代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及对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强烈渴求,都在呼唤偏重养生、顺应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回归。建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传承有赖于民众深层次意识里本土化觉醒,以及教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扬传承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9.
探索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拓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全国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的抽样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材创编、教学内容设置和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加以阐述,探索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题组于2001年立项省级课题“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把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开设专业技术课实施双修制、以及开设武德教育课和实用武术英语课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实践确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以及确立高等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措施。此项课题的研究,在全国体育院校以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院(系)还不多见,也还没有成型的样本,国际上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没有见到。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学科建设,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把学生培养成武德兼备,多种能力兼有的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保护与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都有积极意义;同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国民教育、传媒宣传和政府引导,需要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思想,站在文化变迁性和通约性的哲学立场上,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观机制,提出了视域融合的传统武术文化发展观:首先,树立健康的传统武术文化心态,以一种理智的、客观的眼光,在全球视野中审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及西方体育的关系。其次,坚持文化自觉地理念,处理好传统武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关系。第三,既注重传统武术自身的保护、传承和超越,又注重传统武术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兴则国运兴。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在中华民族实现体育强国、民族复兴的建设征程中,使命重大、不可缺席。研究以文本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借助Cite Space V软件,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民族传统体育的CSSCI与核心期刊论文为分析对象,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时间跨度、高频关键词、研究机构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层次分布等不同方面进行热点追踪分析,探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铸魂文化自信、构建健康中国、继承本来优势、吸收外来精华等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更好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体育精神,根据区域分布,以全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部分省市直属高校为范围,选取38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便更好的把握未来,有针对性的进行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承载了中华民族重要而宝贵的文化内容。民族传统体育要想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从民族走向世界化就得借助于高等教育这一平台以国家和民族发展视角加以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通过回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专业教育中的得与失,并在此基本上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发展思路。其目的在于克服当前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使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变成一个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的动态性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秦历史环境变迁与关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秦由部落生活、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变迁及其在关中的民族分布状况,从而探析秦关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结果表明:秦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曲折发展及社会形态的演变,以关中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建都570余年,最终统一全国,实现民族大融合,关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随着秦的历史环境变迁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视野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属于体育,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现行知识产权的特征。目前,我国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大多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采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一个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分析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与存在的法律冲突,在比较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模式基础上,提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产权保护方略。  相似文献   

18.
体医融合是获得健康的根本法则之一,是民族健康强盛的必然要求。探索我国体医融合之路,必须基于文化自信,紧跟时代主旋律,借鉴传统体育和中医融合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仔细体会传统体育中武术、养身体操等运动对体医融合的贡献,在学习借鉴传统体育和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学校先行、法制健全的协同发展道路。研究认为体医融合试点践行中,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制度保障,法规护航;培养人才,科学指导;学校为主,三教合一;媒介传播,课程参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养生之道的异同点的分析,从而得出了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养生之道都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结论,二者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都具有健身、祛病的功效。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养生之道在不断的发展中相互借鉴、完善自我,对人类的健康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献资料法对全国13所单科体育类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带有共同规律和特点的地方,并结合广州体院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与WTO对中国社会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阐述,得出的结论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突出“一专多能”的前提下,培养既掌握扎实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又具备洞察社会需求、开拓创新能力以及有利于创业成功的人素质和坚韧不拔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务实而科学地制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计划,本专业基础课不能和其他专业基础课“打通”;面向激烈竞争的社会市场。突出培养能力,主动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对企业的管理、策划、营销经验和洞察社会需求、寻求机遇的能力,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