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茉莉诗话     
“江梅去去木樨晚”(宋·杨万里),这个时候,茉莉花开,于盛夏初秋之际,放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茉莉在群花中,虽有人称颂其“刻玉雕琼作小葩,清姿原不爱铅华”的素雅,但显然不算十分艳丽娇美,主要以其浓郁的清芬胜过百花,所谓“一香已足压千红”;民歌用“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来表达这个意思;元人江奎说茉莉“虽无艳态惊群自,幸有清香压九秋”;宣称,“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碧—香”.  相似文献   

2.
看完《共和国之魂》,心情很激动,又很兴奋。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句适,就是:“又出了一部好片子!”好片子!为什么说它好?好到什么程度?电视评论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做出许多评语,比如像立意高远,主题鲜明,结构精巧,资料丰富,制作精细,构图讲究,色彩绚丽,解说词通俗质朴又充满哲理和诗意,主题歌优美动听,等等。我以为,这些评语都不过分,铺展开来,可以写出不少评论文章。我不是电视评论家,我只能讲一句感受最深的话:杠鹃花开别样红!井冈山──杠鹃花盛开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的发祥地。在那里,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两棵沙枣树伴随着我长大。这两棵沙枣树是奶奶在我刚出生那年栽在门前的园子里的。沙枣树是西北高原特有的树种,它特别耐寒,生命力极强,并不挺拔伟岸,通常是长到一米左右就分出了许多枝桠。到了沙枣花开的时侯,那满枝星星点点黄色的小花朵散发着醉人心脾的芬芳。这芬芳不像枚瑰花香那种浓郁,也不像茉莉花淡淡的雅香,它就像生活在高原上的西北人虽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却倔强、固执地坚守在那里,而散发出的自然、纯朴的清香。沙枣花香,熏香了苍凉的天穹,更给这座西北荒漠上崛起的小城——甘肃白银的春天带来了生命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在《石河子日报》开设的专栏《老高逛街》本是无心插柳之作,没想到竟收获了一片绿荫,在去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1年度好新闻评比中被评为好专栏二等奖(这次评比好专栏一等奖空缺)。办这个栏目的时间并不长,是2000年才同读者见面的。我们《石河子日报》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和石河子市的党委机关报,说起来只是张地市级的小报。1998年,报纸由四开版扩为对开,但仍是周三刊。2001年又扩为对开周七,天天有报,报名也改为《石河子日报》。报纸接连扩版,容量猛增,稿源自然吃紧。我们的应对措施之一,便是…  相似文献   

5.
声音     
《茉莉花》是众多民间歌曲中脍炙人口的一首,自打一位意大利的作曲家把它写进自己的一部歌剧后,开始为西方人所知晓。中国人一看,原来老外喜欢这,于是凡对外演出,几乎没有不演奏这个曲子的,今天是《茉莉花》,明天是《茉莉花》,你也是《茉莉花》,他也是《茉莉花》,好像中国再没有其他的好歌曲似的。 作为对外宣传的文艺工作者,理应把中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尽可能多地介绍出去。可是不,他们眼里只有  相似文献   

6.
常言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回想我采写《痛失爱子,依靠法律索赔偿;大仁大义,捐资助学结真情》(以下简称《结真情》)一文的经过,我想说:“有心栽花花更艳!”记者犹如辛勤的蜜蜂,每天在外忙碌奔  相似文献   

7.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21):72-72
章子怡:欲凭《茉莉花开》封后? 6月5日晚,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黄浦江畔隆重开幕,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吸引了来自世界51个国家和地区的578部影片报名。影后的最大热门是在侯咏执导的中国影片《茉莉花开》中,一人饰演三角的章子怡。 章子怡因为在日本拍歌舞剧《貂府》,档期错不开,无法抽身回上海参加电影。影后的另一个大热门是在《美丽上海》中演技有飞跃的王祖贤,但她也没有出现在开幕式上。  相似文献   

8.
兔年新岁,南国广州春意尤闹,在全面改革之花盛开的百花园中,以反映改革、宣传改革为己任的新闻战线,迎着春风,也绽开了一朵绚丽的改革之花——《广州日报》1月1日开始改出对开8版。它以丰富多采的内容,清新活泼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引起了各界的瞩目。面对一片赞许之声,广州日报领导没有陶醉,没有满足。他们深知改革只是开了个头,  相似文献   

9.
如同一项建筑工程,必须先有总体构思和设计蓝图一样,一档精品广播节目也必须先有创意策划,再有精心的采编制作,可谓“意在笔先”。金陵之声广播电台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0年度中国彩虹奖文艺节目一等奖的作品《好一朵茉莉花》,正是实践了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0.
栀子飘香     
唐聪 《湖北档案》2005,(12):32-32
小姑家在郊区农村,离县城很近,步行只需25分钟。到小姑家的时候,她屋前屋后的栀子花开得正盛。那娇羞的花骨朵,那带露的花瓣,一簇簇、一丛丛、一树树,灿烂地绽放开了笑颜,香飘数里。我禁不住驻足观望,又近前嗅闻,终于忍不住轻轻下一朵花蕾轻握手中细细观赏,莹白的花瓣,纯洁的姿态,丝毫不矫揉造作,开得那么自然,香得那么地道。“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何炅真挚而纯然的声音回响在耳畔。  相似文献   

11.
康熙年间,高安朱轼所刊《大戴礼记》是清代《大戴礼记》的最早刻本,也是被研治者长期忽略的本子。该本是依据南宋韩元吉刻本《大戴礼记》校刊而成,后人谓其出自明代袁氏本抑或程氏本,都无显据,只是推测而已。高安本《大戴礼记》经朱轼校勘并施以句读,因而自成一系,被后世研究《大戴礼记》者,如戴震、孔广森等人所广泛参考,具有重要的版本与校勘价值,实开清代校勘《大戴礼记》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近年来首部以记者为主人公的长篇报告文学《原野新闻生涯纪事》,今年7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读者中,尤其在新闻界和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欣然作序,对这本书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本书,“在三秦大地第一次将一位记者、一位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的人,着锦衣玉带,戴凤冠霞帔,隆重而又隆重地抬上了花轿。这不但体现了社会公正,也着实给纪实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一朵浪花能显示出时代的精神”。正如浙江日报《钱江浪花》专栏的开栏之语所讲的那样,《仙居农民点“废”成银》一稿(获2000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编者注)作为栏目中的一朵浪花,它的获奖亦是对整组稿件的褒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近期,《朗读者》又吸引了一次眼球.不过, 这次火的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编的综艺节目同名图书,它在某电商平台"文学销量榜(自营)"上稳居前十名的位置,并且已经连续加印. 此前,《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书也是好评众多,那么,这些将视听感变为阅读感的图书, 为何能如此火爆呢?  相似文献   

15.
《国家询问报》这个销售量500万份的内幕杂志,是美国名流明星又恨又怕的“挖疮疤”媒体。它每年要花一千五百万美元购买内幕消息,当然官司连连,但最近卯上伊莉莎白·泰勒却很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幸运了!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这部小说就像它的书名一样,是一朵妖娆的花,也是一朵恶之花,缠绵忧伤又令人绝望。海男一直被定义为中国女性主义作家,因为她的作品大多关注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特征,试图剖析中国女性的肉体与心灵特质,笔力老道,刀锋又往往隐藏在层层叠叠且温情脉脉的花瓣中。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参加《庐山》拍摄并非酝酿已久,而是应邀上山当主持人的。  相似文献   

18.
我爱读散文,尤其爱读《紫藤萝瀑布》这类溢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因为读来可以得色得香得悟。一架盛开的藤萝花,喻之为垂挂的紫色瀑布,这着想就够超拔的了。作者又垂笔勾勒这瀑布的光彩,写它的高悬,写它的流动,写它的闹热,写它的沉淀。偏偏她在写这静物时,又极致赋予它动感,用了拟人的手法。你看,这些花会挑逗,会彼此推着挤着,会笑,会嚷嚷,会忍俊不禁想绽开笑容。如此,展现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图,一幅跃动着青春与生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学座落在西南边陲重镇南宁市,与我所生活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小县城,相距千里之遥;秦似同志为一代著名学者、教授、作家,我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中学的普通教员,二者素昧平生,关于他老人家的怀念文字,怎么会轮到我来写呢? 《语文园地》花开一枝以后,我有幸被录用了几篇幼稚的文字;对于一个学习写作者,这似乎比什么都更能鼓舞他的写作热情。课务忙得喘不气来也好,稿子得匍伏在五斗橱上誊抄也好,为了报答这家杂志的知遇之恩,我于1981年上半年一口气又写了三篇稿子寄去。  相似文献   

20.
正云,是大自然吐纳的一朵最绮丽的花。千年万载,有云旖旎地舒卷着,自然万象便多了几分灵动。云,一朵,是开落着的花;漫天,是变幻着的诗。应该有一篇词彩绚烂的《云赋》,用笔酣畅淋漓,染一纸秀逸的墨痕,龙蛇一般,飞舞盘旋,漫成一幅壮丽的画卷,缭绕千年。《云赋》里,并没有壮阔的气势。云是自由的,仿佛素色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