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区别于报纸、电台新闻的特质是画面语言,它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拍摄、剪辑,展现给受众的是一幅再现的生活场景,让受众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然而,我们许多电视新闻特别是地方电视新闻却是差强人意,受众不看画面,通过耳朵也能了解到新闻的大概,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环境下,大量跟风报道导致同质化新闻充斥各大媒介,与为受众呈现后续新闻事件进展的跟进报道不同,跟风报道“一窝蜂”式的重复报道,在形成新闻舆论场的同时,极易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理性评判.  相似文献   

3.
现场直播是最能展现电视新闻优势的传播方式,尽可能对新闻事件进行直播,已成为电视人的共识。从表现形式看,现场直播一般都是以主持人为核心,以现场记者为纽带,将新闻事件串联呈现出来,所以,主持人、现场记者是与受众面对面近距离接触者,如果直播中出现情况,直接体  相似文献   

4.
连线类节目借助高科技传输手段,在同一时间,不同时空里由现场主持人、出镜记者或嘉宾共同参与的节目.这类节目通常选择公众观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以演播室主持人为整场的调动中心,以多视窗的节目形式展现在受众眼前,实现了主持人与嘉宾同时而异地之间的交流沟通,以达到对新闻事件的透彻分析.这种节目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与沟通,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新兴报道形式.此类节目形式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新"鲜出炉,快捷及时:二是人际化传播,碰撞中交流:三是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因而,备受广大电视工作者及受众关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帆  李辉 《新闻界》2013,(17):21-24
框架理论被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后对新闻媒体的议题设置以及受众对接受新闻事件及其认知的固有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新媒体在新闻建构中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媒体对客观事实的建构方式。从框架理论和新闻叙事两个层面着手分析媒体的新闻建构过程,展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客观事实的建构,从而分析新闻事件中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报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全景报道的产生有社会需要和媒体自身竞争需要两个方面的基础。面对大量的信息流不断的视觉、听觉冲击,人们对新闻事件广度和深度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不再满足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总结式.概念式报告,受众既要知道新闻的结果,也要知道新闻发生的过程,甚至是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这就要求电视人展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同时.尽可能传达同一时空下事件发展中的多层面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7.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之一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并将"新闻故事化"定义为:"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从而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新闻故事化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致达到共鸣等显著优  相似文献   

8.
第一,新时期的法制新闻从业者应当回应时代的要求,大胆参与国家的民主法制生活,着重揭示新闻事件的含义、社会影响,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力图从明天的角度运用法理、事理、情理来分析新闻事件,展望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联系起来,揭示一系列现象后面的本质,帮助受众认清问题的实质,启发受众的法律思考,具备更鲜明的思辨色彩和强烈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第一,新时期的法制新闻从业者应当回应时代的要求,大胆参与国家的民主法制生活,着重揭示新闻事件的含义、社会影响,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力图从明天的角度运用法理、事理、情理来分析新闻事件,展望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联系起来,揭示一系列现象后面的本质,帮助受众认清问题的实质,启发受众的法律思考,具备更鲜明的思辨色彩和强烈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坤  陈瑾 《采.写.编》2021,(11):91-92
体验式采访是记者身至、心至和情至的过程,是最大限度逼近新闻真实的过程,也是将受众带入新闻现场、带入角色、带入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式采访的新闻作品会对受众的心智产生多维度的深刻影响,从而提高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对新闻主旨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华南虎照片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时代受众的典型心理特征,说明受众对新闻真实性的需要和推动作用.并建议处在网络时代的传媒和新闻发布机构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审查,以尽量减少或消除受众对媒体传播活动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3.
田茂瑜 《新闻窗》2010,(2):56-57
有人说,新闻是媒体的主菜,缺少了就会索然无味,许多人把看新闻当做每天必备的精神食粮,而受众愿意看的新闻,主要是新鲜的事实,特别是同自身利益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然而,即使是同~新闻事件,记者的观察角度和展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何抓思想亮点,截取重要事件的瞬间,用最贴切的形式、最精巧的角度表现新闻事件,值得每~个新闻从业者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4.
顾鹏 《新闻窗》2013,(2):95-95
新闻是新近发生新闻事实的报道,在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也可认为是新近发生的新闻或是正在发生的新闻的报道,特别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和突发的新闻事件,受众应该第一时间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进行了解,新闻现场的报道更能展现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满足人们对新近发生新闻或者是突发性新闻的求知欲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新闻现场中的记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的提高新闻现场报道的能力、记者的表达能力和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一、情景重现运用于新闻节目中的可行性新闻作品中的情景重现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综合目前诸多对于情景重现的描述,笔者认为情景重现是指记者或编导在无法采集到新闻现场的资料而又有必要向受众展示新闻现场时,根据所搜集到的新闻素材,采用模拟新闻现场的形式,通过对事件当事人,事件发展情节以及地点环境等的模拟把事发现场的情形表现出来。它实际上是对真实的一种模拟,通过这种模拟,使新闻事件更清晰的展现在受众面前。由此而见情景重现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它的产生是要为新闻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的质量引起受众的关注。一些新闻事件在报道过程中,报道人员缺乏对新闻事件的讲述技巧,使得事件的主要内容无法有效传达给受众,受众在新闻事件的了解和认识上也增加难度,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由此可见,新闻事件的报道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性和承接性都需要加以研究和分析,从而将事件内容准确清晰地传达给观众。基于故事的新闻视频事件主体分析方法是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新闻事件报道方法,本文针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沈爱君 《今传媒》2016,(2):45-47
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一直都是媒介关注的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争议性事件、框架理论等概念的梳理,从传统媒介理论如议程设置理论、编码—解码理论视角出发,分别讨论了争议性事件报道中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呈现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必要性和相应的互动策略,从而为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提供理论参考和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舒畅 《传媒》2015,(21):47-48
全媒体时代语境下,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独家原创新闻越来越少见,而独到、深刻、丰富且具有指导价值的时评内容则成为了各大新闻媒体抢夺受众市场的利器.如此一来,网络时评栏目便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吸引受众关注、提升舆论价值的拳头产品.网络时评作为网络媒体工作者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最新观点、认知的论说栏目,其最大的魅力就是揭开事件表层面纱,呈现新闻的本质和内涵,为民众解惑答疑、引导舆论,让受众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与认识,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因此,如何提升网络时评栏目的品牌价值和舆论价值,也成为了新闻媒体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是新闻媒体向受众传递社会新闻事件的一个交流的过程。没有受众的存在,新闻媒体就失去了其报道的意义和价值。受众是新闻传播存在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就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存在的特点与重要性进行论述,以期促进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借鉴故事的写作方法,将新闻事实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现给受众,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可看性,赋予新闻以一定审美效应的新闻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