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用户与日俱增,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趣味性的“在线”流通的语言-网络语言.这种颇具特色的语言不仅在网上备受青睐,各类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纷纷采纳一些经典网络语言,以此不断地自我调适与革新,使新闻报道更具时代特征.本文将对新闻报道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汪志勇 《新闻知识》2006,(11):48-49
从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开始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新闻报道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无独有隅,广西于今年7月正式出台新的地方法规,对“新闻报道不得使用网络语言”作了相应的规定;吉林、黑龙江等地也正在酝酿制订类似的法规,从立法层面对网络语言(网语)作出严格的限制规定。由上海首开先河的“新闻报道不得使用网语”的地方法规,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在全国各地引起很大反响:赞成者…  相似文献   

3.
何力 《新闻实践》2010,(5):62-63
报刊应有选择性地吸收网络语言 新闻语言和网络语言并不是对立的,使用好网络语言能对新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闻语言强调鲜明的时代风格,不同时代都会有大量的新词从新闻中反映出来,如克隆、知识经济、硅谷、光谷,这些词往往是通过媒体传播才让人们熟悉并接受、运用的。充分掌握、灵活运用网络语言必然会给新闻报道增添时代性和贴近性,因而不能固步自封,无视网络语言的流行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当下一些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网络代码和符号,一些媒体也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较为生僻、难懂的网络语言,造成行文不规范,甚至影响和误导孩子们学习母语。本文着重论述这一现象的危害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两件事使网络语言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是3月1日起开始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言,将被判定为违法行为;另一个是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布的《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首次列举了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行榜。  相似文献   

6.
如何运用、处理新词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网络语言这座"火山",在融合了大量字母词、外来词、异体词以及方言等后,新词汇近年来已成蔓延之势,甚至"跳"出网络,出现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不仅给标准现代汉语带来冲击,也对传统媒体形成挑战:如何理性取舍,是业界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闻报道的更新也越发受大家所关注,新闻信息的传播也以各种形态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各方关注,使大家了解更多的时事新闻。在过去的新闻报道中新闻都是以传统的模式进行制作与传播,根据编辑部所下发要求,在岗记者按照需求完成本职工作。而不在岗的自由编辑者按照所提供的内容去撰写稿件。而自从电子产品的介入,网络已在生活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潜意默化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式,加速了新闻的传播,让新闻更加的具有了时效性,拓宽了新闻的传播路线,也产生了大量网络语言,从而新闻报道更趋向网络化,并因网络进行着一轮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时代在变化,语言也在变化,语言是时代的印记。新闻作为记录历史的功能,所使用的语言风格也不可避免地烙上时代烙印。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语言甚为流行,新闻报道中,尤其是白纸黑字的传统媒体——报纸,该如何对待这类语言呢?反观之,有新就有旧,细看我们的新闻语言,又有多少老套、陈旧的呢?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主持人在节目创作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积极因素是网络语言丰富和生动了主持人的有声表达,迎合了网民的喜好兼具时代感;消极因素则是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的冲击和混杂其中的"三俗"内容。因此,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出发,研究全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对主持人语言的影响,并对主持人准确把握网络语言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现有研究过多地关注网络语言的符号意义与社会影响,而忽视了对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流动过程的全面理解。本文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文化现象,因此有必要从过程视角对网络语言的生产来源、流变过程和再生产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将青少年这一促进网络语言产生与发展的重要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更为客观地解释和探讨网络语言流动与再生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化时代的来临,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何正确地对网络语言在传统报媒中的应用进行规范成为目前的焦点。基于此,主要从几个案例出发,分析了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并且从规范性入手,规劝人们要慎重地在传统报媒中使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2.
媒体搜索     
《新闻传播》2006,(9):59-59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施行,中国首次实施统一的中文新闻信息技术国家标准,上海立法新闻报道禁风不规范的流行网络语言,湖北日报读硕士博士报销60%学费,烟台广电报推出DM新媒体《都市星期五》,全国上星频道收视排行榜揭晓,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普及,网络语言以其独有的幽默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在各大门户网站的SNS社区中风靡开来。其中由非语言符号构成的网络语言已被普遍接受,这些非语言符号在网络语言传播中起到了增强亲切感,增进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凭借其新颖独特的特点及趣味性,赋予传统词汇以崭新的意义,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但是随着新的网络语言的不断涌现,网络语言在丰富人们交际的同时,也给当下社会带来一系列语言障碍,并不断冲击着现代社会既有的语言体系.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聚焦网络语言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探寻推动网络语言良性发展的方法,以期提高网络语言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是指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的运用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语言规范化带来了冲击.网络语言相比传统语言具有形象快捷、生动有趣、自由随意、独特另类、简洁明了、富于创新等优点,同时有的网络语言也存在一些文字差错、语法差错.在图书编校过程中,我们应在把握其特点的基础上,应用原则性、正确性、特殊性和适当性、分类应对等方面的策略来处理好稿件中网络语言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杨芹 《出版广角》2013,(22):84-85
历经十年,网络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为语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互联网普遍融入我国人民生活,一股关于网络语言的潮流正在兴起。由于网络语言本身所独具的魅力,其迅速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并引起了很多学者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语言上,为寻求网络语言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努力。在这一研究领域,颇为成功的是安志伟博士的著作《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该书内容广泛、表达形象,颇具研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是网络信息时代重要的传播媒介与手段,得到了众多网民的认可并广泛传播.仿拟作为一种修辞和构词(句、篇)手段,在网络语言的复制、生成、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词语、句式和篇章仿拟,涌现出了大量网络语言.本文探讨仿拟在网络语言生成和传播中的应用,并从模因的角度解释其传播.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是媒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媒介与文化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本文以网络语言尤其是网络流行语这一微观层面为出发点,从网络语言符号的使用者和受众出发描述了网络语言符号使用的现状,从网络语言符号被创造、使用和传播的视角,分析了其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使用者之间与受众之间的身份认同性建构,阐明了网络语言符号的社会区隔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络.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网络语言形态发展而来.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为了提升网络交流的频率,人们使用计算机技术创造了简单化的网络语言形式,如谐音、表情等.此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加丰富的网络语言形式被创造出来.由韩凝所著的《网络语言传播与社会效应》一书,从网络语言概述、网络语言教学、网络语言传播、网络语言流行语等多个角度对网络语言的语用特点、交际场合进行了论述,又结合网络亚文化、社会学等对社会思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琳 《青年记者》2012,(18):30-31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在给网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语言失范现象,对此应当及时纠偏,在网络语言规范化上不断总结、归纳,为网络语言使用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平台,进而在全社会建立起规范化的网络语言大厦. 网络语言的类型和性质 (一)网络语言的类型 根据网络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叠音型、谐音型、符号型、词义新解、英汉结合等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