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城市调研发现,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在校学习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为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建议中央设立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专项基金,实施教育券制度,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各地制订合理的入学标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推广农民工子女学校"国有民办"办学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支持和监管等。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事关国家战略、社会和谐和个体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研究持续攀升,在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入、相关教育政策分析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着成果不够丰富、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内容不够系统和研究方法和视角不够多元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晋江市外来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的定性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外来工在思想上是重视子女教育的,在行为中又无能为力;他们对于晋江当地学校和政府持肯定的态度;但其随迁子女在晋江当地受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外来工及其随迁子女以及学校、用人单位、当地政府和当地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现代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他们就读于公办学校,与城市中的老师、学生往往存在隔膜,容易被歧视,在学习生活中缺少人文关怀,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试以人本主义视角,从学校、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三个方面阐述措施,以此为随迁子女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5.
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义务教育一直是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而这些流动人口子女中,有一小部分能就读于当地公办学校,其余则只能就读流入地的民工子弟学校。为了解就读不同性质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对苏州市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家长及他们的任教教师实施调查,并对两类学校的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就读不同性质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家长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心理资本"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引发不同性质学校教师对其所教授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情感态度差异。最后,研究得出流动人口子女要获得流入地较优的"教育资本",当地政府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关键要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家长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呈现五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向经济较发达的中小城市集中:在城市出生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入学规模日趋庞大;农民工随迁子女主体开始进入高中阶段:规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将成为一段时期内城市学校发展的突出任务;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出地农村、乡镇校舍闲置大幅增加。各级政府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意义。建议提前规划中小城市教育布局,引导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入中小城市。缓减大城市人口压力;条件成熟的地区在城市管理中实施学籍管理代替户籍管理试点,也可探索实施异地中考和高考:因地制宜规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同时,强调流出地政府要科学预测适龄人口、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学校规模效益,利用闲置校舍发展学前教育,避免教育浪费。  相似文献   

7.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文化冲突体现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与制度规范上。文化冲突起源于差异,其根源则是身份和利益的冲突。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文化冲突问题,必须实行"多元一体"的教育政策,在宏观上保障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消除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城市学校的制度障碍;在教育教学上实行多元化教育,尊重文化差异,逐步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今年,我省将深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两为主”政策,城市常住人口将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9.
进城务工人员的举家迁移所造成的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困难的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义务教育事业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政府在过去十余年间为解决这一难题采取过多种政策方案,取得可喜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结合对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教师以及随迁子女家长的调研,近年来相关政策在制定、执行、实施效果等方面出现了新变化,如政策执行困难、公办学校容纳能力有限、教育事业人力资源紧缺、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惠及随迁子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转变观念,逐步打破各类"入学门槛";二是改革现行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社会支持系统;四是开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五是施行随迁子女家长教育。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36-144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深入推进,进城务工农民及其随迁子女的群体发展需求日益壮大,其受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都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有学上"和"上好学"的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改善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增加农民工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培训效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界限、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改革现行中学教育和中高考制度、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比例较大学校的办学质量、落实融入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实践语境中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言说多满足于流入地公办学校入学机会获得.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在梳理从古典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到晚近的罗尔斯、德沃金、沃尔泽以及女性学者扬等人关于公平正义论述的基础上,从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两个层面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部分社会经济处境更趋弱势的随迁子女仍就读于简易民办学校,进入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难以分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多集中于薄弱学校,分配正义的差异原则并没有在随迁子女入学机会分配中被考虑;而即使进入公办学校,由于社会刻板印象及各种制度性因素,随迁子女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经受着集体边缘化、文化宰制的尴尬,相应的是不能把教育纳入自身掌控范围的无力感与无权化,关系正义在此过程中亦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两为主"政策的执行中,应合理理解"两为主"的含义。政府投入责任应分解到具体教育项目中以逐步增大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公共性,教育管理的责任应逐步统一、规范和标准。"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主要是强调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公共性。市场机制的有效应用是当前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有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日前公布的《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上海将保障外来从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现90%以上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教育质量达到全市基本水平。加大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加强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民办小学的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导致了大量流动人口的产生,他们的随迁子女面临诸多教育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得拉萨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的基本信息,发现拉萨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越来越多随迁子女与父母一齐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尤为引发关注。随迁子女中部分人群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边缘人现象,其原因与自身社会认同、社会融入、心理健康状况、学校、教师、家庭等方面紧密相关。为转化这类人群边缘化现象,可从优化社会环境、提升学校教育、增强教师素质及改善家庭教育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16.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城市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全面纳入财政投入保障范围,但是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使得流入地政府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财政资助的动力,不同层级和相邻政府之间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财政资助供求失衡,财力的紧张使得城市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数量不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之需,即便是同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入学机会也不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举措包括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完善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共同负担经费的机制,增建公办学校,并使得招生机制更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7.
随着异地入学制度的完善,虽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公平基本得到实现,但是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中随迁子女的心理现状仍需关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存在自信心缺失、情绪情感脆弱、学习动机不当、人际交往不畅等问题,可从制度环境、家庭环境、心理环境建设三方面入手,帮助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农村的全面实施,城市也开始对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是,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却未能纳入“两免一补”政策的享受范围。免费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有义务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由于现行义务教育投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明确规定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承担主体,大多数农民工随迁子女被排斥在城市公办学校和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范围之外。建立由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三方按比例共同分担机制。将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两免一补”政策的享受范围,是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省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最集中的省份,其义务教育问题始终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户籍学龄人口的持续增长,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入学中地方保护性质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师资和学位紧缺更成为客观障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质量不高等,成为目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亟须排除一切障碍,增学校、扩学位,以公平为原则完善积分入学等政策,提升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融入主要存在"两为主"政策的瓶颈、公共资源配置路径的狭隘性等制度局限,以及社会认同的困惑、学校歧视的隐蔽性等心理阻隔。本文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从制度层面提出政府、市场、公民社区等多元主体框架,从心理层面提出构建社会与学校和谐育人环境,真正保障随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