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金礼  魏文秀 《当代传播》2011,(5):68-70,74
作为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议程设置”假说面临着数字传播环境的挑战.信息碎片化、非组织化的微博传播具有塑造/设置媒介议程并影响公众议程的超议程设置功能.论文通过考察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的传播效果,验证并阐释了微博超议程设置功能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2.
郭伟 《今传媒》2013,(1):20-21
本文通过对微博的特性及传播特点与传统大众传播进行比较,探讨微博语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特点以及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和互动关系。网络时代微博语境下的议程设置是对传统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内涵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3.
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程设置是指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针对报纸、广播、电视这类传统媒体而言。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微博平台信息社会化参与程度的提高,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逐渐被微博的群集效应取代。本文主要依据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古斯塔夫.勒庞的群体心理学,通过对微博平台中议程设置盲区、微博中群体及意见领袖的分析,指出信息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要积极回应社会化媒介的个体式信息传播,加强自身的议程设置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撞案为例,对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议程设置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是否能为微博设置议程,微博对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否产生反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运用于微博传播中,指出微博议程设置存在设置主体多元化、议题多元化和影响快速化等优点,同时存在不良信息泛滥、舆论监管困难、内容琐碎化等缺点。从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能力、选择的议题、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微博议程设置效果的因素,提出了增强微博议程设置效果的应对策略:一是利用好微博的传播优势;二是利用微博意见领袖引导舆论;三是加强网络监管与网民自律;四是整合微博与传统媒体,构建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微博语境下多元化、碎片化、交互性等特点颠覆了旧有的传播模式,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不断面临来自新媒体的挑战.本文以成都地区微博“平安武侯”为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与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传播环境与受众心理的新趋向,得出结论:微博语境下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被削弱,受众更倾向于受自身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影响形成“自我设置”,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具有为传统媒介设置议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微博时代,议程的设置更加复杂和灵活。为了准确地把握微博中的议程设置,本文排除微博之外的其他媒介的影响,在纯粹的微博环境中考察后发现,在微博中,新浪公司极为隐蔽的把关,不同类型的意见领袖,普通用户的自我议程设置,各种便于量化议程的应用,共同构建了一幅微博传播中全新的议程设置图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议程设置和健康传播理论视角,以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人民日报微博作为研究案例,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其议程设置特点,以透视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反应.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微博通过议程客体和议程属性的双重设置,塑造了一个客观中立而注重民生的主流媒体形象.同时,人民日报微博通过正反属性显要性,在正面突出成...  相似文献   

9.
杨美容 《今传媒》2012,(6):100-101
在web2.0时代,微博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快捷性等传播特征,迅速成了网民的新宠儿,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共事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微博主页上设有的"热点话题"无疑成了网民进行大讨论的平台。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海量性突破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系统,而微博本身的特质以及"热点话题"的聚集性体现了另一种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10.
微博议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因此其发展的速度很快。在微博中,议程设置理论产生了新的变化,与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有一定的互动,也有一定的差别。本文针对微博议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微博是在Web2.0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网络革命下的时代产物,具有广泛的信息传播功能和独特的传播效果。微博不只是开创了人际传播的新模式,还为企业营销和信息传播开辟出一片网络新阵地。本文将关注的焦点定于议程设置在微博广告中的应用,通过对微博广告传播特征的描述,深入分析议程设置功能在微博广告中的效果,力图通过系统阐释和实例分析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微博广告应用图景。  相似文献   

12.
新浪微博微话题议程设置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莺莺 《今传媒》2012,(7):90-92
本文就新浪微博微话题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行内容分析。从议题设置的数量、分布、重大议题设置角度和传播效果反馈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新浪微博议程设置的特点及效果。文章认为,新浪微博对于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总体表现客观,同时重视社会协调功能,媒介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一定程度上重合,并在互动中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3.
王静怡 《东南传播》2014,(7):107-109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其议程设置特点必然有别于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中有关议程设置的理论在微博中是否适用同样值得探究。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选取近日新浪微博中的热门事件作为主要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图通过研究,了解微博这一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并且掌握微博的议程设置特点及其不足,为规范公众的网络行为,以及微博行使其舆论导向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涵 《新闻爱好者》2012,(16):21-22
在微博时代,微博传播信息的时效性,能够进行网络议程设置,并逐渐形成"沉默螺旋"的作用使其成为危机传播的鼓风机。在危机传播过程中编码和解码的不一致又导致了危机的非良性扩散,这已经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15.
“议程设置”理论在微博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呈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的浪潮改变着人们的传播方式和信息接触习惯,微博环境下的传播模式既是传统传播理论传承,也在一些方面对传统传播理论进行了拓展、补充和一定程度的修正。本文研究了在微博城市形象传播中,议程设置理论呈现出的特征和传播方式,并试图从传播理论的呈现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微博城市形象的传播模式。在理清微博城市形象传播中"议程设置"理论运行规律的同时,寻求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中城市形象传播的共同规律,为城市形象塑造、微博舆论引导力的提升带来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已经成为关于传播影响力的最著名理论之一.该理论从假设开始,经过科学的验证,今天已经羽翼丰满.通过媒介的议程设置,媒介可以使意见相左的团体就某些议题达到一致,从而实现不同团体之间的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讲,"议程设置"起纠了更好的建构社会共识的作用,使得民主的思维深入人心.到今天为止,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经过了三个阶段:媒介议程决定公众议程阶段、议程构造阶段和框架建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通微博,博物馆需要思考如何打破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利用微博做好大众传播,进行文化传播和公众教育。本文通过对安徽博物院微博进行案例分析,引入传播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将传播学中经典的议程设置理论及"使用与满足"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微博传播实践中,可以初步总结出博物馆微博的传播模式,以启发各博物馆实现更好的微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瑶  韦妙 《青年记者》2012,(30):76-77
微博基于独特的传播模式,在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的公共性突发事件中,发挥的不只是传播信息如此单一的作用,而是担负了多方位的角色。微博作为新的信息源、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新的互动平台,为议程设置功能提供了新的选择。而议程设置在舆  相似文献   

19.
"议程设置"的现象自古有之,只是在大众传播时代"议程设置"的现象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从"议程设置"的权力归属这一角度入手,通过对口语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小众化传播时代以及私人媒介传播时代的议程设置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事件设置议程(口语传播时代)——大众媒体设置议程(大众传播时代)——受众设置议程(小众传播时代)——事件设置议程(私人媒介传播时代)的"议程设置"权归属的演变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在广义的议程设置中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真实环境与拟态环境存在严格区别.另外,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将其局限于大众媒介、公众事件和公众范围内.本文通过对这些传统理论进行思考提出了是传播而非仅仅是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议程设置对于"拟态环境"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个人层面而言,在议程设置构建的是真实的"拟态环境"等三个层面的结论,扩展了原有的理论范畴,并且简述了这一新结论对现实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