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迪 《成才之路》2014,(32):32-32
正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传统评价形式的甄别和选拔功用,而更多地突出了课堂教学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五下《望月》一课的教学,例谈课堂中评价的有效运用。一、用教师的"激励评价"点燃学习热情教师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学习时空中,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需要教师予以唤醒与激发。而课堂中教师的这种唤醒行为并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语文教师花大量时间辛苦批改和讲评作文,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和评讲却并不"买账",作文教学往往出现"教得累,学得苦,效果差"的局面。这样的作文教学把着力点放在了学生的写作上,其实只是关注写作的结果。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作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探讨与实践。一、帮助学生懂得评价标准,让学生树立评价意识许多教师的作文课就是纯粹地评判学生习作,似开"表彰大会"或"批斗大会",梳理出优秀习作的成功之处和问题习作的存在问题,一一举例进行分析。这些教师的评判尺度,基本是套用中考作文阅卷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前,一些教师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在运用教学评价语时存在语言单调、内容狭隘、方式单一的现象。欲善其"教"必先优其"言",因此,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应该多一些"情味",以此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以下,笔者谈一谈品德课中"情味"评价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所起的作用。但目前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不少问题,如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要制定整体目标,认真选题,精要指导,写多元互动评价。作文教学的"教",教师要有明晰的"目标"意识,从七年级开始,需制定整个初中学段的整体教学目标,用以高屋建瓴地指导和规范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行为。下面就作文教学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操作,谈谈其中的四个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2):119-1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多数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教师对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评价与观察的重点是哪些指标,还不是完全清晰,本文以发展性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从"立足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观察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基点,为教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是观测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特征的标准或尺度。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不仅是实施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还是诊断与提升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然而,目前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概念界定模糊,指标类型设置不尽合理,指标数目确立较为随意,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前瞻性等方面。为此,我们需要厘清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内涵与外延、注重研究基础与方法创新,注重"本土化"指标体系研制,加强评价指标顶层设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视评价指标更新与发展,从而为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41所中小学校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由于受到性别、任教阶段、教龄、学历和区位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有效教学行为在教学准备、系统呈现教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班级管理等五个维度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和特点。基于此,改进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应确立学习者中心的教学价值信念,塑造学习共同体中心的教师文化,建构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理论推演和实践探索,编写了"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问卷",并针对浙江省三类地区3个地级市33所中小学校的173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的整体水平不高,且内部结构差异较大,评价伦理水平极差;不同群体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女教师的表现优于男教师,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随学段提升而下降,高级职称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表现优于普通教师;教师的中小学学生时代、职前教育和在职工作所学知识是课堂评价知识的直接来源;职前教师主要通过个体阅读和教育学学科课程学习课堂评价知识;在职教师主要通过课程培训和专业活动等方式习得课堂评价知识。  相似文献   

10.
构建基于目标的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基于教学目标构建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标准,有利于规范、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规定的本质属性、各学段目标等,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的统一要求,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既为教师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文章结合教学现状,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课程改革在经历"标准编制"到"教学实施"存在的"落差",其次结合学校"十二五"课题研究,阐述了让教学与标准更一致的校本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胡定荣 《教育学报》2007,3(1):31-36
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162名中小学教师对评价一堂好课标准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得到部分体现;教师理想的评价标准和现实的评价标准之间存在差距;一堂课的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结构,指向善于讲解、设计环境、调动学生、运用手段、选择目标五个维度,学段、学科、性别、年龄对教师的评课标准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初中与小学在教学方式、学业难度、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要做好中小衔接,就要打通中小学教研,培养"贯通型"教师,使中小学教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并熟知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如何培养"贯通型"教师,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数学教师队伍。1.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想实现中小学教学衔接,首先要做到数学知识的衔接,教师既要吃透本学段数学知识,又要熟知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每个教师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说起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也头头是道,但对自己的教前"预习",也就是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遵循"预则立"的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前准备. 一、预"课标",胸有丘壑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依据课程设置的任务和需要,制定的本课程各学段教学所要实现的教育和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铭记各学段的目标要求,才能成竹在胸,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既不会游离教学文本,也不会对学生束缚得太紧.  相似文献   

15.
研制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是一项广受关注的教育评价热点问题之一。北京市已经开展了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的实践,该评价方案由学科评价框架、内容标准、评价方式与题型、评价领域分数构成、学业成就水平描述、题目示例、测试试题呈现等七部分构成。其中学科评价框架的构成、内容标准的研制、学业成就水平描述为核心部分。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初步形成系列化学科评价方案,探索采取纸笔测验等评价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度理解,但需要进一步思考与研究学科评价方案的研制周期、纸笔测验的局限性、评价涉及的学段、评价方案的导向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师自我评价策略:促进专业发展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课程对教师开展自我评价促进专业发展的要求,在对自我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探究与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存在困难原因的理论剖析基础之上,构建了三个指导教师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的相应策略:一是解除"自我屏蔽",打破习惯思维和潜在信念;二是接受学生反馈,了解教学的"不同世界",超越自我循环;三是打开"教窀的门",邀请同行帮助进行自我评价,寻找外部参照.  相似文献   

17.
建设大中小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需认清当前教材评价工作的三个关键问题:评价尚未能形成对"从教育目标到教材落实"的整体认识;评价偏重对教材内容的评价,忽略教材的教学特性评价;评价受限于微观的学科内容,评价视野有待拓展。建设基于学段主体差异的教材评价体系,并阐明该体系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基础:对学习理论的拓展性认识和对教材功能的认识转向。进而,在对各学段主体特点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初步的教材评价要求和建议,以资进一步研究参考。最后,研究分析了建设基于学段主体差异的大中小学教科书评价体系的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18.
教学要追求有效,首先要选择"教什么",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其次是"怎么教".那么什么是取舍的标准呢?当然是离不开《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教材的编者意图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的把握.教学中若想确立最佳教学突破口,我认为首先要研究和抓准学段总目标,用学段目标为导向指引具体的数学教学,下面笔者愿以拙见与各位同行交流.一、解读标准,厘清学段目标课伊始,教师应对本课教学即将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做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于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有效或者低效,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们一直存在争论.通过对北京市两个区教师进行的有效教概念、理解程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学校(普通校和示范校)和不同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核心课程与历史、物理、化学、体育等非核心课程)以及不同课型(新授课与复习课),教师在有效教学的特征理解方面,未达到显著差异;而对于不同学段(初中和高中)的课堂,教师和教研员们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近期举办的"全国第六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课堂评价的支持者与课堂分析的支持者各执一词,观点碰撞,都强调了各自的立场和理由。课堂评价是指由评价者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采用质性量化的转换技术,给出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其支持者认为,课堂评价有助于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因为教师对课堂教学规范只有比较笼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