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西部五省农村地区15周岁初三学生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SES)之间呈正向影响趋势,即SES指数越高,学生就越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数学成绩或语文成绩.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不同年级、性别和生源地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维-汉双语小学生推理能力发展规律以及推理能力对小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以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为研究工具进行测查,得出以下结论:1.推理能力呈现年级的增长而上升趋势。2.推理能力不存在性别差异。3.城市学生推理能力高于农村学生。4.推理能力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度高于语文成绩的相关度。5.推理能力对数学成绩的预测系数高于语文成绩。  相似文献   

3.
谭英  刘志成 《考试周刊》2012,(14):151-153
学生的家庭背景,尤其是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其学业成绩有相当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学者们在分析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都主要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作者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为对象研究此问题。研究证实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显著的影响,而父母的职业性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无影响,并在分析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形成影响的原因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科尔曼开始,众多学者对学生家庭背景影响学业成绩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此次研究则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为对象,调查这个相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来说受到更多社会因素影响的群体的学业成绩是否还会受其家庭背景的影响。结果显示:诸如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结构、家庭变故、父母文化程度等家庭背景的客观变量,对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显著影响;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的职业性质对学业成绩则没有影响。在分析家庭背景变量对学业成绩形成影响原因的基础上,从家长、学生、学校3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房山区42所小学的1238名四年级学生和42名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为因变量,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作为协变量加入两水平线性模型中建立基础增值模型.在控制学生背景变量的条件下,考察教师的特征变量、教学方式和教师培训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四年级数学学业成绩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教师的特征变量中,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专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无显著影响,而教师的职称和最终受教育水平则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有显著影响;与教学相关的变量中,是否参加过新课程培训这一变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依托义务教育阶段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数据,采用交叉分类多水平模型深入分析学生性别、教师性别对语文、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学生性别、教师性别分别对五年级语文、数学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且均表现为女生的学业成绩高于男生,女教师所教学生学业成绩高于男教师。小学生性别和教师性别对五年级语文学科大部分领域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女教师所教女学生的学业成绩最高;而对五年级数学学科各领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本不存在交互作用。此为教师教育政策制定以及性别差异教学实施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的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凤阳县1295名初三学生家庭环境状况与中考成绩进行调查,以考察家庭环境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家庭学习资源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态度中其父母参与度、支持度、亲子互动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监管度对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结构均可透过家庭学习资源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而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又可透过家庭教育态度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家庭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态度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课堂自我表现与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小学生课堂自我表现量表对251名3-6年级的小学生课堂自我表现状况进行测量,并考察了课堂自我表现与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1)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与课堂自我表现的不同维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2)不同数学成绩的学生在课堂自我表现的结果认知和行为表现两个维度上,数学成绩合格的学生与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学生差异显著;在总分上成绩优秀和合格的学生差异显著;在其他两个维度上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高卷入型课堂自我表现学生的数学成绩显著高于低卷入型和中度卷入型课堂自我表现的学生;高卷入型课堂自我表现学生的语文成绩显著高于低卷入型。这一结果表明,课堂自我表现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TIMSS 2007年的测试题和问卷对内蒙古地区13所汉语授课和蒙语授课学校的871名蒙古族初二学生进行了数学课程学业成绩的测评与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语言是影响民族地区学生数学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蒙语授课学校和汉语授课学校学生数学成绩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以蒙语为家庭语言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以汉语为家庭语言学生数学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应从改善教学材料、师资储备及克服学生语言转换的不利因素等方面提高蒙古族学生数学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0.
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研究追踪考察了参加新课程改革与使用原课程两组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于高层次思维能力,来自不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使用新课程的学生发展差异表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而对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使用原课程的学生,其发展的差异未表现出缩小的趋势;(2)不管是使用新课程还是使用原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理解与计算能力的发展差异均有缩小的趋势。但与新课程改革的学生相比,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原课程的学生在这方面发展差异的缩小趋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太原市桃南小学和北寒小学4~6年级的2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威廉姆斯创造性人格量表,分析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女生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发展速度较缓慢;城市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水平高于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与创造性人格及好奇心、想象力相关显著,数学成绩与创造性人格及好奇心、挑战性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数学观和数学理解方式量表式问卷对一所重点初中的学生进行调查,考查初中生的数学观、数学理解方式及其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数学观、数学理解方式、数学学业成绩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数学理解方式的每一个维度都与数学学业成绩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2)数学观的三个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数学理解方式的三个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影响显著.数学理解方式三个维度可以预测和解释数学学业成绩变异量的8%,其中解释性理解对数学学业成绩的预测与解释力最大.(3)高、中成绩组学生的解释性理解得分显著高于低成绩组学生,高成绩组学生的记忆性理解得分显著高于中、低成绩组学生,而高、中成绩组学生与中、低成绩组学生之间的探究性理解差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高考评价功能服务中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学生问卷调查数据与其高考成绩进行链接,对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师生关系和各学科教学评价指标上差异显著,其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差异不大;2)学生的背景特征、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各学科教学对其学业成绩都有一定影响,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学生学业成绩存在非常显著的班级间差异,在控制了班级背景变量的影响后,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师生关系、学习策略(深层策略)、学习动机(内在动机)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整体评价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寄宿制学校,学界存在着许多争议.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小学生的影响更令人关注.在考察小学四年级寄宿生与四年级学生总体的学业成绩与学校适应性的差异后,发现小学四年级寄宿生的数学成绩好于四年级学生总体,语文成绩、学校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寄宿生对学校的喜爱度低于四年级学生总体.通过两水平线性模型发现学校间投入差异对寄宿生发展情况影响较大,学校投入,尤其是学校寄宿条件、教师具有任职资格比例对寄宿学生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学校适应性和对学校喜爱程度的影响显著;寄宿生的某些个人因素,如父母是否外出务工、所属民族、师生关系等对其数学成绩、语文成绩、学校适应性和对学校喜爱度有不同程度影响.可见,学校因素、寄宿生家庭状况对学生成绩、学校适应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学校寄宿条件对此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学校的投入对寄宿生发展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促进学生发展,不仅对留守儿童的发展应给予足够重视,而且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保障校舍卫生安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小学生的考前焦虑状况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甘肃省某县3所农村小学的205名6年级学生进行考前焦虑筛查,并收集他们小学升初中考试后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及其总分,分析学生的考前焦虑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72.2%的取样学生表现出了比较严重的考前焦虑情绪;学生的考前焦虑情绪与其学业成绩存在显著负相关;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焦虑4个学生群体之间的学业成绩有着显著差异。结论:农村小学生的考前焦虑情绪比较普遍,这一消极情绪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用CRT、TTCT-A、创造性倾向量表以及语文、数学、自然三科的知识技能测查,对449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智力、创造性思维显著相关,创造性倾向仅与数学成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自知、助学自验、自评”结合的培育方法,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育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对中、低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小学生效果显著;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显著提高并不一定导致学业成绩的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也影响着数学自我效能感,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F县两届普通高中学生全样本数据,利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对学生能否进入重点高中产生的外生影响,根据断点回归设计的原理,研究了重点高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就理科生来看,重点高中学生的高考总成绩、数学和语文成绩都高于一般高中,但从数值上看,这一差异并不大;就文科生来看,重点高中与一般高中无显著差别。这说明,重点高中对学生学业成绩仅产生了微弱的正面影响。但由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理科,重点高中对不同学科类别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反映的可能是重点高中对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业基础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不同学科对学校资源的依赖性不同、学校内部在不同学科资源配置的偏好不同也可能导致这种影响的学科差异。此外,重点高中对女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对城市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明显大于农村学生,但对农村学生数学和语文成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观点     
正个人和家庭因素影响学生数学成绩教育工作者日益意识到数学成绩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教学变量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家庭和学生因素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上。参与者为747名来自俄亥俄州的K-8等级的家庭贫困的小学生。预测对数学成绩产生影响的变量包括:(a)孩子和家庭环境,以及(b)阅读成绩。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预测变量中,阅读成绩对数学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家长的消极情绪、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在过去一直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中学生各科课外补习时间投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课外补习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先降后升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学科补习具有门槛效应,当补习时间超出某个阈值,学业成绩才会出现质的提升;数学补习时间投入差异扩大了不同家庭背景学生间数学成绩的差距,会造成教育结果的不均等;校内课程时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非线性关系,相较于补习时间,校内课程时间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成绩.因此,中学生及家长应基于实际的补习需求,合理投入补习时间;学校应保证学生校内课程学习时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政府应重视课外补习对教育公平的冲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还要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补习机会,缩小因课外补习带来的教育结果不均等,努力促进校内外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