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泗水河畔浓浓的春意,体会第八自然段孑L子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3.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问浓浓的情谊。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游记。课文讲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教育弟子的故事。课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泗水河畔的美景;同时将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作为重点进行描述,以水为话题,说物明理,内涵丰富而厚重,激发学生了解深层人生哲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一、咏"春"赏"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游春>.你能吟诵出与"春"有关的诗句吗?比一比看谁记得多.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为什么说孔子是万世师表”,体会孔子“论水、言志”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孔子的品德高尚、充满智慧、循循善诱,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义。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2.通过听、说、读、写、思的语言实践,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树立“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的志向。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破题导入.感知大意 1.(板书:春)引导学生交流描绘春天的成语、诗句或者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8.
本则教学设计旨在用灵动的“预设”去预约生成性语文课堂的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9.
10.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泗水河畔浓浓的春意,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李辉 《小学语文》2011,(3):40-41
【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基础上,获得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A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探究为什么说孔子是万世师表,体会孔子论水、言志中蕴含的道理,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做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一、呈现,撩拨心灵,感受陕北后生的生机 1.出示课题《安塞腰鼓》(齐读)。2.指读1~4节,想象眼前出现的画面。3.感受“茂腾腾”。透过这个词,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啊?  相似文献   

15.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关注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凸显九色鹿的善良,认识调达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丑恶行径。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图在整体把握文本神韵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支点,牵动全文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语文课堂更加原生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刘春花 《广西教育》2013,(45):56-56,64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而神聚。  相似文献   

18.
祝禧 《江苏教育》2006,(3B):7-9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十二册中的一篇叙事,讲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在泗水河边赏景、论水、谈志的故事。透过字里行间,孔子的音容可现。孔子不朽的言论与行动,不但孕育着过去与现代人的精神生命.而且对未来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恒常的价值和意义。我的教学基点便是建立在这一特定的博大圆融的化背景下的。我力图通过本引领学生倾听孔子的谆谆教诲.感受昔日圣贤的悠悠情怀和育人智慧.触模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化的大圣人的思想脉搏.领略他至今魅力依旧的教育理念。在与传统典籍的阅读、对话和晤谈中.寻求自身在化熏陶中心灵的顿悟.体验沉浸于传统化中的心灵愉悦与震颤,培养更为宽阔敦厚的化心灵。在追寻民族化的回归之路上.感受母语的亲和、温馨,在化的世界里,感受她的博大、精深,更加自由舒畅地吮吸她丰足的滋养.以此来成就自己对于伟大民族的化情结!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三维观”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归有光的柔情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根据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感恩、自觉立志。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本节课努力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