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民社会是现代公民的成长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公民是现代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和承担平等义务的社会成员。相对独立于国家的公民社会的形成是现代公民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公民社团是育成现代公民的重要场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问题的研究,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代中国、“臣民”、“国民”、“人民”与“公民”四种社会身份或观念并存,并形成三组对应概念:臣民-公民、国民-公民、人民-公民。梳理三组公民对应概念内在的内涵冲突,并根据当代社会特点,实现概念内涵的现代转换与建构,对于公民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公民身份是现代政治中的重要概念,在现代政治中公民身份是一种消极的权利保护。回溯公民身份发展的历史,古典公民身份更多的是一种积极公民的形象。从积极参与和奉献到消极的自我保护,公民身份经历了巨大的转型。现代公民身份在巩固近代成果的同时缺失了积极公民的诉求,这也是现代政治的特殊困境。公民身份的问题还必须考虑中国的特殊语境,认清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对公民身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问题的研究,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代中国,"臣民"、"国民"、"人民"与"公民"四种社会身份或观念并存,并形成三组对应概念臣民-公民、国民-公民、人民-公民.梳理三组公民对应概念内在的内涵冲突,并根据当代社会特点,实现概念内涵的现代转换与建构,对于公民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论公民教育     
邢春晖 《文教资料》2008,(34):79-81
公民教育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德育是一个大家所熟悉的概念,但对什么是公民、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产生,以及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很多人还比较陌生,本文尝试对上述概念和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原初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出现在古希腊,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概念.培养公民是现代政治体制--共和制得以维持的必要基础,而公民教育则是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中国在未来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公民教育来解决人的现代化问题,即现代化公民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民伦理在日用人伦之外间接而生,它不仅仅隶属于道德情操的范畴,还是行为的规范性法则.对公民伦理核心概念的论述,需要从“个人的善“与“社会的善“谈起.现代社会公民伦理作为一种道德概念与行动哲学,体现出六种基本特质.在这个民主参与的现代社会中,公民伦理承担的是整合理性的人与理性的规范的道德使命.  相似文献   

8.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0,(8):80-80
檀传宝:公民教育只能是造就积极的现代公民的教育 公民概念具有历史特殊性和文化特殊性,同时公民身份、公民教育内涵的普适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公民教育只能是造就积极的现代公民的教育。各国公民教育固然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但是以公民行动能力培育为核心目标的现代公民教育设计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王彬 《华章》2007,(3):33-33
现代社会实质上是一个建立在"公民"基础上的社会,公民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公民教育的概念和我国公民教育的不足,探讨公民教育的准确定位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自古就在不断地追求社会和谐,当今,和谐社会的内涵更有着不同于往日的重要性。只有社会上普遍存在具有现代法治意识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走向和谐社会。因此,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大力开展公民普法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普法教育"的概念出发,研究了公民的普法教育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民的本质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本质精神体现在公民实存的历史和发展中,古代社会确立了公民的基本内涵,近代社会发展了内涵丰富的公民精神。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实行转向并回应现代公民精神缺失的一种建构性策略,公民道德教育所要建构的就是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相契合的体系。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为对象,以培养“德性公民”为目的,以实现公民精神为宗旨的社会系统工程和终身教育体系。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不仅要以公民的本质精神作为着眼点,而且要针对公民本质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实存状况,确定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有效途径,并将建构的关键点放在提出实践措施上。  相似文献   

12.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同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和文学范畴使用“市民”这个概念的时候,更多的场合是指一种生存状态,一种文化形态。研究“市民”,尤其是中国“市民”,应该从历史的演变去作一种动态的辨析。从整体上来说,近现代意义上的市民文化是近现代大工业、近现代城市化的产物,是人类步入近现代以来。在科学和民主的广阔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的。但市民文化也是一面双刃剑,既有正面,亦有负面,既有积极面,亦有消极面。市民文学是市民文化价值观的文学文本载体,市民文学必须是反映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文学,必须是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的文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学习策略心理思想十分丰富,从心理学的角度归纳、整理、总结古代学习策略对发扬我国古代学习策略心理思想,丰富现代学习策略研究,促进现代学习者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结合现代学习策略的理论,从一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古代学习策略思想,比较了现代学习策略与古代学习策略的异同,指出了古代学习策略中的独特策略,总结了古代学习策略心理思想对现代学习者和心理学研究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近代中国“公民科”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由封建帝制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中,伴随公民道德观念的滥觞,公民资格意识的倡导,公民教育制度的实施,"公民"概念这一舶来品最终落户中国。公民科取代修身科跻身国家教育课程体系,既是民主政治思潮在教育层面的反映,也是共和政体下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回应,更是近代仁人尝试对国家层面进行"公民"意识启蒙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裴雯 《许昌学院学报》2001,20(3):98-101
组成古希腊文明的古希腊科学与现代科学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古希腊科学中具有现代科学的萌芽和基本方法;古希腊科学与哲学协同演化,受哲学的引导而繁荣;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民主的城邦政治促进了古希腊的科学发展;古希腊科学的衰落是思想自由的丧失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瞽”是中国古代盲乐师,由于眼睛失明和他们对音乐的专擅,“瞽”在某种意义上营造了西周至近现代的中国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氛围。 “相”,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说唱艺术形式,也有人说“相”只不过是一种“辅乐”的打击乐器,而正是这集两种内涵于一身的特点,使“相”典型地说明了音乐由说到唱的形式发展脉络。 研究这两个概念,可以使我们对中国古代音乐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18.
与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史目的保持一致,尽管在具体事功上对古今似有偏重,但司马迁基本上还是坚持了等视古今的理性态度。因古今在揭示天人关系上的同等地位,司马迁既反对崇古也反对厚今。因而在处理古今关系上他强调“古今一体”而要求通晓古今之变。司马迁对古今的态度及其对古今关系的认识与其历史观密切相关。因古今时长的可调性,从宏观上看,司马迁在审视古今历史发展的总体历程时采取了循环论模式;但是从微观上来看,司马迁在审视具体的古今变化时又秉持明显的进化史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为什么到了近代却走向了落伍?这一由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先生提出的难题,国内学术界至今尚未能提供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古代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民族习惯与心理进行解析,以探索其近代落伍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教学方法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生活中的古汉语现象,并从中寻找、归纳语言规律;结合古代文化传授古代汉语知识;使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