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是一所市直属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和《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精神,学校已经开始实施《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全教研组老师深感有几个问题值得提出思考并向同仁们请教商榷。  相似文献   

2.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教体艺〔2002〕12号"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试标》)。在5年试行的基础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对《试标》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下发了教体艺〔2007〕8号"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标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在项目设置、选测指标、评分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提出了改进此试行方案的建议与思路。即在方案中增加健康指标的检测;心肺功能和耐力类项目的测试应为台阶试验;农村学校的选测项目应为12min跑等。  相似文献   

4.
测试仪器是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开展现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大中小学进行试点研究。2002年8月正式颁布。2003年9月起在全国高校和城市中小学中全面试行(因“非典”的影响,推迟到2004年9月开始试行)。这项工作对于各学校来说,不只是对应的学生人数多、测试量大、组织要求高,而且要求全部测试要尽量使用仪器来测试。因此,测试仪器便是确保措施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购置测试仪器的费用相对较高,这对于原…  相似文献   

5.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体育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各地认真组织推广试行,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认真总结试行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现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  相似文献   

6.
<正>2007年9月,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新《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新《标准》的实施掀开了我国学校的体育工作崭新的一页,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但是,新《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有待商榷之处,以下是笔者就这些问题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教育部教体艺[2002]12号文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的规定(以下简称《标准》、《实施办法》),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张家港市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的实  相似文献   

8.
尚保春(河南科技学院体育教学部)来稿提出: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7月25日印发)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一、认真分析《新标准》,准确把握其内涵(一)《新标准》更具科学性测试的目的是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手段,是学生个体评价的依据。测试标准必须具有科学性。自2005年  相似文献   

10.
<正>200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简称"试标"。经过5年试验,对"试标"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将"试标"正式调整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并把《标准》的数据上报时间调整为每年9月1日—12月31日。我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确保提高青少年体质和健康水平。2002年8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文件要求“自2003年新学年开始,所有高等院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2004年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高校主要负责人要作为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指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也强调,《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另外,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将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达标率列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由此可见,《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实施在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此通知是总结近几年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我校根据通知精神,认真组织练习、测试以及上报工作,并通过对近两年测试数据结果进行统计与比较分析,了解学生近阶段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从中感悟到学生在某些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缺失。在分析比较中也感到了一些困惑,在此谈谈本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化测试的实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体质健康标准》智能化测试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后发现,测试过程中少数教师对测试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采用智能化测试,可准确、快捷、高效地获取检测数据与评价结果,减轻录入工作量,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输入错误;台阶试验测试滞后其它测试项目;用于采集测试数据的计算机最好放置在学生不能进入的地方;测试时间最好不要安排在冬季。建议将立定跳远测试移至体育课上由授课教师分散完成。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身体素质类评分标准、选测指标、体质健康提法、奖励规定的分析,认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评分标准过低、选测指标和体质健康的提法不够科学、奖励规定不够严谨。  相似文献   

15.
自《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颁布以来,许多实施学校都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参加测试工作的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的问题。考证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教育部曾于1981年颁布过“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其中涉及体育课工作量的计算方法,是目前体育课计算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办法(教体艺[2007]8号)"做出新规定:增设新的选择项目,明确规定2007年数据上报时间,"上报日期从9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截止"。  相似文献   

17.
狠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促进学生体质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进行组织推广,在试行中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认真总结各地试行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对《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2007,(3):4-5
经过5年试行并修改完善后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7年4月4日正式颁布,并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为了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实质,使下一步工作顺利地深入开展,本刊在刊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知的同时,特邀请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中心季克异主任等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导思想及新旧标准的异同、实施管理上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6 517名大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台阶试验、立定跳远等测试项目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简称<老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新标准>)的评价比较,探讨了<新标准>在测试项目、权重系数、评价等级、评分标准等方面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结果表明,<新标准>中测试内容更加丰富,但选测项目仍然分类不清;权重系数的分配更加合理;评价等级的调整幅度较小,但评分标准大幅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反映出新老标准间的各等级通过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采用<新标准>评价的不及格比例明显增大,从原来的0.3%提高到23.9%,而优良比例却由原来的60.2%降低到27.5%.因此,建议对<新标准>中部分项目的评分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新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指导思想是“淡化了测验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调了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身体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具体到某些措施,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