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框架分析三大研究领域——新闻生产研究、媒体内容研究和效果研究,并且提出,虽然大多数框架分析都是批判研究,但是也应该容许不同范式的研究相互争论。  相似文献   

2.
晚清新政时期屡见于文献的"教育博物馆"有其特指对象,几乎皆指陈列世界各地教育用具、教育方法及教育家资料等,主要面向师范院校师生及教育界人士服务的教育行业专题博物馆,而非面向普通大众传播科学常识的机构。《癸卯学制》中要求在师范学校内设立"教育博物馆"的理念,则明显取法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附属教育博物馆的成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然而在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癸卯学制》中拟想的教育博物馆始终在中国未能建立,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晚清作为专有名词的"教育博物馆"有其理念渊源和开办宗旨,并非是单纯陈列教育用品而向社会开放的大众机构的通称,明确此点,方能对其历史地位有合乎实际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新闻策划:一个并非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可不可以策划?这是近来新闻界的加’1话题之一。如果要给“新闻策划”作界定,势必先要明确“新闻”的内涵外延。尽管对“新闻”这一概念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纪,莫衷一是。其中颇有影响的是“报道说”和“传播说”:即“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传播)。新闻必须经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但是新闻需要报道却并不等于就是报道。两者的关系是。报道是新闻产生的必要条件,新闻则是报道产生的结果;报道是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是报道过程中的信息。认为“新闻就是报道”,事实上是误把新闻报道活动与新闻信息搅在了一起。“新闻”不等干“…  相似文献   

4.
刘勇 《青年记者》2020,(13):11-14
<正>当代中国报告文学、大特写、特稿、非虚构写作的发展历程,显示的不仅是文体名称的变换,更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21世纪以来,从文学界到新闻界,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介平台,从专业记者到普通公众,非虚构写作的繁荣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学界与业界对非虚构的解读不够清晰,很多问题缺乏更深入的阐释。譬如,"非虚构"概念引入新闻界的必要性何在?以真实为核心追求的新闻,难道不应该就是"非虚构"的?抑或还有新闻是"虚构"的?对于这些根本性问题,仅仅从理论、概念层面加以推演,难免望文生义,甚而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是记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人的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条新闻都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具有“主观性”的人的思维在反映具有客体性的存在时,总是会表现出某些不属于对象本身特征的特殊形式和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新闻是有倾向性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今年第1期上的何光《论新闻无倾向性》与艾风的《也谈新闻定义及其它》是两篇好文章,思想解放,观点新鲜,耳目为之一新。在赞赏的同时,也感到有些问题尚可进一步探讨,提出来向新闻界同仁求教。新闻有无倾向性?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由于“新闻”是个多义...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1998,(2)
论新闻倾向性何光新闻是有倾向性的———这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西方许多新闻学研究者曾经十分憎恶新闻倾向性,鼓吹所谓“纯客观新闻”,而现在,他们却又有人声称新闻客观性是“一个神话”,是“不存在的”云云。然而,什么是新闻的倾向性?这个倾向性是缘何而生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根据是事实,因此,把真实性比作新闻的生命是确当的。但这决不是说,无论什么新发生的事实,都可以信手拈来成为新闻。因为新闻是人的社会活动,是精神产品,它不可避免地要溶入人的感情色彩,具有思想倾向性;即便是简单地再现客观事物,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报道人的立场、角度、视敏度的不同,勾勒出来的图象也不会是完全相同,甚而是完全不同的。正由于此,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新闻只是客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报道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受新闻媒体所在国家政策、法令、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记者立场、观点、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的影响。记者在报道中选择怎样的事实,从哪个角度反映事实,都会渗透着记者的主观倾向。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国家、不同党派的新闻媒介,虽然都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报道,但却出现各不相同甚至观点完全相反的新闻报道,这就是新闻的倾向性。所谓“纯客观”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张玮 《传媒》2014,(12)
正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了8起典型新闻敲诈案件查处情况。在查办的《中国特产报》《中国经济时报》《企业党建参考报》《西部时报》及其记者违法案件和4家地方媒体记者新闻敲诈案件中,涉案媒体和记者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查处。通报显示,被查处的《中国特产报》因管理混乱,在停刊整顿期间,所聘记者仍然在外进行新闻敲诈,最终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吊销其报纸出版许可证,涉案记者被列入不良从业记录,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继去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持续开展打击新闻  相似文献   

11.
拙作《论新闻倾向性》,得到我的老师和朋友们的指教,内心十分感激。这篇东西酝酿的时间颇长,写得也很吃力。拜读师友们的大作后,我发现,许多问题都出在那篇文章的标题上———其实,我根本就不认为新闻有什么倾向性,却偏以《论新闻倾向性》命题。我所谓“不同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可见可闻的客观事实的再现。所谓“再现”,就是将所采访到的客观事实材料,以求真务实为目的、并运用求真务实的手段,进行鲜明、具体、可信、可感的字处理(或音像制作)。因此,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真实性是新闻作品存在的基础,新闻工作应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然而近年来,虚假新闻屡屡出现,甚至出现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的怪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工作在报道和评述新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基本倾向。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要求新闻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事物认识问题,准确反映客观事实,以充分地发挥新闻媒体、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等社会功能。近年来,新闻媒体高举邓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通过传媒媒介对社会信息的一种公布和反映。而新闻中,新闻框架的倾向性代表了新闻工作者在意识形态上对于新闻信息和事件的一种主观上的态度,新闻框架的倾向性直接影响到了新闻信息反映的社会状况的真实性。为此,本文就新闻框架的倾向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倾向性的根本目的在于舆论引导 新闻报道,本质上是人们对世界认识和陈述的一种方式,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并不矛盾,倾向性的根本目的在于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6.
何贵宝 《新闻窗》2011,(5):76-76
一、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我国的新闻学教科书对新闻大都采用陆定一给新闻下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这则定义可以看出,所谓新闻应该是一种客观事实,既然是客观事实,那么它必然是真实的、客观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客观事实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判断新闻倾向性的是非依据 现实中的新闻都是具体的新闻。人们在对它所内涵的新闻价值,在认识上“往往会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主观主义,一是客观主义。前者容易被人识别。新闻报道的歪曲、夸大、失实,除别有用心者中意外,广大受众对此是不能接受的。而后者与新闻的客观性易混淆,说教者又总是以“客观”、“公正”的字眼蛊惑人心,就很有做点深入分析的必要了。客观主义所追求的是“纯客观”,认为新闻不能有一丝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否有倾向性?”这是一个争论了多少年的老问题了,然而至今却尚无定论。为什么会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呢?我认为主要是论辩双方各唱各的调,缺乏一个最起码的逻辑规范。主张新闻具有倾向性的人们,把新闻理解为新闻作品。既然新闻作品是有一定立场观点的人所写,他...  相似文献   

19.
20.
民生新闻:一个新闻学概念的历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前良 《视听界》2004,(6):8-11
本文从传统民本思想在新闻事业中的现代转换和“民生”的词源考证两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概念进行历史辨析。“民生新闻”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含义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新闻学概念,民本主义取向是它最基本的品格,关注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是它的主要职志。这也就决定了民生新闻在以后的实践中要尽量避免流于琐碎化、关注对象日益窄化、叙事道德化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