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人是如此的喜爱菊花,推崇菊花为花中君子,花卉四君子,即梅、兰、竹、菊,吟诗作词更是少不了菊。光是品读唐宋时期的诗词,就足以感受到古人爱菊之深了。一、民风民俗菊是秋天的花,有了菊,秋  相似文献   

2.
桐乡,相传是菊花仙子栖息过的地方;菊花,让这个享有“百花地面”美誉的江南水乡到处弥漫着芳香。每年秋天,热情好客的桐乡人都会举行隆重的菊花节,以菊会友、以菊兴旅、以菊活市。桐乡的市花——婀娜多姿的杭白菊己成了人们心中美丽的化身。你瞧,茫茫菊海中,菊花仙子正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  相似文献   

3.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曾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周敦颐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爱菊是爱菊花的品格。周敦颐的这个看法,对当时和后代很有影响,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菊花在后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他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他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陶渊明所处的社会正是晋宋易代之际,各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复杂,正因为如此,一些士大夫  相似文献   

4.
香飘飘     
菊花为什么这么香?它分哪些种类?“菊城”的来历是什么?河南省开封市县街小学大队辅导员杨爽带领队员们来到公园,徜徉在菊花的海洋,品味菊花的芬芳,学习菊花的品质,感受菊城的魅力。“汴梁风情皆锦绣,宋都文化尽风流。”几年来,杨爽和宋都少年一起,挖掘七朝古都开封灿烂的宋都文化,创造性地开展了“探访宋都文化”、“红领巾赞家乡——宋都文化展示”、“走近家乡的小巷和老字号”、“红领巾看家乡社会小调  相似文献   

5.
秋菊夏开     
菊花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栽培历史悠久,通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培养,现已达3000多个品种。菊花多色多姿,深受人们喜爱。菊花大多在10月下旬开放,那时“寒花开已尽”,唯有“菊蕊独盈枝”。菊花为百花凋谢、寒气袭人的深秋增添了活力,带来勃勃生机。菊花素来以高尚、雅净、傲霜耐寒的性格受到人们的赞颂。东坡学士的“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名句,这是对菊花性格的高度赞扬,也是对自然的真实写照。如果做霜耐寒的菊花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开放,必将给酷暑盛夏带来一片清新,给大自然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独爱菊,在他的诗作中,有不少写菊的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其所有的诗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诗句,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好意境。 《和郭主簿》中的“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将“菊花”与“松树”两种不同植物进行类比,把凛冽秋风中菊花迎霜独放异彩的形象和苍松经寒弥茂的坚强形象具体化,歌咏菊花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高雅气质和品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菊花内在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7.
自古文人独爱菊.菊花迎霜独立,是中国文人孤标傲世的精神象征.苏轼有“菊残犹有傲霜枝”之赞,元稹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之叹,韩琦有“且看黄花晚节香”之志.所以,秋意悠悠,菊花静放,文人的情趣则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8.
观菊展     
周六下午,我和爷爷怀着高兴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人民公园,参观成都市秋季菊展。一进公园大门,一股清香便扑鼻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菊傲秋水”:在一座木制小桥的两边放着一盆盆菊花,那一朵朵美丽的菊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闪着光芒的宝石。菊花丛中有一个喷水池,池水清澈见底。一滴滴晶莹的水珠落在了我的脸上,使我感到格外清爽。接着,我们来到了“菊林”。这里的菊花,不仅品种多,而且形态万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菊花了。瞧!“安妮公主”粉红的花瓣一层层,一圈圈,围成一个圆形,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喜人;“关东大侠”粉白…  相似文献   

9.
《爱莲说》一文不仅抒发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对于莲的深深爱恋之情,而且在褒奖莲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及“不可亵玩焉”的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他对菊或是牡丹的“不爱”.周敦颐之所以不爱“菊”,是因为菊的孤傲、不问世事,以明哲保身为由不敢与世事抗衡;而之所以不爱“牡丹”,或是因为它的谄媚、攀富、趋势.“菊花”和“牡丹”正是欠缺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品德要素、佛家的纯净以及道家的本真,因此,造成了周敦颐爱莲,却不爱菊花和牡丹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换言之,周敦颐的儒释道三者合一的思想是他“爱”与“不爱”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小孔雀菲(fēi)菲放学回来,见到妈妈就说:“今天学校里举行菊(jǘ)花展,各班同学都带了菊花放在教室门外,红的、白的、蓝的……真是美极了。”“那你们班上有多少盆(pén)菊花呢?”孔雀妈妈问菲菲。“一共有多少我不知道。只记得我的菊花从左向右数是  相似文献   

11.
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不仅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文学艺术形象,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系列贵族青年男女自发组织的精神文化活动,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大观园内的几次诗社。在第三十八回的菊花社中,“潇湘妃子”林黛玉凭借《问菊》《咏菊》《菊梦》三首诗被公推为菊花诗魁。这三首诗不仅是林黛玉杰出诗才的突出反映,更融入她个人的幽微情感和隐曲心思。黛玉的形象气质与“菊花”意象的文化内涵关系密切,通过赞美菊花的生命、歌颂菊花的精神,反映出强烈的自我生命意识。诗中巧借陶渊明称许的“千古高风”,抒写了菊花“孤标傲世”的风骨节操。林黛玉菊花诗的创作过程符合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审美方式,反映了凝神静观、物我两忘的独特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2.
<正>“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深秋时节,可赏的唯有这菊花。据说,“菊”字本作“蘜”,意为“穷也”,表示时至寒露,百花皆颓,只有它披金甲,凌肃霜,与寒风鏖战,“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家族中最多见的是山间的野菊花。每到清秋,平日里不起眼的绿草丛中便会蓦地擎出一轮轮金灿灿的“小太阳”。  相似文献   

13.
秋菊咏叹调     
秋菊,你含苞绽放了。天凉好个秋,菊花开满头。金黄红艳的菊,风情万种的菊,潇洒豪迈的菊,以滴血的心灵播种冻结的荒原,为岁月涨起成熟的思绪。心花怒放的菊,赤诚坦荡的菊,倔强傲岸的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菊,燃亮萧秋黯淡  相似文献   

1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曾刘景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和王巩》)《菊谱》云:“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古人“立象以尽意”,“菊花”“黄花”是常用的意象。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思路 这个关于菊花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在邀菊中请菊花仙子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菊花;在赏菊中初步观察菊花、认识菊花;在品菊中抓住菊花的特点去了解菊花;在话菊中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菊花,在赞菊中通过课前搜集的咏菊的诗句来赞美菊花,并作成礼物送给菊花仙子,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菊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升华;在画、写菊中通过对菊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之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赏菊(节选)     
深秋的一天,我们全校师生去地坛公园观赏一年一度的大型菊花展。我们看到“第八届大型菊花展”8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显眼。只见公园的展览厅周围、里外,到处都是菊花那娇美的身姿。我被一组菊花迷住了。这一组菊花,一盆只有一朵“独头菊”,它亭亭玉立,洁白无瑕。它那挺拔  相似文献   

17.
看菊展     
秋天,寒冬将近,百花都快凋谢,唯有耐寒的菊花却正在开放,看!公园里的菊花张开花瓣对着大家笑呢! 今天公园举办菊展。走进花丛中观赏菊花,花各有各的姿式,真是千姿百态,异常美丽。花的名字可多着呢!有“绿菊”,“大黄袍”,“火  相似文献   

18.
自从屈原吟唱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菊花就成为隐士清高绝俗的象征,如南宋郑思肖《思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于是菊花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而开放在唐诗里的菊花更是各具风采。  相似文献   

19.
菊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宋朝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诗中的诗句。大家都知道,菊花具有高洁、坚贞的品格。当然,它也是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卉。我爱菊花,对它自然会格外关注。它的根很长,长有许许多多的须子,剥去上面的旧皮,就会露出白白的块根,十分可爱。菊花的枝是浅绿色的,十分脆软,一节一节的。菊花的种类繁多,其中名贵菊  相似文献   

20.
十月君子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笆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描写花中君子——菊花的著名诗句。金秋十月,又是观赏菊花的好时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