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论以德治教与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而言 ,贯彻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一个首要举措 ,就是加强师德建设 ,以德治教。要搞好师德建设 ,必须深刻认识师德的基本内涵 ,如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努力创新、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等。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主要依靠自我、灵魂和制度三方面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4.
良好的道德素质要从小抓起,所以中小学校在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结合我们国家“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小学校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学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基本目标,创造良好的校风、校纪。而要实现“以德治教”的目标重点就应该落实在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教"与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出发,指出实施“以德治教”关键在于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分析高校师资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一贯重视并积极倡导师德修养,主张教师要热爱祖国,献身教育;要敬业爱教,终身学习;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等。陶行知师德观对当代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传承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陶行知的师德观及其对现代教师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重师德和师德培养是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身体力行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主要从他的爱国爱民、献身精神、求真求实、创造开拓和好学品格等方面,阐述了他的师德观,以期使广大教师联系当前实际,开展向陶行知学习,从而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师德观。  相似文献   

8.
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因此,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依法治教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实施以德施教。  相似文献   

9.
10.
陶行知的课程观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课程观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他的合乎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目标观,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的课程资源观,做中学、做中教的课程方法观等等,体现了陶行知课程观的博大精深和与时俱进,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体现了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概观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将它们归流于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源自对西方德育理论的引进创造;另一方面是对我国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2.
论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从德育的出发点、德育的目标、德育的方法三个方面对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国际影响的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家 ,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培养目标”、“学生观、儿童观”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出陶行知教育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对指导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金林祥 《教育学报》2007,3(3):86-90
从1922年起,陶行知一贯推崇武训,主张学习武训精神。在1940年至1945年间,他以重庆育才学校为阵地,几乎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武训纪念、宣传活动,成为当时我国主张学习武训,光大武训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建议政府根据武训诞辰设立兴学节、兴学周、兴学月,以推动全国普及教育发展。他反对把武训当作异人、苦行者、圣人和“陶派的人”,也反对复活历史上的武训,而主张要学习“三无四有”的“武训的真精神”。陶行知对武训及武训精神的倡扬,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而且对于今天正确评价武训,推进教育普及,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的课程思想是在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对传统教育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综合来看,陶行知的课程思想主要包括生活的课程化、课程的生活化和课程的社会化三个方面.陶行知所构建的课程体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综合课程体系.研究和发掘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于当前搞好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陶行知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革命者,陶行知的思想是极其进步的。他的思想在1927年以前属于民主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受近代进步思潮的影响,陶行知把教育和政治密切结合起来,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民主主义思想。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及其新思想的洗礼,陶行知的思想更趋进步,在政治思想上实现了由资立阶级自由民主主义向激进民主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的“现代性”是在其即行即知、即知即传、即传即联、即联即前的全人生旅途中屡败屡战、屡遭厄运,而又屡屡创造以促进现代文明。陶行知在生活教育运动中确定了现代化为运动的目标,他在现代化中寻求确定性。他提出了两个新命题:一是与时俱进,“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二是持续发展,“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性”。这正是当今后现代性社会所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从而也使我们有了借以理解后现代性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陶行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史观学派的、史料学派的、融和贯通的陶行知研究。潘开沛的《陶行知思想的批判》是史观学派陶行知研究的典型,它表现了陶行知研究的存在强烈的意图伦理色彩和政治建构特征;以胡晓风为代表的《陶行知全集》整理工作是史料学派陶行知研究的典范,它为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的陶行知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文献基础,大大推进了陶行知研究的深度。以章开沅、唐文权、胡晓风、金成林等人的《平凡的神圣》、《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是融和贯通的陶行知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它们尝试在中西文化教育史观和现代化模式之下,重新解读陶行知思想与实践,还历史的本真面目。陶行知研究范型的嬗变是学术发展的内在继承与突破、政治社会的现实制约、研究共同体的学识情感复杂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moral and ethical basi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teaching. In considering the ethical role of teachers within an expanded context of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moral life of classrooms, the discussion raises concerns about both the theoretical identification and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of "moral lessons." It does so through 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in this area and a report of a 2nd-level analysis of findings from a research study of 2 culturally diverse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s in urban Canada.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理论,影响久远,特别是“爱满天下”、“教学做合一”等思想,对当今大力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