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道德价值观是影响个体的道德目标、支配个体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控制个体的道德行为决策、调节个体的道德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是个体价值观系统中有关社会及个人的道德生活的部分。因此,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就非常重要了。这就涉及到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模式问题。本文将着重探讨几种较有影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假设性情境下做出的道德判断与其在真实环境中的道德行为发生分离,不仅出现了"言行不一"的尴尬境况,而且对道德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尽管过去关于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大量集中于假设性的道德情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要的道德理论,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人们在假设性情境下的道德预期,并不能与真实情境下的道德行为达成一致。综合相关研究结果发现,神经机制、心理过程、情绪以及社会文化是影响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出现分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道德认知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知。道德认知的发展包括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产生;也包括道德判断与道德推理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道德概念是道德判断的基础,道德判断的发展更能促进道德观念的提高。就对道德行为的直接影响力量而言,道德判断力的提高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更大。因此,道德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一、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基本原理及结构(一)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基本原理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以哈佛大学教授柯尔伯格为代表,他在瑞士学者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从…  相似文献   

4.
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经历了哲学假设、经典心理学实验研究和当代心理学的深入研究。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体现在莱斯特的确定问题测验、林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发展的双面理论、布莱希的道德自我认同模式、沃克的道德人格等研究当中,这些研究克服了在道德判断过程中仅仅关注道德推理重要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维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德行为是知情意的统一过程,道德情感是个体基于一定的行为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由于过去过分注重道德决策的理性分析,以及由于情感的内隐性导致的研究困难,忽视了情感在道德决策中的作用。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道德决策中情感的作用理解越来越深刻,发现情感影响道德决策,并发展和丰富了道德理论,我们借此提出道德情感培养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个体道德认知的发展与道德行为改善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却不能刻意用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因为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都是个体在人格成长中经由社会化的历程逐渐发展起来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生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两个阶段,即十岁以前的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十岁以上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律的判断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向学生发出命令的权威性,依赖于发出命…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道德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作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的判断时所持的内在尺度。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追求何种道德生活、崇尚何种道德信条、接受何种道德规范、作出何种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欣赏和选择何种道德行为、如何实施其道德行为以及产生何种道德情感体验等,这一切无不受到个体道德价值观的支配、调节和控制。道德价值观有  相似文献   

8.
产生个人行为中的道德困惑的原因主要有社会道德准则间的矛盾、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判断标准与社会判断标准间的矛盾、不同行为主体间价值判断标准差异、道德行为成本与收益的背离等。当前,解决个人行为中的道德困惑难题除应继续加大对道德自律的提倡外,更应承认并尊重个人道德权利,妥善处理好个人道德行为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墨馨 《成才之路》2011,(11):23-23
青少年的德育,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德育常常孤立于学生生活之外。在德育的实施中,我们只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在学生生活的真实背景下进行道德行为的养成和道德情感的培育,使得道德认知的教育与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行为的养成处于分离状态。结果学生接受的是德育课程知识的因素(目的是为了对付考试),而真实的、丰富的学生生活的真谛被遮蔽了。这是德育实效性问题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价值启蒙与生活养成--开放社会中的德性养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整的德性养成教育实际上包含两个基本过程:一是个体道德理性的启蒙教育;一是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价值启蒙是教育者利用自身文化和生活经验上的优势,引导和辅助学生获得对于人生与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判断的意识与能力。生活养成就是学习者把个人的价值启蒙与道德理性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验证、丰富、实践个人的价值理念,并且逐步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稳定的道德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傅维利 《教育研究》2005,(3):13-16,28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虚拟道德情境不含有真实的道德冲突,也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必须分析其中预设的或生成的道德冲突中所隐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并有目的地对它加以利用、引导和控制;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又要有目的地提升学生对生活的道德理解;要特别注意适合不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为他们自主参与道德活动留下足够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学校道德教育对当下社会生活实际的悬置已成为青少年道德品质培养中的一大诟病。关门式或文本化的道德培养模式在与时代发展谋求嵌合的过程中日益呈现出颓废之势。众所周知,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在于道德教条的僵硬记诵,而在于道德行为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恒性自觉显现。因此,只有归于生活、化于生活,学校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彰显其陶冶化育的无穷活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云南中小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关系。方法:用团体施测方法对410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进行评定。结果:小五、初二学生及哈尼族学生的道德发展得分有一致性,男、女学生的道德发展也具有一致性;昆明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元江学生。讨论: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相关非常显著,学生对道德认知的内化是影响其道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绘本是儿童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它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儿童的生活事件,打开儿童接触生活的窗口,拓展儿童的生活空间。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绘本,能为教学话题提供生动的生活情境。通过阅读绘本,学生能从图画、文字中还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进行道德判断,激发道德情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道德行为。可见,绘本进入品德课堂并非只是形式上的新颖,而是为教学话题提供情境,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服务的,是儿童品德发展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涵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而虚拟的道德情境则不具有这种功能,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具身道德从身体与环境相互嵌入的角度出发,注重物理环境的变化对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影响,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目前具身道德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身体构造、身体洁净、环境及仪式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的影响。具身道德对当前的道德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德育理念的人性化、德育内容的实践化、德育环境的情境化、德育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沈嘉祺 《中国德育》2007,2(1):95-95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挑战:“不在场”意味着想象中的道德行为,“不真实”意味着分裂的人格。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相对于“当事人情境”来说的,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构化方式道德教学论的本体论基础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构化方式道德教学论以创建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成效的道德教学为主旨,主张德教学应该以培养个体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和行动方式之基准的道德性而非具体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目标;而培养道德性,只要在道德教学中以真实的人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价值意识即可。并且认为,如此即可培养出本人能够接受、社会也能够承认的判断基准和行动基准。道德实践也正是从这里自发地产生。  相似文献   

19.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而虚拟的道德情境则不具有这种功能,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文主张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抉择能力。  相似文献   

20.
道德判断和自律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判断是对道德行为有所判定,即对道德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道德判断是一种能力。懂得一定的道德规范,并不等于就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因此,道德不但要灌输,而且还要刺激,启发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在日常道德生活中,人们除在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有价值与无价值之间进行判断选择外,还经常会遇到一些是与是、美与美、善与善、有价值与有价值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种道德矛盾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往往很难做到两全其美。例如刻苦学习是取得成功的途径,但过于刻苦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