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王义高 《比较教育研究》2001,22(3):45-48,44
本文对前俄罗斯总统教育顾问和教育部长э.д.第聂伯罗夫为代表的“教育社会化”思潮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评析:1)评“国家社会主义”的铲除;2)评社会和教育的“解国家化”;3)评“非国有化”和“私有化”;4)评从“国家管理”到“社会管理”、从“联邦制度化”到“地方自治”。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教育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有较深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它将影响和侵蚀国家的主权与自治 ,在经济方面 ,它将挑战国家化经济 ;“全球”化形势下 ,教育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教育的挑战表现在三个方面 :“全球化”教育与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全球化”教育与缩小教育差距 ,“全球化”教育与承认各民族国家教育的特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关系与政治活动逐步由国家回归社会的过程与结果,包括政治关系社会化和政治生活社会化,它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普世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也必然遵循这一普世规律,逐步从国家政治转向社会政治;这一转化,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首先从社会基层自治领域展开,即努力扩大自治式民主的层级范围,扩大自治组织的自治权力范围,限制国家对自治式民主的直接干预,拓展和完善自治组织内部个人主体参与自治的渠道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是人接受社会文化完成“自然人”或“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社会化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实现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对儿童社会化过程影响很大。本文旨在对两种途径的比较分析,探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有效的方式,加速儿童社会化进程.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心理学中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的发展和趋势。儿童社会化研究自30年代兴起至今的发展进程主要受社会历史环境和心理学理论思潮的影响。其中人本主义思潮、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条件、心理学中的“综合、整体观点”和“生态学运动”对儿童社会化研究的发展起了主要作用。近年来儿童社会化研究有如下特点:研究方法综合化、大量采用现代化的研究硬件和软件、强调研究工作的生态化倾向、跨文化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社会化的生命全程研究开始出现。从整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研究者更深入地认识到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复杂性;把儿童看作是自身社会化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更加重视认知因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在教育和行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受到更多的关注;社会化研究的方法更趋于多样化;出现了将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个体的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处于预期社会化阶段小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是否适切,影响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将来能否成为符合社会标准的社会人。然而当前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过度社会化"现象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为知识掌握的过度化、思维方式的去儿童化、语言表达的成人化、交往方式的功利化以及消费取向上的明星化。防止小学生过度社会化应弘扬社会正气,改善社会大环境;凸显人文关怀,改善学校小环境;提升家长素养,优化家庭微环境;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小学生信息辨别力。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学术界在讨论社会资本主义问题时,出现了“剩余价值社会化”这一概念。他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主要有两个论据: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股权分散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也能“获得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二是福利国家制度的出现,“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共享剩余价值”。下面我想就这两个“论据”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学习或接受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过程。从个体角度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培养、教育和训练大学生承认和接受国家政权,并使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系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人生目标教育、正确社会观教育、“做人”教育、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等。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社会化”教育应依托素质教育、德育课、创业教育、校园活动的平台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伴生现象,是当今世界上一股一厢情愿的化思潮。化全球化,应是化信息、化价值观、化模式跨地区、跨国界、跨洲际的全球化的传播、冲撞、交融和共存的过程。化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必须正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化发展的负面现象,坚持中国先进化方向,采取积极措施,把捍卫本土优良化、坚持化多样性,提高到确保国家化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儒学教育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期许为人的社会化教育提供一个内在合理的理论依据。儒学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形态有君主教育的儒学化,士人培养及选拔的儒学化,民众教育的儒学化。儒学教育社会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既富有创新精神,亦不乏保守力量。儒学教育社会化作为儒学实现德治的生命线,是维系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也是促进中国古代社会明发展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12.
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及其基本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其特定涵义,它的推行是建立在对现实的审视和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在现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由于推行市场经济、社会开放程度提高、经济全球化冲击、现代科技综合化趋势,以及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的必然要求;在理论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哲学上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上的依据,即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系统科学理论、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等。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国家为了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信念、准则和价值,培养它们需要的“政治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非常重视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并且在政治教育和政治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认真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改进和加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论述了西方国家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机构,分析了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儿童公育与非儿童公育是中国近代两种教育思潮。前者力主先将大家庭小型化,后把大小家庭一齐废除,家庭养育儿童的任务也随之先社会化,再完全公育;后者反对废除家庭,认为只把大家庭离析为小家庭就可以了,家庭养育儿童的任务亦需效社会承担。两种思潮互相争鸣,持续长久,推动了中国近代家庭的变革和婴幼儿教育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高等教育所处时代的背景及高等教育现代特性的分析基础上,从高校社会化这一角度提出了现社会转型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应予考虑的思路和观点。高校社会化,既指高校为适应变革和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而重新选择的、既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又能增强自我生存发展能力的一种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经济的开放型办学模式。这种社会化旨在通过“对企业开放,加强产学合作”,“对学生开放,加强合作教育”,“对社会开放,加强社区文化中心作用”,使高校的社会作用发挥到极至。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教育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在由传统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着诸多的矛盾。本文认为:要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平稳过渡以顺利实现高校后勤服务体制的转变;必须转变运行机制以提高教育体系的组织效率;必须系统配套以确立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定位:必须选准切入点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渐进式地推进,从而使高校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关注视野"的新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的崛起,WTO的加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等国际教育思潮的影响,使得中国成人教育正经历着一次新的变革,突出表现在成人教育“关注视野”的新走向上。即从关注职业走向关注人生;从关注学校走向关注社会;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公仆”思想永放光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演变的历史规律,认为充当“社会公仆”还是“社会主人”是无产阶级专政同剥削阶级专政的一个根本区别;“社会公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职人员的本质特征;从“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是国家消亡的必经途径。同时,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公职人员异变的原因。并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以新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塑造公仆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心理的规定性,决定了学生跨入师范院校后必然产生压抑和苦闷,从而形成“师范自卑情结”的雏形,学校机制的弱化,在客观上促使“师范自卑情结”的成开。“师范自卑情结”是一种综合症,淡化和削弱它,须从社会 化心理产生的观念进行修正;从“学校机制”的强化、师范生心理障碍的克服和行为方式的引导等角度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0.
现行“德育”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层级:1.顶层,称为“德育”,为总称;2.第二层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3.第三层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十余种教育;4.底层,即学校中实际实施的“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