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教师的课程素养及其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娟  孔庆 《物理教师》2005,26(10):7-39
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均要求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但当前在职教师的课程素养现状并不理想.加强教师课程素养需要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知识和课程能力着手,通过教师参与课程培训、主体探究和课程行动研究等途径实现课程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海莺 《教育导刊》2003,(2):30-32
课程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教师实际与需要的研究方法。它旨在提高教师研究意识与教育研究人员的参与意识,促进课程的发展。课程行动研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课题与研究方式,并在研究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专业教师的要求进行了研究,体育教师应转变课程观念,掌握体育课程理论知识,增强课程意识和资源意识,加强校内外合作,开展行动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4.
市场营销策划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行动学习法因其将学习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集于一体,在教学中有着很大优势。本文从行动学习法的定义入手,然后分析了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后总结了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应用的主要途径,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课程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教师实际与需要的研究方法,它旨在提高教师研究意识与教育研究人员的参与意识,促进课程的发展。课程行动研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课题与研究方式,并在研究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课程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教师实际与需要的研究方法,它旨在提高教师研究意识与教育研究人员的参与意识,促进课程的发展.课程行动研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课题与研究方式,并在研究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课程行动研究是在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育科研蓬勃开展的背景下再度兴起的,处于传统课程研究核心地位的课程实验研究因其现实与理想,现实与需求的距离而无法渗入到教师的职业实践当中去,而以教师即研究者为理念的课程行动研究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日益凸显其价值,本文重在探讨课程行动研究在克服课程实验局限性,使课程研究真正走出“象牙之塔”而成为一项广泛的事业中所显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师课程处理能力,即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把课程意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课程行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个性心理特质,包括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提升教师课程处理能力,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提倡行动研究,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保障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师秉持宽泛的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与技能以及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行动导向法有利于改进传统师生的关系,促进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将行动导向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顺应当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符合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和课程改革的特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行动导向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行动导向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景韵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5):115-119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意识是教师直面现代英语课堂的复杂性,置身瞬息变化的课堂教学实践而形成的教学直觉,它包括敏感意识、反思意识、策略意识。开展针对性的师资培训,为教学意识提供理论支撑。开展高职英语教学行动研究,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意识,以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意识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是影响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他应当具有研究意识、生成意识、主体意识、课程资源意识和反思意识,唯有具备这些角色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课程参与: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课程参与是指学生通过介入课程决策、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重构课程等活动从而表达课程权力的一种意识和行为.随着课程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向、学生课程权力意识的觉醒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课程参与问题渐受关注.学生课程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课程的创生;有利于课程变革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课程意识本质上是内隐于教师个体的动态课程文化观,它主要由教师的课程主体权力意识、课程价值反思意识和课程资源敏感意识构成。不断革新的课程意识有助于促进外语教师课程观更新、个性化专业发展和课程实践优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创生外语教师新的课程意识的基本途径是:倡导反思性教学,开展叙事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5.
“意识”不是一个实体,而只是一种语词,它表明某种观念、某种关心或某种研究取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意识”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是强调教师对学生“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增强“有意识”地学习行为。面对着即将开始的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配套的新教材的使用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在实施中增强课程意识,重视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处理好“意识”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减少误区。  相似文献   

16.
课程能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中的一个迫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权利,这对教师提出了课程能力的专业要求。作为教师专业支撑的课程能力的发展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因此,在目前,应加快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变革,重建学校课程制度以提升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在参与课程发展的行动研究中实现课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学理更新、课程专业化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课程设置重专业实践体验、重课程整合、重差异分层等凸显了国际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特征。亚洲和欧美国家课程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多元文化意识传播,给我国课程文化功能的发挥以启迪。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以培养“反思性实践型”小学教师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我国课程设置提供了内在框架,指明了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为课程理论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角、价值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过程中,本土化是其研究逻辑,并倡导课程理论的对话与课程理论的和谐共生。课程理论文化自觉的路向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跨学科方法论为参照坐标和以专门学科的研究范式为具体方法应用作为其方法论选择;以课程理论学科的终极价值为起点构建课程理论的学科体系;课程理论构建主体需要自觉觉醒其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强调校本课程决策,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适应校本课程决策需要的教师专业素质主要有课程意识、课程理念和课程决策能力。面向校本课程决策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主要有理论学习、反思性实践和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20.
Practitioner research lends itself to situations in which a school wishes to examine and improve practice. This is an account of one middle-sized primary school's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and need for a variety of forms of curriculum leadership by engaging in a facilitated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Both theory and current school practice in New Zealand related to schoo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curriculum leadership were investigated. The senior management team, acting as an action research group, set out to analyse an ill-defined problem and then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change strategies that incrementally involved all staff. The outcomes of the project for the school were context specific and immediate and are made public with the intention of offering insights into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results to a wider audience who can consider the transferability of ideas in this account to their own settings. Leading change from within by embarking on action research is a challenge and a commitment for practitioners. Whilst the demands of this project are acknowledged by the practitioners themselves, they also confirm the benefits of a systematic, considered process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team learning implicit in this critical, constructive and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improving management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