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房宫的起迄、方位及遗址陕西咸阳渭城中学韩建岐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阿房宫赋》一文219页注④把“覆压三百余里”释为“(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下称④注);注⑥把“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释为“(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  相似文献   

2.
被后世誉为“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阿房宫赋》,在描绘阿房宫的豪华瑰丽,揭露秦始皇的穷奢极侈方面,极尽铺叙夸张之能事,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强化了作品的思想感情。作者首先用夸张的手法,结合丰富的想象,勾勒了阿房宫外貌的壮丽。“蜀山兀,阿房出”,四川本是山多木茂之地,如今山上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造出来,可想而知,为此化去的财力人力何其多也:“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相似文献   

3.
【题解】阿房宫,宫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公元前二一二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遗址在陕西西安市西南).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三辅皇图》又载:“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终樊川以为池。”秦国灭亡,阿房宫被焚毁。  相似文献   

4.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多么宏伟、壮阔的阿房宫,然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于2003年的联合考古,百万根探杆将这千百年传说打破,考古证明唐诗人杜牧所说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阿房宫,本属子虚乌有!这一惊世骇俗的论断,让多少人感到无所适从。但事隔一年,2004年11月,距阿房宫前殿遗址之西1150米处,又发掘出一处大宫殿建筑遗址,并有火烧痕迹。它属不属于阿房宫,或者阿房宫属不属于它?考古队队长李毓芳是否还坚持阿房宫是个“半拉子工程”,未经“一炬”?日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  相似文献   

5.
巧用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增进智慧的作用。这样的语文课不再枯燥,不再一潭死水,而是妙趣横生,绿意浓浓。在这里我们以《阿房宫赋》一文为例,谈一下趣味教学。一、巧联成语学习《阿房宫赋》可以联系到很多成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极言六国灭亡之速——土崩瓦解,秦兴之骤——势如破竹。而从“兀”到“出”的过程,可见统治者的“乐”和老百姓的“苦”,兴建阿房宫——劳民伤财,秦的罪行——罄竹难书,“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出阿房宫的广、高,其建筑——美轮美奂,“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相似文献   

6.
《阿房宫赋》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篇名赋,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点篇目,每教一遍,似乎都有新解.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阿房宫赋》可谓“百教不厌”.在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阿房宫在秦亡时被项羽烧毁,杜牧没有见到阿房宫,他怎么写得这样真实呢?”还有的学生说:“历史上记载,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而杜牧则说‘覆压三百余里’,真是言过其实,也太夸张了点.”.针对这类问题,我们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审美性与现实性的分析,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加深对作者写作目的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五册(1998年2月河南版)《阿房宫赋》中“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句诠释似有悖文旨.值得商榷。遍检各典.“落”作量词“座”或者“所”解尚未见到。教材220页注②曰:落,相当于“座”或者”所”。此说何依,笔者不知,若无凭据,是否有些牵强?再说,“落”作此解也与上下文有乖。作者从开头至此句.是依照着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安排结构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阿房宫命名的缘由,现存的说法有三: 一、依地命名。根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渭之阿房宫。”依地命名说者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阿房宫动工时还没有命名,准备建成了以后再择一个美好的名字来命名它。于是“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阿房而随口称之为阿房宫。同时还举了两个材料作为佐证:①《长安志》云:“秦阿房宫一名阿城,  相似文献   

9.
对《阿房宫赋》中的“钩心斗角”一词做“屋角相向、向心,像钩、像兵戈相斗”或“廊腰钩连”、“檐牙斗角”等解释,都未免失于偏颇,甚或失于真实。这种“工笔”式解释,实际上削弱了文章早已创设渲染的气势。“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文章一开篇,就先势夺人,给人横空一出、气势磅礴之感。“覆压三百余里”极言其广,“隔离天日”极言其高,“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的“矗”又写尽了宫室建筑的雄宏,像巨龙腾跃的“长桥”,像彩虹穹起的“复道”竟凌空而行,几高与天齐,何况是矗起无比高插  相似文献   

10.
气候就是气候□陕西咸阳孙华唐代杜牧的散文《阿房宫赋》第一节末句为“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高中语文教学参考》认为这是“写人的感受亲疏有别,冷暖不均”。显然,这里把“气候”当成世态,即阿房宫内之“人情”理解了。如下文所说的幸与不幸:有些宫女...  相似文献   

11.
这个假期,我读了《史记》原著中的《秦始皇本纪》。正好我春节前去了趟陕西省西安市,看到了声势浩大的秦兵马俑阵、制作精美的铜车马、秦代的竹简和度量衡,感受到了《史记》中所记载“三百里阿房宫”的雄伟,西安之行,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秦始皇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阿房宫辨正     
王学理曾在《考古与文物》著文说,唐朝诗人杜牧和《阿房宫赋》,确是好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但是它并不具备史料价值,如果“历史学家”硬要加以引用,读者又深信不疑,杜牧先生在地下恐怕也会认为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悲哀!文章说,阿房宫起宫并非从始皇帝三十五年开始,而是早在距他近百年前的秦惠文王时已经草创,秦始皇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建、扩充。尽管他动员了几十万劳动力,但正式营建不过三年。前殿工程“室堂未就”便因秦始皇崩驾而停工,后来秦二世“复作阿房宫”,那只不过是狗尾续貂地表示表示罢了。文章认为,秦始皇扩建阿房宫,就是要建…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第四回中,“葫芦僧”给贾雨村一张“护官符”,介绍了金陵地区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相似文献   

14.
追 逐Zhuī Zhú“追”与“逐”都有“追赶”、“追击”的意思。《资治通鉴·汉纪》:“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刘备),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诸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员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我们勘探和试掘了一年多,至今没有发现红烧土,表明项羽当年放火焚烧阿房宫至今缺乏考古学依据!”令专家们疑惑的是,《史记》记载阿房宫的前殿规模是“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赋》中也描绘阿房宫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而在这次的前殿勘探试掘中,虽然已发现了大量的板瓦和简瓦,却没有一件瓦当,甚至没有瓦当的残片。专家认为,阿房宫的前殿建筑不可能不用建筑关键材料瓦当。李毓芳表示,阿房宫毁于谁手…  相似文献   

16.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里描述四大家族“贾史王薛”显赫之势的“护官符”可谓在众多红楼迷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我们已不陌生,而主宰保险行业的“四大专业家族”大家又知晓几个呢?  相似文献   

17.
高一课本黄宗羲《原君》:“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高二课本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当他入宫时.看见长公主被崇祯砍得半死,闷倒在地,还曾叹息说道:‘上太忍!’令扶还本宫调理。(《甲申传信录》)”从汉代起,“公主”和“长公主”是两个概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第79节,谈到图解和代号的问题时说:“如果有人把语法分析上曾经利用过或者可能利用的各种图解和符号搜集起来,做一个比较研究,那倒是很有意思的。”(第69页)本文试图对常见的语法分析方法作一个比较,供同志们研究和学习语法参考。常见的语法分析方法有:一、图解法 (中心词的多分法,也叫“句子成分分析法”)二、符号分析法(也是中心词的多分法,句子成分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据福州晚报载,中央电视台与《咬文嚼字》编辑部关于“阿房宫”之读音引发争议,笔者经研究探索认为,“阿房宫”应读为“ē páng gōng”。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许多中学课本中对《诗经》的注解都说《诗经》也称(或古称)“诗三百”。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也说“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这都是把“诗三百”作为《诗》的代称。我觉得这么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