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1992年总统大选,11月3日揭晓,民主党候选人阿尔肯色州州长比尔·杰弗逊·布莱恩·克林顿经过13个月的紧张的竞选活动,(特别是1992年7月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推选他为总统候选人后,他在选民中的支持率,一直领先于共和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终于以较大的优势当选美国第42届总统。11月4日和以后几天美国报刊均以大量篇幅,对大选的结果、经过以及影响加以报道。美国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11月4日、5日接连出“大选特辑”,《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也均出版“大选专号”。本文将《纽约时报》11月4日关于大选揭晓的报道和版面编排简介札次,以供参考(头版版式见插图)。  相似文献   

2.
克林顿当选美国第42任总统4年一度的美国大选3日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以压倒多数票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当选总统克林顿在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说他就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增长和向人民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对大陆进行了“和平之旅”,所到之处,受到大陆人民的热情欢迎。4月29日,连战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后,北大赠送给连先生一件“特殊礼品”——连战母亲赵兰坤193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学籍档案复制件和连母在校时的照片。手捧76年前的历史记录,连战夫妇激动万分,眼中泛出晶莹的泪花。  相似文献   

4.
话中有画     
“他(阿扁)十足是‘导演、编剧兼演员’。” 陈水扁把台北市长选举打成2004年“总统”大选前哨战,不断“激情演出”,候选人被边缘化,自己却成为主角。  相似文献   

5.
李先斌 《兰台世界》2005,(11):10-10
今年9月份,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来沈探亲访旧之前,有关部门受连战先生的委托到沈河区档案馆,为连战的母亲寻找居住旧址。连战母亲曾于解放前在沈阳市“大井沿胡同”居住,后考入燕京大学就读,离沈已数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沈河区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帮助连战母亲找到居住旧址,区档案馆的同志翻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终于找到了连战母亲曾经居住过的地址(今沈阳市沈河区金厦广场)。  相似文献   

6.
新闻榜     
马英九:正式参选国民党主席国民党副主席、台北市长马英九4月3日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意味着“王马之争”正式拉开序幕。另一位候选人、现任“立法院长”王金平3月17日就已宣布了参选计划。马英九在发布竞选声明时建议现任主席连战卸任后继续担任荣誉主席,以平息近日  相似文献   

7.
新闻榜     
韩国大选充满了戏剧性,虽然郑梦准在11月19日大选投票前几小时临阵倒戈,宣布不再支持新千年民主党候选人卢武铉,但卢武铉还是以2.3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大国家党候选人李会昌,有惊无险入主青瓦台。 和李会昌的强硬相比,卢武铉对朝鲜问题的态度要温和得多,甚至比金大中更支持“阳光政策”。但在对待国内改革上,卢武铉却更激进。卢武铉的胜出反映了韩国民众希望变革的心理和对朝鲜半岛安定局势的渴望。 “我不会给华盛顿叩头。”卢武铉当选后如此表示。他“不亲美”的态度也获得了不少支持。  相似文献   

8.
2016年的美国大选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媒体奇观”,无疑将成为载入全球新闻传播史册的一次重大事件.在这场“驴”“象”之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作为一个地产大亨出身的“政治素人”,凭借其作为“推特总司令”的强大号召力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独特影响力,先是在党内初选中杀出重围,并最终爆冷击败了胜券在握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制造了近年来全球政坛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相似文献   

9.
2O12年1月3日,美国大选正式拉开帷幕,两党候选人逐鹿白宫。共和党候选人米特·罗姆尼这个名字随着大选的进行家喻户晓。两位波士顿环球报资深记者客观、公正、深刻的描写,那个在演讲台上西装笔挺、侃侃而谈、运筹帷幄的总统候选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14,(44):15-15
下个月,日本政坛将进入动荡模式。首相安倍晋三使出“杀手锏”,于11月21日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两年举行大选。众议院解散后,安倍内阁当天晚些时候决定12月2日公示候选人,12月14日举行投票的众议院选举日程。“搁置消费税增税”(依法应在2015年10月将税率从目前的8%上调至10%)是解散众议院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当局对北京摊开的底牌反应莫衷一是。国民党候选人连战最近警告说:台湾如选错“总统”,两岸将走向战争。他明显将矛头对准了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有人经常挂在嘴上的是‘台独’万万岁,这种做法只能将台湾带入灾难。”然而,被认为是最强硬“台独”分子的陈水扁,却仍旧于公开场合出示这张危险的牌,他公开重申:“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主权互不隶属的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任何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在其所经历的生命中能够称得上是“见证历史”的时刻实在非常罕见。公元2005年4月28日,连战一行“登陆”北京,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个原本不很特殊的日子。正是在这一天,几名刚刚从事新闻工作不久的年轻记有幸和连战近距离的“接触”,在连战北京之行中做了相关报道,成为“见证历史”的人。  相似文献   

13.
2016的美国大选以唐纳德·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落下帷幕.从选举伊始,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的丑闻就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竞选广告成为候选人攻击对手弱点、赞美自己优势和化解丑闻危机的重要说服策略.本文就希拉里和特朗普成为总统候选人后发布的竞选广告进行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对象为两人被推选为各党总统候选人之后发布的所有电视广告.  相似文献   

14.
邹举 《青年记者》2005,(1):68-69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中除了驴象两党及其候选人的明争暗斗,新闻媒体也经历了一场狂欢和激战。它们在大选中充当着三种角色:旁观、监督和助战,而最后一种角色在今年表现得格外突出。尤其是选举进入冲刺阶段时,众多媒体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立场,“挺”一方而贬另一方,甚至还火药味十足地相互攻击。如此“党性鲜明”的媒体之战的确是美国新闻界难得一见的景观。  相似文献   

15.
陈婧 《青年记者》2017,(8):105-107
皮尤调查公司2017年1月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①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FOX News和CNN位列美国选民获取大选信息渠道排名的第一和第二位,居第三位的是社交媒体Facebook.美国两党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都非常重视对社交媒体的运用.据报道,2016年美国大选的政治广告支出比2012年高出约20%,而社交媒体的支出占到电子媒体支出的一半以上.②可见,社交媒体已是一种“常态化”的存在,成为美国大选选战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政治宣传渠道.  相似文献   

16.
钟新  汤璇 《国际新闻界》2016,(4):127-141
气候变化是近年来美国总统大选的热门议题之一,候选人对竞选议题的主张与应对是争取选民支持,实现竞选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以信源分析和框架理论为研究视角,对《纽约时报》2008年、2012年及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涉及气候议题的共234篇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在大选期间,尽管共和党候选人在《纽约时报》的信源篇幅上占据了较大比重,但是民主党候选人的"政策应对"中的宣传框架才是《纽约时报》的主流报道框架。在《纽约时报》大选报道的气候议题上,民主党实际上占据了较大的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17.
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激动人心的八天之行,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在历史的一瞬间留下了永恒的回忆,定格在两岸关系的发展史册上。这是人们期待着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历史性的握手,如记者给予的高度评价:“登上了50多年两岸交流的高峰”。在这样重大的受人关注的国共两党活动中,档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档案记录了连战与大陆的亲情、友情、爱国之情,档案证明了他的根在中国;档案记载了连战在“母校”再续亲情;档案留住了连战谒拜中山陵的“感念之站”、  相似文献   

18.
滑明达  刘震 《传媒》2004,(12):56-57
当今美国大选费用急剧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候选人要聘请广告专家为其大做政治广告.如今一个没有媒介顾问、广告专家、演说撰稿人等专家帮助的政治候选人若想取得成功是难以想象的.美国大选政治广告的作用及其发展态势已经引起美国国内学者和海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对于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美国历史学家指出:这是自1960年以来“最白热化”的一次大选。有些政治分析家甚至担心:万一两人打成平局,今年选不出总统怎么办? 在最后一次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到来之际,两阵营的智囊团绞尽脑汁,策略却不尽相同。一是打赢“防御战”,保住已有的40%左右的选票;二是展开“攻坚战”,争取20%“未决定”选举人。这些人  相似文献   

20.
大选前普京突然解散政府,随后,又提名一位从政资历不深的新总理候选人,其真正用意难以让人捉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