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Q典型意义之管见周发宝《阿Q正传》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永放光彩的艺术珍品,阿Q是世界文学画廓中的著名典型形象。关于阿Q的典型意义,1987年版高中第三册《阿Q正传·预习提示》说:“作者通过阿Q这一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国民的愚昧,深刻揭露了封建势...  相似文献   

2.
鲁迅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究竟是什么典型?目前分歧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只看主人公的政治、经济地位;一是只注意阿Q性格的一个特点;再是只撷取鲁迅谈创作意图的某一句话,等等。因此准确确定人物形象是何种典型,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看过《...  相似文献   

3.
阿Q形象的教学设计□大庆石油学院附中李德民阿Q作为小说人物堪称是千古一绝的典型,人们对这个形象的分析也极尽各家之能事,无不淋漓尽致。但是,教师如何就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却很少有人道及。现将教授阿Q形象时从备课到上课的全过程以及设计这...  相似文献   

4.
阿Q新传江苏考生“砰砰砰” ,土谷寺的门被拍得山响 ,外面有人叫道 :阿Q ,办厂去。同去 ,同去 ,阿Q忙奔过去。谁知没跑上几步 ,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头 ,……于是阿Q醒了。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允许私营企业发展。于是未庄掀起了办厂热 ,王胡和小D都开设了自己的工厂 ,做上了老板 ,腰挂BP机 ,手捧大哥大 ,风光得不得了 ,见了阿Q ,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一想到这 ,阿Q就气愤 :“妈妈的 ,不就是个工厂吗 ,俺老Q也去办一个 !”阿Q还算是有商业头脑的人 ,他看见未庄的男女老少洗头时都用一种粘稠的绿色的像鸟粪一样的东西在头上涂…  相似文献   

5.
重新审视阿Q     
前言 :认为传统的阿Q精神说法不妥当 ,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 ,弗洛伊德有关文学作品“的升华作用”、以及古代的神话寓言故事来阐述阿Q的精神胜利法 ,认为它是出于一种自慰、自卫 ,在一定情况下 ,是一种积极的、必要的心理宣泄的方式。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学士 ,还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 ,都应该有点阿Q精神 ,否则 ,人就会被压垮 ,这也是心理学所认可的。阿Q这个形象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 ,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传统的看法认为 ,阿Q是一个自欺欺人 ,欺软怕硬、善于健忘的形象。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  相似文献   

6.
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无意识结构户晓辉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无疑是理解阿Q其人乃至整部作品的关键,而揭示精神胜利的特有机制,又恰好构成这一理解的紧要的一环。尽管已经有人从心理和哲学角度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做了剖析,然而,我们感到困惑的是,这些不同层次,甚至...  相似文献   

7.
早在1921年,文坛巨人鲁迅以《阿Q正传》震惊中国和世界。阿Q形象不仅有其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被评论家称道。阿Q被公认为是没有国籍的艺术典型。几十年后的高晓声又以“陈奂生系列”引起文坛注目。陈奂生在文坛上的出现,使许多评论家都想起...  相似文献   

8.
举人船到是何日──《阿Q正传》中之时间考辨浙江嵊州市城关中学俞如鹏(阿Q正传)第七章"革命"开头写道:"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只"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的乌蓬船,便是城里...  相似文献   

9.
阿Q的子民做不得姚玉成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有一次,阿Q用手摸了一下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小尼姑涨红着脸说:[你怎么动手动脚?]阿Q便回答说:一和尚动得.我怎么动不得,[一句话,活脱脱地道出了阿Q这个人的处世原则。本来动小尼姑的头....  相似文献   

10.
阿Q、孔乙己、祥林嫂、假洋鬼子、豆腐西施等鲁迅不同作品中的人物如今都集中到了“未庄” ,演绎了一个复杂的故事。6月6日 ,在南京试映的一部电视连续剧《阿Q故事》实在让人们惊讶不已。8集电视剧《阿Q故事》由江苏省南方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拍摄。这部电视剧的改编有许多令人意外之处在小说中喜欢吴妈的阿Q平白无故多了个妻子秀儿 ,孔乙己则成了阿Q的岳父 ,季儿则爱上了革命者夏瑜 ,豆腐西施成了阿Q的二嫂等。故事讲的是清朝末年 ,两名太监盗窃宫中宝物流窜到绍兴未庄 ,为转移视线摆脱追捕 ,假造了一份子虚乌有的清宫扫荡革命党人…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对“精神胜利法”的有关研究大多局限于《阿Q正传》本身,并将其产生的时限推定于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有关人性和社会意识的论述为指导,联系人类社会发展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认为从“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和意识范畴,它同原始宗教一样,是人类早期就产生的消极地适应自然的一种扭曲的心理,是人屈从于自然的一种表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不仅自然界,而且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本身也加速了精神胜利法的发展。这在近代中国表现得特别明显,以至发展成为典型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伟大的思想象和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鲁迅归纳和概括了精神胜利法的特征,并对这一普遍的心理精神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问世已经七十多年了。这部作品以其高度概括的人物典型 ,广阔形象的生活画面 ,严峻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 ,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从《阿Q正传》的发表时至今日 ,在对《阿Q正传》的评论和研究方面出现了大量论著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可喜的进展。然而 ,正如鲁迅先生生前就指出的那样 ,各种评论和研究 ,对于“《阿Q正传》的本意” ,“能了解者不多”。究其原因 ,小说本身博大精深 ,人物典型奇特复杂 ,作者思想深遂独到 ,固然是难以理解 ,难以把握的重要因素。加之“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 ,看作品又因读…  相似文献   

13.
布卢姆与阿Q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卢姆与阿Q于洪英本世纪20年代初,在世界文学艺术殿堂里,出现了两个奇异的艺术形象。他们都以其貌不扬的外表,上不了台面的本领和一副访徨戚苦的面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震惊。他们一个是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一个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笔下的利奥波尔德·布...  相似文献   

14.
鲁迅创造的人物阿Q,是一个不朽的典型,研究这个典型,不但具有它本身的意义,而且具有研究文艺理论中典型问题的意义。但是要想明确阿Q的典型意义,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一典型的社会根源,这也是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讲授《阿Q正传》时必须向学生阐述清楚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文学研究工作者对于阿Q性格的社会根源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对形成阿Q性格的社会根源作一简要阐述,望专家、同行给以批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阿Q正传》问世以来,在研究它的一系列课题中,研究者对阿Q是怎样—个人物、阿Q典型性格的问题及其作品的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各家之说,不无一定的道理,本刊将其讨论的情况概括地介绍给读者,供大家研究时参考。一、关于阿Q的典型形象问题阿Q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呢?何其芳同志在一九五六年《论阿Q》一文中说过:分析阿Q“这—个”典型的“困难和矛盾主要在这里: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种消极的可耻的现象。”历来对阿Q典型的不同观点的讨论,正是围绕着怎样看待这一矛盾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怎样理解“阿Q式的革命”与阿Q之死●浙江省东阳湖溪一中许锡强伟大的作品往往逃不了被人误解的命运。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代表《阿Q正传》问世七十余年,其成就早就以伟大来论定,可就最大范围的读者接受而言,对这篇小说的解读是有违作者本旨的。譬如对于大多数读者来...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消曾评价《阿Q正传》是“现代中国小说中唯一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知名度很高的苏雪林女士也称《阿Q正传》具有“倾倒一世”的魅力。“自新文学发生以来像《阿Q正传》魔力之大的还找不出第二例子,”并说它已传播国外“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博得不少国际的光荣。”茅盾在《阿Q正传》只登到第四章时,就断论此小说“实是一部杰作”,并说“阿Q这人很面熟”,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无论是普通读者、朋友抑或是对鲁迅怀有敌意的对手,在政治立场上跟他互相对立的批评家或文学史家,都不得不被《阿Q正传》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阿Q籍贯“未庄”解马进德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关于阿Q的籍贯,小说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但可惜这姓是不甚可靠的.因此籍贯也就有些决不定。他虽然多住未庄,然而也常常宿在别处.不能说是未庄人,即使说是‘未庄人也’也仍然有乖史法的。”这段似乎含糊、模...  相似文献   

19.
论阿Q的形象     
阿Q是鲁迅塑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阿Q这一形象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影响颇大。阿Q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阶级特征。从阿Q出身、精神胜利法、革命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给文章拟个好题目彭樟清一个好标题好比是一副传神而有魅力的眼睛,可以在一瞥之间拨动读者的心弦,犹如磁石一般吸引人,诱发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读鲁迅名著《阿Q正传》,有人曾请教说:“阿Q既然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为何变个外国名字呢?”鲁迅先生的回答很是风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