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全面发展的动力体系包括:客观性动力、主观性动力和二的合力。客观性动力有: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与个人素质有限发展的矛盾等。主观性动力有:企事业组织、政治组织和社团组织、家庭、阶级斗争的要求与个人能力有限发展的矛盾等。二的合力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物质化需要的矛盾,个人现实与个人对自身变革要求的矛盾。个人全面发展动力体系形成的途径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利用多种手段把客观性动力和主观性动力全面向个人宣传和灌输,以及个人全面认识这些动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第一需要”出发研究历史 ,又以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完全统一的理想社会为终极目标的学说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实质上也是转化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矛盾的任务。这是因为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具有统一性 ,社会需要源于个人需要 ,是个人需要的集中表现 ,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也是对其所包括的个人需要的满足。同时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也有不统一 ,甚至对立的一面。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中共同性、根本性、前瞻性的需要 ,而不是个人需要的总和 ,二者并不等同。社会需要不是每一个体都能意识到 ,都能认同的 ,但它又…  相似文献   

3.
高校招生工作是一种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拔合格新生的社会活动,它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建设速度,以及政治、文化素质等教育外部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何主动适应新潮流,在极其复杂的综合矛盾运动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教育规律与对策,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关键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内在需要,从而产生自觉的行为。需要是生物体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个人需要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联系,因为国家和集体需要与集体主义要求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原动力,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杨海波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方针,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使一切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遵循价值规律和社会的供求关系,通过平等的竞争,达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真正把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只有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后劲。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最尖锐的矛盾是人力资源的缺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人口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同时又是极大的财富。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社会主义优越性最根本的表现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越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越是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意义就在于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职业技术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国际竞争的加剧,许多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技术教  相似文献   

6.
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当今,广大青年学生最迫切的现实需要是什么,这些需要是否符合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如何满足广大青年学生的需要并给予正确引导,这是所有从事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所面临的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从需要的视角反思教育,不仅可以从宏观上认识和反思教育在繁荣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矛盾,而且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个人对教育需要的视角和品味,更可以从需要展开和满足的过程考察和体悟学生需要的意义和限度.对教育需要的研究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这是确立教育价值的基础,并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其他教育理论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探讨和反思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教育需要,关键是研究人的教育需要的问题.教育需要作为人对教育活动不断表现出的缺乏感和要求,体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超功利性与功利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唯物史观教学中,总是对学生说,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笔者认为,纵观近二十年学术界对矛盾问题的研究状况,“需要与生产”的矛盾研究不多,笔者认为只有这对基本矛盾才真正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其位置应摆在上述两对基本矛盾之前,成为这三对基本矛盾的第一位、理论的逻辑起点。如果“需要与生产”的矛盾作为社会基本矛盾成立,这不仅能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党的八…  相似文献   

9.
孙年年  古琳 《文教资料》2010,(12):77-78
人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人的各种各样的需要才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由人的需要的特性决定的。同样,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也进一步丰富了人的需要,使人产生更多的需要。需要与生产力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质量的专门技术人才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措施。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应当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必须根据这一基本要求,及时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之培养的人才能尽快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我国的经济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并且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教育改革的目的亦正在于此。人的素质与先天条件有关,但主要决定于后天的环境。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为达到预定的素质目标而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培养有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而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和谐教育的基本内涵,是要真正实现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缩小城乡差别、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教育的差别.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实际上的发展不平等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教育内部与其它领域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不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还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这一根本矛盾制约决定着前两个矛盾。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诸多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学校领导,要想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积极性,变工作需要为个人需要是个良方妙法。变工作需要为个人需要,就是要参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比如需要教师服从组织,忠于职守,热爱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转化为教师的个人需要,使之能乐于、易于接受,达到为国家培养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人们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片面地理解为总体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忽略了个体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片面的理解不仅误导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而且误导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使人们对个体生产力、个性、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解不全面、深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曾经遭受挫折的理论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需要与社会结构三要素吉彦波一、社会结构及运行的新模式关于一需要"的作用与意义,笔者曾在《历史发展动力应是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的矛盾》一文中有过论述①;以后,叉进一步把它抽象为社会动力矛盾,"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应是社会主体矛盾,而已被理论界广泛...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又辩证地说明生产力的发展与劳动者的物质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产力标准,另一方面也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党在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那么,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发展呢?这是我们应当研究并作出回答的问题。否认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其自身的原因,这不符合唯物辩证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一起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结构。而劳动者的物质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是人为规定的 ,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研究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准确把握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对于正确制定教育政策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从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入手 ,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取决于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程度马克思在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研究中 ,把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人及其知识 ,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 )称之为主体生产力 ,把物的因素 (劳动资料 )称之为客体生产力。主体生产力是社会个人在…  相似文献   

19.
陈志伟  冯文全 《文教资料》2010,(11):122-123
教育理应服务社会,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是人。教育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就是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所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目的进行解析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正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自我提高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是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是提高社会地位的需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在基层中小学已经凸显出来。有远见的校长,通过动员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也提升了学校品位。我校近年来实行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努力使教师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