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为新闻生产的多样化提供了契机。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作为传统媒介中的重要内容,在媒介融合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本文将基于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创新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在当前多媒体竞争的形势下,广播新闻评论要获得发展,必须注重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本文结合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广播新闻评论发展与创新的思路和对策。一、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1.简洁新闻评论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狠、准,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高标准的要求。简短的消息写作较为容易,只要将事情的梗概说清楚就达到要求,广播评论不同,简短的言语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2):28-32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抢占了新闻达到率的"第一落点",形成对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巨大冲击。以挖掘新闻事实真相、深度评议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通过变革新闻生产方式和创新节目形态争夺新闻的"第二落点",着力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成为它的基本诉求。本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新闻评论的时效、深度、广度等核心视点出发,通过对它的节目编排的结构性分析,以及对它的历史变迁及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发展轨迹的梳理,发现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存在诸多的结构性矛盾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衷菱  肖潇 《中国广播》2005,(11):62-65
广播评论在我国6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个性化之路的探索明显滞后于广播媒体的发展,广播评论中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界定为1994年中央台《新闻纵横》等首批广播评论性节目开设至今的十年,在对这十年间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广播新闻评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芳 《新闻世界》2010,(12):46-47
近年来,新闻评论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广播新闻宣传中,并在舆论引导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如何发挥广播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全国广播评论研讨会8月30日至9月7日在山西太原市举行。在我国人民广播50年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召开关于新闻评论工作的全国性业务会议,它将对广播评论工作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评论是广播的旗帜,在广播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  相似文献   

7.
王均 《中国广播》2005,(8):72-73
如何加强广播评论的写作是摆在我们广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而要强化广播评论写作,就必须与时俱进,走创新的道路。为充分发挥广播评论的作用,积极探索广播评论的改革,勇于创新。我们丹东电台在2000年,推出一档体现时代特点的评论——“一分钟论坛”节目,并为固定栏目,在《丹东新闻》节目播出。“一分钟论坛”的推出给广大听众以耳目一新的  相似文献   

8.
谈到广播新闻评论写作地位的重要,新闻界人士早有共识。但是,与报刊、电视相比广播新闻评论一直是一个弱项。这并不是说广播新闻评论没有思想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广播新闻评论写作的潜力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还没有解决好如何按照广播规律而不是按照报刊规律来写作评论。近年来,广播新闻工作者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去年三月份保定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广播新闻评论性小品《老保定一家》,就是按照广播的内在规律写作新闻评论而进行的一次新探索。广播新闻评论性小品《老保定一家》利用广播短剧(小品)的特点、广播声音…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广播评论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具体表现为:赋新闻以思想、评论速度加快、选题和形式日趋多样化、评论员队伍逐渐扩大、广播元素更加鲜明等。新时期的广播人也需要紧跟时代脉搏,推进广播评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样一个新的媒体时期对广播新闻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广播新闻如何做到在众多专业广播电台中突出特色、提高竞争力、为听众提供更优质的节目,是广播新闻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创新意识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广播新闻的体裁中,广播评论是常用的重要体裁之一,广播评论是供广大听众收听的新闻评论,所以,除了和其他媒体的新闻评论有共同的特征外,广播评论又  相似文献   

12.
陈旭 《新闻实践》2013,(8):53-54
在新媒体环境下,改进和创新广播新闻评论,扩大其舆论影响力,是当下广播内容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广播新闻评论的优势和不足 相比报纸评论、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广播新闻评论在文字力度、呈现形式和逻辑工整性上都没有太大优势,它最核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新、快、活”三个字上。新,广播不问断、随时随地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就最新的新闻事件进行实时评论,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广播甚至能现场连线记者以口述的形式即刻发表评论,传递最新鲜的观点;快,广播评论简捷明快,口语化的表达虽说会让人记忆不深,但在当下依然能让受众很自然地接受,有先人为主的优势;活,广播新闻评论没有严格的文体、文风限制,表达直接、语言平实,从题材和形式上更贴近受众。但要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原有事件的分析上,还必须联系事物发生的各要素,  相似文献   

13.
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地方广播要立足时代发展前沿,切实加强广播新闻评论写作,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广播新闻评论精品,传递广播新闻的时代强音。选题要新、广、实,忌旧、窄、空首先,选题要新,忌旧。广播新闻评论的选题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新闻的时效性和社会关注度,实现新闻价值与评论价值的高度结合。这就要深入基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新闻评论作为专门提供给广播使用的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宣传的灵魂,是广播电台宣传的旗帜。鉴于其对广播电台、广播新闻的重要性,本文在广播新闻评论论述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广播新闻评论的可听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宣传与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辨的力量——全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研讨会”7月10日至11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等全国14家省级电台新闻评论节目负责人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专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杂志负责人就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与多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广播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评论成为新闻竞争的决战场。本文从广播评论在新闻节目和电台节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入手,论述了近年来广播,特别是地方广播评论热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我国广播评论的发展形态和短板,并针对当下广播评论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在对台湾广播当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它伴随着对台广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传播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辨析两岸风云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海峡两岸情势的变化和新闻评论自身的发展与探索,对台广播评论也应顺应时势,深化改革,尤其应凸显民生视角,关注民生,贴近民意,体现对台广播的民本取向,拉近与台湾受众的距离,使对台广播的传播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报刊、广播反映和引导舆论的重要武器。如何写作新闻评论,使之更好地发挥反映和引导舆论的作用,就要根据报刊、广播的不同特点,走自己的路。写新J丫!J评论,一般侧重于运用逻辑思维,然而,并不排除  相似文献   

19.
王宇菁 《新闻世界》2013,(5):99-100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因此媒体间的竞争正逐步从量的竞争转化为新闻品质的竞争。广播媒体要继续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就必须重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尤其要重视发展广播评论,以凸显节目的差异性,培养忠实的受众群体。本文旨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评论的应对之道,探讨如何改善广播评论的质量,扩大广播评论的舆论影响力,并对广播评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播是我国传统的媒体形式之一,是我党新闻宣传的重要喉舌,同时也是我党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主要途径,为我国宣传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高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广播媒体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新闻编辑人员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闻编辑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研究广播新闻编辑人员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对促进广播媒体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