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果安先生认为文学的本质是语言的观点值得再商榷,我们认为,文学形象是有自足性的,文学的目的在于塑造形象,形象是文学的本质,但是在强调文学的形象的本质的同时,应该重视语言的能动性,加强对语言是如何塑造形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世界文学”的理论既阐明了世界文学的出现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又是对当今时代文艺的科学预见。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多元一体”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本文还对葛红兵《超越“民族化”和“西方化”》中的若干观点提出了商榷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华文文学的名称与定义,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及其拓展,不同时代的留学生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世界华文文学多元文学中心,以及从世界华文文学到华人世界文学等诸多问题,但主要是响应汕头大学编写的《海外华文文学史》一书中所提出的两个重要观点,此书编写者说,正当中国某些标榜先锋的作家和学者热衷于在西方文化中淘金的时候,海外华文文学却正在悄悄地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艺术构思到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说,这种潮流还刚刚在兴起,但很快会变成一股热潮,这篇文章认为这样描述当前华文文学世界的状况失之偏颇。文章还认为此书编写者否认今天世界华文文学已经存在多元文学中心的观点是不对的,有志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文学在世界发展者都应该抛弃“中国(精英)中心”的过时观念,都应该支持并推动华文文学世界多元文学中心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4):14-16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因为涉及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所以是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一种认为文学不是意识形态。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分歧和争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笔者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或者说由此而导致的人们在对此概念的理解上所存在的差异性则是一个关键因素。笔者不同意将文学的本质简单地归于以上观点中之一种,而更倾向于把文学看作是人类的一种超乎意识形态的精神产物,是对人类的爱与自由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文学何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文学的作用应有个基本出发点即这个作用是文学的本质作用,是文学对人与人类社会的作用,是人类需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流行的关于文学作用的三种主要看法,即寓教于乐说、情感说、颠覆语言说,便存在一定的问题。文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凝集人类生活的片断;它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达姆罗什提出的"椭圆折射"世界文学理论,最大限度地剥离了西方经验与世界文学根本原则之间的必然联系,充分考虑了世界各区域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它把民族文学通过折射进入世界文学空间看成必然,把世界文学看成原语文化与宿主文化的混合物,为民族文学成为世界文学描绘了清晰的路径。这一理论有助于克服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空间时遇到的原作本质主义阻碍,对促进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闻一多认为小畑薰良的英译唐诗把灵芝变成了黑菌,是对原作的亵渎,这是原作本质主义的典型体现。而事实上,正是大量这一类英译中国古诗,在异文化空间里蓬勃生长,增强了世界文学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所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则是相当丰富的。其一是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事实上它同古希腊时出现的文学“摹仿”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易》中对文学艺术本质的认识也是这种摹仿的观点,而且这种摹仿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再现。其二是关于文学体裁,《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体裁思想是后世文学体裁的一个源头。其三是关于情与辞,《周易·系辞》进一步探讨了情与辞的内在联系,辞的风格往往因情的不同而不同。其四是关于文学的审美,《周易》中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八卦的审美卦象;二是断辞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8.
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引爆科幻文学研究热点,科幻文学是否仍然是一种类型文学?科幻文学是否开启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任教于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的宋明炜教授多年致力于科幻研究,对此提出了前沿性观点。他认为科幻文学应走出类型文学窠臼,回归文学本身的特性,因为科幻也是我们认识和再现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对传统现实主义摹仿论的超越,它反映出一种文学本质上的变化。他提出超越二项性的科幻诗学建构,认为科幻作品让我们看见“看不见”的世界,科幻改变人们的世界认知。在此基础上他全面分析了二十一世纪文学与新巴洛克观念的发展关系,提出建构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巴洛克美学。宋明炜还详细探讨了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中国科幻与主流文学的密切关系、中国科幻本身就在构建世界文学等问题,认为科幻就是打破等级制和差异性,呈现世界性。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上“反本质主义”的观念,体现在文学上则是认为文学并无确定的本质.这种观点近些年随着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影响非常广泛.本文对此种“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观念进行辩驳,并对其理论的哲学根源及错误性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0.
在文艺学界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论争中,学者们对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理解可谓大相径庭。本文对其中一些理论命题与基本观点加以了梳理、辨析,并对这场论争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反本质主义理论思潮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反本质主义究竟是什么与为什么?应当如何认识这场论争的意义?总的来看,这场论争是与传统文艺学在"后文学"时代遇到的困境和挑战有关,与文艺学界在这种挑战面前努力寻求突破的理论焦虑有关,与当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转型重建的价值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唯一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的主要功能和性质不仅在于从环境存在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将这种审视扩展到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它所涉及的更多地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哲学思考。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生态理念也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及文化上的差异性,这一点需在今后的生态研究中加以重视,此外,在与其他批评流派的融合中,生态学批评也呈现出了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在与文学理论、美学、语言学、少数族裔文学等其他学科的结合中,生态学批评本身的理论机理也是值得进一步挖掘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形式主义在试图给文学定义的时候,为了努力把人们的注意力拉回到对文学本身的关注,对文学性进行了集中的抽象,这正是该派的特点,也恰恰是它的弱点,正如他们在把“陌生化”理论引入文学史的范围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中国研究者争论的热点。通过对意识形态内涵就文学本性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进行重点梳理.归纳出四种类型:一是文学的本性是意识形态或特殊的意识形态;二是文学的本性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社会意识形式;三是文学的本性不是意识形态,但与意识形态相关;四是跳出文学本性与意识形态的直接关系,提倡对意识形态内涵作泛化的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应从学理入手,以哲学为支撑点,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根基,以具体文本为阵地,在与社会意识相契合下来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使得文艺思想观念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转变成一种自然的普遍状态。不仅仅是文学思想观念中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更被赋予了一种积极的文艺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发展对文学教育和基础教育观念有深刻影响,并且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中国的文学发展道路经过几千年的崎岖磨合,在当代显示出了无限光明的前途。文学的教育、传播过程反过来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当前,文学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要求基础教育观念与之呼应。因此,新时期的文学教育和基础教育观念必须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不仅要更新文学教育发展理念,同时要刷新以往的基础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6.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艺思想的代表.表现普遍永久的人性,强调以理制情、以理性节制想象,崇尚典雅、中和、节制、适度的美学原则,贵重天才说、推崇文学的独立性,是其文艺思想的主要观点.其最终目的是救治五四文学之流弊,重建新的文学秩序,反对文学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7.
High rates of absenteeism are often an early warning sign for negative long-term outcomes. Typical high school attendance policies, especially those that are punitive in nature, can make attendance problems worse. Fortunately, evidence suggests that even small improvements in student attendance can lead to meaningful outcomes. To support this recovery, high schools must have access to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attendance interven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empirical research related to improving attendance in high school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3 most common elements of high school attendance interventions with desired outcomes were skills training, family support, and incentive-based strategies.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suggest that developing a continuum of research-supported practices within a multi-tiered system of support framework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for schools to proactively and efficiently improve student attendance at the high school level.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时期和民国初年的两次学制改革,确立了中国现代学制的雏形,也瓦解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知识体系。新学制一方面吸纳西方知识,使之成为官方教育体系中的正式科目,一方面效仿西方学科体系对中国传统知识进行了重新分类。在学制的演变中,文学的学科属性和价值定位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提升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养成社会的审美精神,是这一时期中国知识界对文学价值的两种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空间。本文就当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儿童文学正在全面进入中小学语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课程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艺美学是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按照儒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历史阶段,探讨儒家文艺思想与孔学、经学、理学、心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关系,分析与儒家美学相关的各种命题、范畴和理论问题。从"天人合一"、"体用一源"到"智的直觉",是儒家思想能与时俱进而脱胎换骨的生机所在,也是贯穿儒家文艺美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