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谦 《成人教育》2004,(11):31-32
主体间性教育认为教育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主体间性教育并非是主体性教育的对立或 超越,而是补充。主体间性教育并不否定教师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自主性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折射出全球化大背景下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从关注人的主体性出发,强调主主关系,彰显主体间达成"互识"、"共识"的价值所在,实质上构想了人文关怀下教育的理想状态。选择主体间性教育范式实现新课标的价值目标,是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且为教育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育理论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上,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而主体间性从"主体-主体"的模式出发,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实现了对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从而使主体间性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管理是主体性教育管理。主体性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种存在形态,是对客体性、工具性和物本性教育管理的超越。然而,由于主体性中主客二元思维的缺陷,导致了主体性教育管理内在的困境。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内蕴与超越,是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在主体间性中,主体性教育管理的内在困境被超越,生成一种新形态的教育管理——主体间性教育管理。主体间性教育管理形成了一种新的内在结构与机制,"主—主"关系替代了"主—客"二分,充盈着一种共生共在、合作互动、生态和谐、精神关怀与公共理性的性质和精神,实现了教育管理的内在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是对主客对立的消解,是不同主体通过共识表现的统一性。主体间性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活动中的本体关系。主体间性所表现出来的交互性、理解性、共生性、平等性,为师生关系分析提供了基本的价值维度,主体间性教育思想价值实现的实质、前提、途径、机制是对这一新的教育哲学观价值的深刻揭示以及从思想到行为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揭示了师生间的交互关系,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以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为导向,加强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尝试了"主题探究"式教学,以师生交往互动、协同探研为特征,构建交互式新型师生关系,在共同探研学习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思想、知识的相互渗透,促进双方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7.
杨云 《考试周刊》2009,(8):226-227
主体间性教育是近年来主体性教育的新发展,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教育界长期讨论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学习困难儿童和主体间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学习困难儿童在主体间性教育中的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局限于主体性框架中,无法走出"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误区.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主体间性教育提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两者构成了"主体一主体"或"主体-中介-主体"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对传统师生关系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六种,但弘扬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已为多数研究者所认同.主体间性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人的主体性.德育中的人生观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必须置于主体间性的视域中进行考察.主体间性要求的人生观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客体-主体"关系的交往实践,人生观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实施主体间性教育.  相似文献   

10.
郑引 《文教资料》2009,(6):181-182
主体间性是主体间关系的内在属性,是不同主体间在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关性和内在统一性.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即师生间的交互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本质.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共生共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主体间性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探讨主体间性视野下师生自我价值的新建构及其彰显.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迅猛发展,其主要资源提供者—图书馆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这是我们图书馆人的共同奋斗目标。笔者通过对江苏省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观测,提出了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六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主义的教育视野中,师生关系为师生的主体客体关系、知识传授与接受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拉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中心与边缘的关系、知情分离的关系,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是主体间的关系,是互为目的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是共同探究的互惠关系,是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关系,是意义共建的关系,是生命相互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馆舍建筑、文献资源、服务品质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阐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4.
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原则围绕着"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原则,使图书馆的工作日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存在的管理体制缺失、现代化服务缺位等问题,提出了管理创新措施,包括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和素质创新,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论述图书馆对继续教育产生的良好促进作用,并提出具体的措施以充分发挥图书馆潜能,为继续教育者提供服务,最大程度的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同时推动高校图书馆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瑞琴  林众 《教育科学》2008,24(2):72-76
师范院校图书馆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丰富的馆藏,并积极建设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等电子资源。师范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资源保障和信息服务,信息技术教育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创新而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德育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丰 《青海师专学报》2001,21(1):110-112
高校 图书馆在学生德育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较深入地论述了加强图书馆德育职能的重要性,全面地阐述了图书馆工作在学校德育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的德育职能。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职能。高校图书馆审美教育的实施主要从图书馆的审美教育的媒介、审美教育的实施者和受教育者三个层面来展开。高校图书馆要整合开发挖掘图书馆外在的审美资源,塑造完美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形象,培育具有完善人格的读者,为高校的审美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新时期中学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拓展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中学图书馆为“体验教育”服务的优势,及优化馆藏资源和提高馆员职业素质为“体验教育”服务时应强化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担负着重要的德育功能。文章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发德育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