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言 《中国广播》2005,(4):60-60
“糅”“揉”,字形相似,读音相同,都读róu,但字义却不同,不宜混用。下面的两例中,“糅”和“揉”都用错了。1.“她的业务很熟练,能把零碎的只有一两秒钟的,一段段不同的音响揉合在一起,做成非常精彩的节目。”这里的揉合应为”糅合”。2.“什么叫贴饼子,就是把玉米面或小米面团糅成长圆形厚饼,贴在锅的周围烧熟了的饼子。”这里的“团糅”应为“团揉”。  相似文献   

2.
2、二式、贰、两这已个字.读音不同,字形相异,用法有别。写稿者应该了解一应该掌握.应该正确使用。2、二、式、贰、读音相同一部读er;两是另外读音,读hang。二、、贰、两是中文,2是世界通用的阿拉伯字。以上五字,共同之处是当它们表示数量时.其义相同,都等于一加一。在《辞海》中。“:1”的释义有四:。Ij表示数目.加1+l;②双.如独一无二;l两样一别的.如怀有二心;①次、副,如二花脸。在《辞海冲,“两”的释义有九:_卜二一如两个人;②双方。如两面受敌;-9双面一如势不两立;)哲学名词.如对立的两面;⑤不指定的…  相似文献   

3.
晓言 《中国广播》2004,(7):21-21
“窜”、“篡”、“纂”三个词,有的读音相同.有的字形相似,但词义都不相同。其混用情况比较多,常常闹出笑话来,因此,不得不辨。  相似文献   

4.
一、出版物上出现别字的原因说到出版物出现别字的原因,大多认为是编辑的责任心不强、校对浮躁造成的。事实上,只强调编辑的责任心,而不重视编辑字辨能力的提高,怕是有点本末倒置了。汉字不仅数量多,形体杂,而且字音相同、字形相似、字音字形都相似、字义接近者数不胜数,编辑如果不能正确地区别、运用,即使责任心再强,错误也会在所难免。1.字音相同或相近引起的别字汉语中每个汉字都表示一个音节,“普通话里有字的音节大约1200个,一般字典收字上万个,平均一个音节担负大约8个字”,有许多汉字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出版物上经…  相似文献   

5.
错别字探因     
一、书写错别的情形书写错别是错别字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造成它的原因主要是:(一)由于汉字字形、笔画相似造成的错误。常见的有:未、末;衷、哀;夭、天;干、千;钓、钧、钩;栗、粟;梁、粱;戊、戍、戎、戌等等。(二)有些字形极其相似,而字义差异很大。如:“育”、“盲”“肓”也是常常分辨不清。(三)有些字因其偏旁混淆不清而造成错误。较常见的有“拨”与“拔”;“仓”与“仑”混淆等。(四)对于某些汉字字义不甚了解而形成的错误。常见的“兢兢业业”错为“竞竞业业”;“寒暄”错为“寒喧”;造成这些字错误的原因正是…  相似文献   

6.
晓言 《中国广播》2004,(12):74-74
琢磨(zhuómó)和琢磨(zuó·mo),这两个词的字形完全一样,读音不同,字义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章中一些常见的字词 ,有的意义或用法相近 ,有的读音或字形相似 ,有的读音相同但意义和用法各异 ;若不注意 ,往往出错。有些字词 ,现时通用 ,但分“首选”和“参选”。《现代汉语词典》中以释义项为首选 ,无释义而注“同某某”字样的作为参选。“参选”的只作为过渡 ,迟早将被淘汰 ,所以我们的科技书刊应尽量采用首选的字词。下面举出一些科技文章中常用的字词 ,主要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的释义做一简析 ,供讨论和使用参考。板 (b儯n)、版 (b儯n)与钣 (b儯n) “板”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 ,如“木板”“玻璃板”“板材”等…  相似文献   

8.
这两年,知名人物的自传出了不少,统称为“名入自传”,不用分辨,此中仍有差异。有的可以叫“名人”自传,有的只能叫“明星”自传,虽说两个ining字的读音是~样的,含义却不相同。明星要的是光亮,如日中天,耀人眼目;名人要的是长久,如江河行地,源远流长。当然谁也挡不  相似文献   

9.
“走街窜巷”?《工人日报》1998年3月29日一版照片说明文字中有“走街窜巷”一词,“窜”字用得不当。“窜”是乱跑的意思,“窜巷”成了在街巷里乱跑乱钻了。正确的用字应该是“走街串巷”,意思是在街巷中到处走动。这里如果使用“穿”字也可以理解和讲得通。“串”和“窜”读音有些近似,字形稍有变化,可是字义却大相径庭。不可混用。“一窝风”《工人日报》1998年10月3日三  相似文献   

10.
奇葩·奇芭错例: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芭。辨析:“奇芭”应为“奇葩”。“葩”(pā)即花,“奇葩”本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如“奇葩异草“。又常用于比喻义,喻指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非同一般的人或事物。“芭”读bā,虽与“葩”字形相近,但却是指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现多组成“芭蕉”一词,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或这种植物的果实。由此可见,例句中的“奇芭”应为“奇葩”。乞求·企求错例:翟某在法庭上痛哭流涕,苦苦企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辨析:这里的“企求”应为“乞求”。“乞求”与“企求”读音相同且词义相近,但用法有所…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05,(6):49-49
据人民日报4月25日报道: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见下表,括号内为正确的字)。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据专家统计,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现在出版物上的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表中所列100个别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四是不明典故,如…  相似文献   

12.
几乎所有诗人的作品中都出现过“裸体”,哪怕最文雅的诗人。只不过有的诗人代之以“胴体”,其实他不见得知道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以及精确含义。“胴”本来是生物科学用词,是指躯干或大肠。抛开其第二种字义,当若干诗人书写“胴体如何如何”或“什么什么胴体”吋,我想他们的本意一定不愿把那胴体的大腿拉了。“裸  相似文献   

13.
“喧”与“暄”、“靡”与“糜”、“脍”与“烩”,这三组词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在使用时如果不能在意义和用法上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往往容易搞错,误用。先说“喧”与“暄”: 例①四十开外的陆永康迎进客人,寒喧几句之后,便谈起“生意经”来。(1984.10.4《常州日报》:《“养兔专家”之谜》) 句中的“喧”应改为“暄”。“喧”,一是解作“声音大而嘈杂”。如“喧哗”、“喧闹”、“喧嚷”、“喧扰”、“喧嚣”等。陶潜《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同义异形词,或称异形词。异形词就是同一个词有不同的写法,如“缘由”与“原由”、“喀嚓”与“咔嚓”。像这样读音相同、词义相同、用法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异形词共有一千多组。所说读音相同,就是绝大多数异形词读音是一样的,如风采(fēngcai)与丰采(fēngcǎi)、联翩(1iǎnpiān)与连翩(liánpiān)、约奠(yuémo)与约摸(yuémo)。另外,也有个别的异形词读音是不完全一样的,如冰激凌(bīngjīlín)与冰淇淋(bīngqílín)、哈欠(hěiqiàn)与方言呵欠(hǎqiàn)、耳光子(ěrguāngzī)与耳刮子(ěrguāzī)。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记者》2010,(5):58-58
重叠·重迭错例:机构重迭、职责不清,是存在于党政机关中的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辨析:“重迭”应为“重叠”。“重叠”指(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这里的“叠”是重复或一层加上一层的意思。“迭”与“叠”读音相同.但“迭”却是轮流、替换或屡次的意思。跟“叠”在词义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重叠”一词中,“叠”不能写作“迭”。  相似文献   

16.
戴、带二字读音相同,但字形字义悬殊,有时容易混淆。“戴”的初文为“異”。在甲骨文中,“異”为“人头上戴物,两手奉之之形”。“異”演化为“戴”,只是加了一个声符。“戴”的范围后来显然并不限于头,如耳上可以戴环,颈上可以戴链,胸前可以戴花,手上可以戴表……凡加于上皆曰戴。不过,“戴”的本义毕竟是加之于头,因而又引申出尊奉、崇敬等义,如爱戴、拥戴、感戴。 带,《说文》的解释是:“绅也”。这是古代士大夫束衣的腰带,故其字“像系佩之形”。这种腰带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绅士”一词便是由此而来的。因带上常佩以饰物,故又可解作佩、挂。由带的形状、功用,后来还引申出携挈、引领等义。 作为单音词,戴、带还是容易区分的。如“戴帽”不能写作“带帽”,“戴花”不能写作“带花”,“带电”不能写作“戴电”,“带兵”不能写作“戴兵”。  相似文献   

17.
晓言 《中国广播》2005,(3):69-69
毋(wú)和勿(wù),字形近似,汉语拼音字母相同,但读音不同,前者为阳平第二声,后者为去声即第四声;二者词义基本相同,是一组近义词,非常容易混用。常见的是把“毋”错写为“勿”,如勿庸置疑、宁缺勿滥、少安勿躁等。“毋”和“勿”,从古至今都不通用。古时“毋”与“母”是一个字,后来把“母”中的两点变为一撇(丿),以示区别。《说文解字》:毋者“止之也”。毋的本义为“止之也”,表示“使停止”,即禁止、劝阻。后引申为“不”、“不必”、“不要”、“别”等义。  相似文献   

18.
在报刊上出现的错字中,字形相似的字出错,占的比例较大。其原因,也可能是作者笔误造成的,也可能是没有校对出来,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即使作者笔误,校对有责任纠正其错误。所以,无论是作者或是编辑、校对,都有责任共同消灭这种错误。这里举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句,以引起注意。有的是字形相近,而字音、字义不同,例如:“有的还能用英语、奥语进行交流”——“奥语”的“奥”字,同广东的简称“粤”字,字型很相近。误将“粤语”错成“奥语”。“收到爱人寄来的一朵枯萎的攻瑰”——“攻瑰”中的“攻”字,同“玫瑰”中的“玫”字…  相似文献   

19.
所谓“致”与“至”的系列词,是指分别由“致”和“至”与同一语素所构成的略带对应性的一组词,如“致于”和“至于”,“以致”和“以至”等。前一组词,是“致”和“至”分别与同一语素“于”构成的;后一组词,则是由“致”与“至”分别与同一语素“以”构成的。由于有相同的语素,所以形成上似乎有一种对应性。正是形式上有这种对应性,再加上“致”与“至”读音相同(皆读为“zhì”),所以由它们形成的系列词即成为  相似文献   

20.
“工夫”和“功夫”这两个词,读音相同,但它的意义用法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别。 大体说来,凡是和时间有关的,都用“工夫”,可以指占用或花费时间,如:王技术员只用了半天工夫就解决了一难题。也可指空闲时间,如:以后有工夫,我还会再来的。有时在方言中,“工夫”相当于“时候”,如:王教授深情地说,在延安那工夫,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大家的革命热情很高。 “功夫”则指本领、本事或操作、表演、学术、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如说某某杂技演员、武林高手有真功夫,某某人作诗、作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