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冬、夏两季项目运动员运动焦虑水平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运用心理测量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黑龙江省冬、夏两季项目运动员运动焦虑水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省冬、夏两季运动员运动焦虑处于中等水平,但不均衡,冬季运动员低于夏季运动员;优秀运动员的运动焦虑水平与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应降低运动员的焦虑水平,,以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强度与方向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动焦虑反应的强度和方向性的综合性研究是现代竞赛焦虑研究的流行领域。我国对竞赛焦虑的强度与任务特征,运动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对赛前焦虑的方向性研究则刚刚开始。该研究采用琼斯和斯万修订的CSAI-2量表,在赛前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测试。研究表明,不同学历,性别。年级的运动员赛前焦虑反应的强度和方向性存在差异;焦虑反应的方向性比强度能更好地预测运动成绩,在对运动焦虑的解释方面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2008北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比赛全能成绩前3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身体质量指数同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年龄,BMI以及BMI2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平均年龄17.2(SD=2.01);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为17.1(SD=1.41)。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BMI与运动成绩呈曲线相关关系,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BMI较低,一般较低的BMI倾向于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但是过高或者过低的BMI都会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90年代竞赛焦虑研究的新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赛焦虑指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倾向。它与运动成绩关系密切,受到教练员的高度重视,因而成为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将以竞赛焦虑的理论为主线,分析竞赛焦虑的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认知和躯体焦虑对运动成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这个理论,运动员在赛前具有较高的认知焦虑水平或躯体焦虑水平出现极端值(过高或过低)或自信心较低时,他们将取得较差的运动成绩.先前的研究还认为焦虑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还取决于所要完成动作的特点.不同的运动技能有各自最佳的焦虑水平.总的来说,焦虑水平较高有利于完成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项目.而焦虑水平较低时,则有利于完成精确类项目.就乒乓球项目而言,它既需要体力又需要精确性,因此,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研究对象3 6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男、女运动员各1 8名,平均年龄为12.28±0.74岁.研究方法采用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C).让运动员在参加地区赛第一场比赛的赛前30分填写问卷.研究结果认知状态焦虑水平不能用来预测运动员的成绩.获胜运动员和失利运动员赛前的躯体状态焦虑和自信心没有差异.这表明本研究没有支持多维焦虑理论的假设,或许是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比运动员的焦虑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更大.因此,如果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与他们的技术风格相适应,不同焦虑水平的运动员都可能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与比赛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与比赛成绩关系密切。认知焦虑、自信心与运动成绩是线性相关;躯体焦虑与运动成绩是“倒正”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赛前焦虑是运动员赛前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状态,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因而趋来越受到教练员、运动员和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对赛前焦虑多从影响竞技水平发挥的消极方面和如何降低焦虑水平加以论述,本文认为赛前焦虑与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关系是复杂的,赛前焦虑对运动成绩的发挥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作用。并从赛前焦虑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焦虑水平的变化在运动比赛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直接涉及运动员情绪变化对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焦虑水平对归因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不同焦虑水平的运动员对于成功或失败的结果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这些不同的归因倾向有着与运动焦虑水平相关联的激励后效。  相似文献   

9.
赛前焦虑是运动员在赛前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状态,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因而越来越受到教练员、运动员和心理学研究人员的重视.近年来,赛前焦虑多从影响竞技水平发挥的消极方面和如何降低焦虑水平加以论述.认为,赛前焦虑与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关系是复杂的,赛前焦虑对运动成绩的发挥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的作用,并从赛前焦虑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力图通过对我国优秀艺体运动员认知方式和焦虑情绪的实验,探讨场依存性特征与动作稳定性和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寻找运动员现场发挥和出成绩的变化规律,从而为选材和运动训练服务。研究对象:1991年杭州比赛获个人、集体前三名的运动员共36人。研究方法:认知方式的典型实验法——棒框测验(RFT)和焦虑状态、焦虑品质的测试以及运动员现场失误及运动成绩的统计分析。其结论如下:1.36名运动员棒框测试成绩(调节垂直的平均误差)均值为1.725(S=0.13),表现出较明显的场独立性倾向,而且这种特征与训练水平相一致,即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运动焦虑的产生及其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论假说,分析运动员焦虑产生的原因与特点,从而通过问卷或量表评估、生理变化评估以及行为表现评估对运动员的运动焦虑进行恰当的评价,以此在赛前、赛中及赛后对运动员的焦虑进行调节,使其焦虑水平达到最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射击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31名射击运动员赛前焦虑与性别、状态自信心及运动技能水平之间的关系。所有的被试要求在比赛前测试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简称CSAI-2)。结果表明,比赛发挥好的运动员表现出最低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最高的状态自信心;状态自信心是区分优秀射击运动员与一般射击运动员的良好指标,性别影响着运动员赛前的躯体状态焦虑,射击运动员的最好成绩与高自信心和低焦虑水平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运动自信对不同等级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不同等级运动员运动自信心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探讨运动自信对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4年度全国各专项锦标赛的广东运动技术学院的69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员自信心测量问卷对不同等级运动员进行运动自信心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运动员成绩进行相应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运动自信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1),其中,技能掌握自信、技能演示自信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对教练能力的信心和对比赛情景的自信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技能掌握自信、技能演示自信、对教练能力的信心和对比赛情景的自信均是运动成绩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运动员自信中技能掌握自信、技能演示自信、对教练能力的信心和对比赛情景的自信对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注意根据不同等级运动员,调整有关运动自信培养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王亮 《冰雪运动》2006,(2):34-35
通过对花样滑冰运动员赛前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运动成绩影响的研究,提出对花样滑冰高水平运动员赛前焦虑进行调节的手段和方法,旨为花样滑冰高水平运动员有效缓解赛前焦虑,从而取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个案调查方法,对运动员产生焦虑状态的因素、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运用生物反馈训练中的系统脱敏法进行调节训练,为教练员在体育竞赛和教学训练中,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调节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制定并经我国修订"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简称STAI)为测试工具,对参加2003年"波斯登·雪中飞"杯全国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的赛前焦虑状态与成绩进行相关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为教练员培养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控制好其赛前焦虑状态水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国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焦虑状态与成绩呈负相关趋势,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好成绩的取得有赖于低焦虑水平.女子单人滑运动员焦虑状态与成绩呈正相关趋势,但焦虑水平分值并不高.  相似文献   

17.
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一直是竞赛焦虑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以认知特征较为明显的花样滑冰作为研究项目,对我国34名优秀单人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进行研究,探究其状态焦虑的最佳水平,为我国单人花样滑冰的教练和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焦虑的调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学生运动员比赛焦虑产生的相关因素,预测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并作适当的心理调整,保证运动员发挥最佳的竞赛状态,取得最好成绩。方法:选择参加沈阳市大学生运动会的356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试验,按照EPQ的L量表得分,排除了46名具有掩饰倾向的学生,最后获得有效样本310名运动员的测试记录,其中男164人,女156人。年龄在20~24之间,平均为21.56±1.32岁。样本资料的学生来自沈阳市内各高校的学生,有重点大学、普通本科、专科院校共24所。结果:从本组数据看,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焦虑水平在整体上显现出偏高的态势,比普通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要好许多。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焦虑强度存在着人格特质的差异、性别的差异,运动员之间还具有心理健康程度、比赛焦虑强度等因素的差异,进一步证明了运动能力知觉和期望水平是比赛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预测运动能力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全面发展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基础,科学选择训练手段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两个环节才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进行训练,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实践证明忽视任何一种素质训练,都会使运动员身体素质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力量素质的训练,对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如何控制焦虑情绪与提高运动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焦虑情绪对竞技比赛成绩的影响 焦虑情绪是一种对未来的事件莫名的压抑感和恐惧感,是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学生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具 有潜在威胁的情绪产生的担忧倾向,它对学生成绩关系密切,这种担忧倾向称竞赛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