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胜利之际,国民党桂系头目李宗仁、白崇裕提出国共和谈的主张,其目的是逼蒋下野,由李宗仁取代蒋介石,国共“划江而治”、“和平共处”,建立桂系的天下。  相似文献   

2.
在国民党新军阀割据混战时期,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在民国20年以前是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地位显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方实力派。新桂系军阀集团之所以能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割据中称雄一时,与名义上统治全国的蒋介石中央政权相抗衡而保持广西的独立,这不仅因为新桂系军阀集团能够利用各派系各集团间的矛盾,还有赖于他们对广西的惨淡经营,保持着自己的割据地盘和势力,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又得力于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史上蒋介石的三次下野,论者多认为是蒋介石玩弄的“以退为进”的把戏。本文从具体史料出发,认为新桂系与蒋介石存在着长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焦点就是争夺最高统治权。蒋介石的三次下野,与新桂系势力的消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集团统一广西后,不久就正式归属了广东革命政府。以后,他们在实现两广统一、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等重大的斗争过程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出师北伐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与蒋介石合谋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从此开始走上了公开反革命的罪恶道路。为什么新桂系的政治态度很快就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呢?这是值得认真总结的一个历史问题。考查一下新桂系走上反动道路的主要过程及其基本原因,对于研究新桂系军阀史以及中华民国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根据所能接触到的资料,对此课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九二六年七月,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开始了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斗争。至十一月,北伐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胜利。当时,蒋介石集团却怀着险恶的目的,把南昌作为大本营,加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的勾结,挑起了旨在篡权、另立中央的“迁都之争”。一九二七年三月,蒋的“迁都”阴谋被挫败。以后,他除进一步投靠帝国主义外,尤为注重拉拢和组织国内的反动势力,抓  相似文献   

5.
在蒋介石、李宗仁关系史上,汉中行营与北平行营的地位特殊。它们可以说是专门为李宗仁设置的,反映的是两人1945年至1948年间对全局的角逐。汉中行营的设置,是这场角逐的开始;北平行营,是继续和发展。李宗仁本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对两个行营的人事作了精心安排,蒋介石则竭力架空,相互间上演了一场掣肘与反掣肘的较量。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将这场角逐划上了句号,形成了新的权力格局。  相似文献   

6.
1938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武汉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逃到重庆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由片面抗战也随之转为消极抗战。而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也明显地表现出来,蒋桂之间围绕财政上的一系例斗争就是其中之一。本来,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集团与蒋介石统治集团间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和斗争早在两广统一时就产生了,此后愈  相似文献   

7.
衡宝战役是解放战争后期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直接作用是重创了李宗仁的新桂系主力,为全歼逃桂残部和进军大西南创造了条件。其间接作用则是使李宗仁输光了政治资本,从而加剧了蒋、李矛盾,并迫使美国断绝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衡宝战役是新桂系覆亡的关键一战。我军的胜利,加速了李宗仁的“赴美就医”和国民党军队在大陆彻底崩溃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西南军阀,泛指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等西南各省的地方军阀。它形成于民国初年,是“独立”于北洋军阀以外、派系更为复杂的军阀集团。民国初年,西南军阀中,力量最强的,是唐继尧为首的滇系,陆荣廷为首的桂系。滇系控制了云南、贵州,势力伸展到四川;桂系控制了广东、广西,并且影响了湖南。北伐前夕,西南各派军阀中,桂系陆荣廷已经没落,为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所代替;粤系军阀已是名存实亡,湘系军阀丧失了独立性,而兵员众多、实力雄厚的,要数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期间,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国民党新桂系地方军阀集团,为了民族及自身双重利益关系提出并实施了“焦土抗战”。这对于团结民众、抵御外侮,振奋民族精神,保卫民族安危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新桂系的阶级本质决定了“焦土抗战”的口号及实施都打上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烙印。因而新桂系“焦土抗战”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扩大实力、积蓄力量,与蒋介石分庭抗礼,一争天下的精神。因此新桂系的抗战显现出既坚决又畏缩,既顺应历史潮流又瞻前顾后的有限度的抗战现象。以此达到既抗日又倒蒋、最后问…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全国各族人民的英勇抗战和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联合奋斗,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原因。不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永垂青史,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也在这部宏伟的画卷中占有一席之地。新桂系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三位一体”为核心的新桂系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新桂系的抗日主张和实践与蒋介石中央统治集团、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中国共产党三者的抗日言行的比较中,探讨新桂系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是本文的主题。我们认为,这种探讨,对于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新桂系的发展史,对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案"是蒋桂战争的导火线.桂系头目李宗仁在事后否认与该案有关,目前史学界大都认可了这一说法.但从事件前后的有关史实来看,李宗仁其实是该案的主谋和策划者.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上一位独具特色的风云人物。他驰骋中国政坛数十年之久 ,为人多疑无信 ,善用权术 ;在其宦海生涯中曾三次下野 ,但其审时度势 ,纵横捭阖 ,三次又重执牛耳 ,手段之高明 ,用心之险恶 ,也可谓民国史上之一绝。1 92 7年宁汉分裂以后 ,武汉的汪精卫、唐生智等人指责蒋介石“目中无党”“军事独裁” ,倒蒋的声势颇大 ,南京政府内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自恃有能力与蒋介石抗衡 ,遂有取而代之的意图 ,蒋桂双方积怨日深。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 ,蒋介石妄图以军事的胜利扭转政治的被动 ,亲自到徐州指挥津浦线上的北伐战事。不料…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为加强基层社会控制,增强抗战动员能力和巩固自身统治,新桂系对妨碍政令推行的土豪劣绅予以坚决打击,并通过任用青年干训生担任基层干部排斥地方豪绅势力,同时加强巡视和鼓励民众检举,对贪污违法的豪绅势力予以严厉惩处。但新桂系对乡村社会的改造在遭到豪绅势力的强力抵制后,不得不作出妥协,对维护新桂系统治的地方士绅予以笼络和争取,反映出新桂系乡村社会改造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虽然宣布引退但并非辞职下野。1948年12月28日前,他确曾考虑辞职下野,但之后考虑的是"暂时引退",不再提辞职下野。虽然他同意将引退文告中的"暂时引退"改为"身先引退",但是两者的含义在他那里是一样的,即在国共和平谈判要举行时暂时离开前台一下。他强调,他是依据宪法将总统职权交由副总统代行的,李宗仁并非继任总统而是"作为副总统"在其引退期间代行总统职权。蒋介石这样安排,是便于他在"暂时引退"之后可以依据宪法回任总统。中共深刻认识到蒋介石并未辞职,而是退到幕后挣扎;国民党虽有下野、引退两种说法,但是也认为蒋介石并未辞职。因此,桂系认识到蒋介石的引退并非它所要求的辞职下野,因而继续施压逼使蒋介石辞职下野。总之,在蒋介石的政治词典中,下野是辞职,引退是从前台转向幕后,并不辞职,两者的含义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1949年4月21日,蒋介石下野,退人幕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李宗仁上台后,倡议和解,27日致电毛泽东,愿意接受中共所提八项和平条件作为谈判基础。4月1日,国共和谈在北平举行,15日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限期20日签字。而李宗仁到时却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李宗仁既然接受中共八项和平条件,为何经国共双方和谈代表以八项和平条件为原则谈判达成协定,又拒绝签字呢?一、蒋介石退人幕后,仍操纵党政军大权。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两年半,到1948年底,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各条战线都已陷于全面崩溃,人心尽…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黄旭初担任国民党广西省政府主席19年,主要原因在于:1.与新桂系其他领导人关系密切;2.为维护新桂系在广西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3.在大局上服从蒋介石国民党中央政权;4.有一套修身从政的哲学。  相似文献   

17.
1929年3月,第一次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在湖北迅速彻底失败。论其自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众多的人认为桂系将领李明瑞阵前倒戈是其主要原因。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而未言及其里。桂系在湖北迅速失败有其更深的历史背景,是桂系“鄂人治鄂”政策的直接后果。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 “鄂人治鄂”是桂系“鄂人治理鄂省”的政策,1927年11月,桂系西征讨伐唐生智获胜后,桂系主力部队进入湖北。这时,饱受它省军阀蹂躏的湖北人提出了“以鄂人治理鄂省”的要求;为了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桂系内部的鄂籍人,桂系头目李宗仁、白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时期,李宗仁、黄绍竑为首的广西新兴军事势力,削平群雄,先后消灭了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部,驱逐了侵桂图粤的云南军阀唐继尧,成功地统一了广西。李、黄在短短的两、三年内,以微少的兵力,打败强大的敌人,完成了统一广西的大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到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而广东革命政府对李、黄的支援,主要是通过廖仲恺和李济深来实施的。廖仲恺在广西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广西地处广东的西部。粤桂两省毗邻,历史上关系十分密切。近代以来,两广政局常常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陆荣廷统治广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后,代总统李宗仁发布命令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取消全国戒严令、释放政治犯、开放报禁,李并派员到台北与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具体接洽。陈诚对张学良有恻隐之心,对释张也持赞同态度,但因蒋介石阻挠,释张计划终未实现。当日的国民党政权,是地道的独裁体制,实权仍操纵在下野的蒋介石手里,而由于蒋的顽固坚持,使李宗仁显示和谈诚意的一些举措根本无法实施,也与当时的舆情、民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0.
1941年皖南事变中,桂系积极参予策划反共,以实力帮助蒋介石进攻新四军,这是蒋介石敢于发动此次严重反共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桂系积极支持蒋介石反共,除了其一贯仇视人民革命力量的反动本性之外,他们还企图借助蒋介石的军事力量把新四军从江淮地区驱逐出去,以便独占这块地盘。然而,蒋桂合作反共中又互相争夺,矛盾不断发展,桂系不得不对反共内战有所改变,以利用国共矛盾,维护自身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正确分析了国民党各派的动态,正确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而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