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性质和教材,教学目标和现实的作用客观地存在,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而要真正把握又社会生活的结合,除了教师进行认真的备课外,还需要在引入,活动组织,作业类型上下功夫,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历史有关。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科知识的凸显,品德课容易变成历史课。其实课程中的历史内容只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载体。因此,德育课中的历史教学必须还原德育课堂本色,即"回归生活"。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一、把握历史教学的目标,追求实效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相似文献   

3.
"寒暄"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但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及社会心理的不同而各异。探讨日语寒暄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历史文化,才能正确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寒暄语,最终与日本人得心应手地交往。  相似文献   

4.
新史观的出现,使新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导致了新课程历史高考的深刻变化。我们只有紧扣课程标准,准确理解新史观,合理综合运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驾驭历史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的三维目标。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史学理论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吃透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四种史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观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其突出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社会生活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相似文献   

5.
陈建好 《辅导员》2009,(2):53-54
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减少了许多繁琐的记忆内容,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实社会的内容,为学生主体性的提升和教师丰富课堂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有一丝忧虑,历史课将怎么上?历史真的不需要记忆了吗?我和同学们探讨后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个度将怎样把握?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社会哲学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总体性反思与把握,而社会生活本质上却是实践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生活的总体有其统一性、一致性,但其具体内容与形式又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从社会哲学角度来反思把握当下中国社会生活,至少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总体性的反思和把握;二是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具体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郭锄非 《红领巾》2005,(4):153-154
现代音乐文化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其内容大多是非主流的,超越了传统美学范畴,冲击和侵蚀了原有的社会资本,造成文化上的矛盾冲突.在这个走向高度文明的社会里,现代文化在消耗社会资本的同时也构建了新的社会资本.竞争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审美标准,人类历史也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由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此外,一定时期的具体矛盾,衍生出许多新的历史现象,矛盾的解决又使历史现象体现新的内容。因此,灭确把握矛盾,化解矛盾,对深化历史课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极为重要。一、把握社会基本矛盾,把理论融入具体的历史知识之中,提高学生宏观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认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原因。我国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私田的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  相似文献   

9.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基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从人类学角度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马克思把内容与形式放到审美活动乃至人类生活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来研究和把握,把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规律,提升到人类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都高山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当地的民间祭祀、传统社火及歌舞表演中孕育、演变而成,发展至今,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剧目,既有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戏,也有宣扬传统道德信仰的民间故事戏,以及反映社会万象和人生百态的生活戏。这些剧作不仅满足了底层人民的教化和娱乐等精神需求,也是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独特记忆。因此,从文学叙事和思想内容的角度切入,对于深入认识和把握民间小戏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必须对精神生活的独特性及发展规律进行准确的把握。本文从与物质生活的对比中分析了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北宋理学家张载,历来受到人们重视的是他的哲学思想,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则被认为带有较浓厚的空想色彩而不太为人们所重视。然而,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与他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如此,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即使在空想的后面也往往能反映出某些历史真实。张载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社会内忧外患日渐严重的时代,也是政界和思想界最为活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国以来,在外来经济冲击下,焦作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英国福公司的经济侵略,刺激焦作矿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焦作地区人口增多,工商业发展,文化事业也逐渐完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市民阶层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对近代这一地区社会生活变迁的深入研究,能更好把握焦作"以矿兴市"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小说社会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小说的作者、读者、体式、出版、生存环境、社会功能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对此深入地研究有助于我们客观而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小说的社会功能与特征,帮助小说家进一步搞好创作,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认为:“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历史的内容“既是整个的人类生活,既是整个的社会的变革;那么凡是社会生活所表现的各体相,均为历史的内容所涵括。”李大钊所论,对历史及其内容作出了科学的界说和正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宏观社会历史观的重要内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必然推论。此种被学术界长期所忽视的观点对于理解马克思晚年倾心研究上古历史,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有裨益。对于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才能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品德与社会》融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许多领域的内容,实则上已成为一门综合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因此,我们必须克服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牢牢地把握品德的生活外延和情感内核,构筑完整的情感教学策略,让课堂  相似文献   

18.
要培养历史能力,必须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但是,由于历史知识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缺乏社会体验,从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必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这种心理特点,势必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把握。为能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进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几年来,笔者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其中之一就是。灵活地将有关的时事新闻有机地运用到日常历史教学中。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例一,对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理解。彼得一世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据着…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历史与社会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历史与社会问题,主动地运用历史与社会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历史与社会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历史与社会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宋紫民 《考试周刊》2009,(34):168-168
历史的发展互为联系、因果相循,从时间上看。它贯穿上下古今;从空间上看,它纵横世界各地;从内容上看,它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和风俗民情等。这说明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因此,学习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同时,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