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业报与一般经济类报纸相比,其专业性特征更为突出。她不仅要报道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综合新闻,更要重点报道行业内及与行业相关的新闻及政策、事件、言论等内容。作为全国性的行业报纸,在本行业的新闻报道上应该是权威性的。行业报由于其固有的专业特性,势必要求行业报记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行业报记者除了应具备新闻记者所必需的一般性新闻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具备与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敏锐、准确地捕捉行业新闻热点,才能策划、组织出好的报道方案,才能采写出有深度、有力度、有份量的好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窦贤 《新闻采编》2002,(6):33-34
报道、反映各行各业的特殊动态、传递各行各业的各种特殊信息的新闻,我们称其为行业新闻。行业新闻存在于今天的新闻活动中,因此,从实践上对行业新闻进行探索,从理论上对行业新闻进行总结与研究,不但是行业报新闻从业者的任务,也值得其他从事新闻理论与实践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字典对新闻的定义是“对于最近事件或先前未知信息的报道”。那么,行业新闻呢?套用字典对新闻的定义,行业新闻就是“对行业内最近事件或先前未知信息的报道”。新闻改革进行到今天,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恐怕谁都不会古老到把行业新闻简单地当作枯燥无味的行业工作报道。但是,不能说其遗风已荡然无存。另外,简单地以动态信息和服务信息来概括或涵盖行业新闻变革,也未免失之于肤浅。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行业报是指各行业主管部门主管主办的、区别于综合类和地方性报纸,以报道行业新闻、信息为主的专业性报纸。①它们大多创办于改革开放初期,行业报在创办时都是由部委机关主管主办。在办报模式以及经营模式都取法于党委机关报,因此被称为"小机关报"。  相似文献   

5.
做好行业报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对新闻、读者、广告等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于正在从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型,由财政补贴向自我发展转变的行业报而言,深度报道已经成为其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为什么要做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仅要报道新闻“是什么”,还要分析其由来“为什么”,探究其影响会“怎么样”。当今,媒体竞争愈演愈烈,行业报要立于不败,取得发展,必须“咬定”深度报道不放。一是媒体竞争的需要。行业报与大众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  相似文献   

6.
罗鹏 《新闻前哨》2012,(8):104+108-104,108
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对行业报社来讲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笔者认为,报纸作为报社的核心产业,在转制中转型好不好、适应市场"转身"快不快,能否办一张符合行业要求、贴近读者需求、满足市场需要的行业报纸,是报社转制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一、做强舆论引导,提升报纸的公信力行业报的优势是能够在专业领域内进行专业、权威的报道。即使在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后,这个优势不能丢,而且应该更加强化。因此,转制后的报纸,要坚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闻立报为核心,做强做实、做深做透行业新闻内容,突出自身特色不断创新,着力提升报纸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报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行业报,与综合性报纸相比,无论在时效性、社会性、可读性等方面都不占优势,行业报"抢"新闻似乎是一种奢求。其实不然,行业新闻可以不重在"抢"第一时间,而重在"抢"报道的深度,即通过鼓励记者深入调查采访,挖掘相关背景,对社会关注的与本行业有关的热点、焦点新闻进行分析解说,触动读者。  相似文献   

8.
于都 《军事记者》2011,(7):18-18
"内容为王"永远是媒体制胜的不二法门,竞争激烈的报媒,如何在同质化报道的"拼杀"中"王者归来"?这始终是报媒每天都要面对的考验。以都市报为例,同质化有以下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加强行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行业报的必然要求。然而,与社会综合类报纸比较,行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客观上的,一般行业报在人、财、物上都依赖本行业,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要在行业内开展舆论监督难度很大;二是主观上的,因报社对舆论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担心开展舆论监督会影响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或者影响团结稳定;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舆论监督是“挑毛病”,跟领导“过不去”,自己端着人家的饭碗当然不能去  相似文献   

10.
周国东 《东南传播》2012,(7):181-182
长期以来,以"领导参与各种工作会议+各级领导讲话内容"为固定格式的报道模式,占据了多数行业报刊大量的版面空间……一大堆的"出场人物"、一大堆的或重要抑或是纯粹"蛇足"的引语,再加上一大堆的抽象、艰涩、难懂的统计数字,行业新闻报道往往让多数读者敬而远之。人气不足、读者匮乏成为困扰行业报刊发展的一个"顽疾"。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多数行业报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致力改变"八股文"性质的传播模式,向"时政类"新闻取经,力求将行业新闻做深、做活,以争取更大层面的读者群体。本文仅从技术操作的层面,从人物及引语的处理、统计数据的运用等角度,浅谈如何让行业新闻更鲜活、更形象。  相似文献   

11.
夏冬梅  宋兵 《新闻窗》2009,(6):39-40
新经济环境下行业新闻报道的不适症 1.信息滞后行业新闻中有很多信息都滞后于当前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主要源于以下因素,一是我国很多行业发展还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二是行政力量干预过多,很多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行业信息不透明;三是企业竞争导致相互倾轧,行业新闻主动或被动地充当了正面或负面公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要反映各条战线上新近变动的客观事物,不能不有“行业新闻”,如工业新闻、农业新闻、文教新闻、文艺新闻等等。这一类新闻,今后仍是大量的。但过去我们太“重视”行业之间的区分了,太注重对各行业工作的具体指导了,以至于不少新闻工作者只注意写行业新闻,而对各行业的“结合部”不大注意,特别是很少重视各行业之中的社会新闻,或者说不善于从社会新闻的角度来写行业新闻。要扩大报道面,要增强可读性,不可不注意这个问题。事实上,一些新闻工作者作了探索,只是没有从理论上加以概括提高罢了。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可以结合。比如说,去年浙江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与上海一家领带厂厂长孙红娟为了一项经济合同打官司的报道,很吸引人。全国闻名的步鑫生因为没有执行合同,官司打输了。这给人们许  相似文献   

13.
张宸 《新闻与写作》2004,(11):14-16
本文所说的“报联体”,是“报业报道联合体”的简称,它是指国内一些报纸为竞争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以相互交换稿件、共同参与重大报道为主要合作形式的报业联合组织雏形。“报联体”是“媒介报道联合体”(以下简称“媒联体”)的一种类型。这里有必要先对“媒联体”做一个简要的说明,有助于读者对“报联体”的理解。所谓“媒联体”,顾名思义,是国内一些媒体为竞争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以相互交换稿件、共同参与重大报道为主要合作形  相似文献   

14.
行业报在我国媒体市场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报纸。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行业报由于在报道内容上受到自身行业范围的限制,存在着可读性差,行业信息专业味过浓的缺点,使得"外行看不懂,内行不解渴",对读者缺少吸引力。因此,行业报必须既要汇集资讯,又要提供观点,挖掘新闻深度。但是由于行业报在报道范围上的局限,话题类栏目选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笔者以中国劳动保障报的"声音观察"栏目为例,谈些认识。中国劳动保障报的"声音观察"栏目一周两期,对行业报而言密度较大。选题既要立足本部委的核心业务、中心工作,又要兼顾可读性和社会热点,在两者结合上不易把握。目前“声音观察”的选题主要有五种做法:  相似文献   

15.
报纸并非丧失了竞争力,关键是要适应新的竞争,只要尽量地提升平面媒体的报道和广告的核心价值,报纸的生存空间,包括报媒的竞争力完全无可置疑。  相似文献   

16.
加强行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行业报的必然要求.然而,与社会综合类报纸比较,行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客观上的,一般行业报在人、财、物上都依赖本行业,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要在行业内开展舆论监督难度很大;二是主观上的,因报社对舆论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担心开展舆论监督会影响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或者影响团结稳定;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舆论监督是"挑毛病",跟领导"过不去",自己端着人家的饭碗当然不能去砸人家的锅.就连搞发行的同志都会说,把人得罪了明年没人订报纸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加强行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行业报的必然要求.然而,与社会综合类报纸比较,行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客观上的,一般行业报在人、财、物上都依赖本行业,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要在行业内开展舆论监督难度很大;二是主观上的,因报社对舆论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担心开展舆论监督会影响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或者影响团结稳定;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舆论监督是“挑毛病“,跟领导“过不去“,自己端着人家的饭碗当然不能去砸人家的锅.就连搞发行的同志都会说,把人得罪了明年没人订报纸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相对综合性媒体而言,行业报是在某一特定行业范围内,以某一特定行业的从业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媒体.综合性媒体内部也按照所从事的范畴相应地设置了专业部门,针对各行业领域作对口报道.从事行业报道的记者简称行业记者.行业记者熟悉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变化,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与行业人员密切合作.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行业记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由于媒体市场激烈的竞争和行业媒体自身的特点,有些行业记者未能充分利用行业媒体的优势而受到更大挑战.在这种严峻的条件下,行业记者坚守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行业新闻敏感性等职业修养.  相似文献   

19.
翟博 《传媒》2021,(16):14-15
中国教育报刊社(以下简称"报刊社")是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媒体机构,是教育行业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主办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杂志、《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等"两报四刊三网两端"和80个移动端平台号,形成了纸媒、网媒、掌媒三大方阵聚合的立体化、全媒体新闻舆论宣传矩阵.报刊社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结合行业特点和技术趋势,以建设"智融平台"为抓手,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坚持移动优先、智能驱动,一体化发展方向;坚持"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宗旨,深耕行业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师生提供准确、快速、立体的新闻和服务,努力探索行业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之路.在今年6月举办的今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教育报刊社"智融平台"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相似文献   

20.
杨海英 《新闻世界》2014,(12):74-75
传统的行业新闻由于其浓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影响了新闻传播效果。在新媒体时代,行业新闻要在报道语言、报道视角、报道理念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意识,结合社会生态、传播效果、受众反应等多方面因素,促进专业性和新闻性的有机融合,增强行业新闻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