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鼍鼓声中诞生《人民日报》是在鼍(音托,战鼓)鼓声中诞生的,创刊号上一片战声。头版头条是一条长头新闻,揭露蒋介石玩弄“黄河归故”的阴谋。标题是《国民党当局破坏菏泽协议蓄意放水淹我解放区不顾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图逞内战阴谋中共中央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二版登了四篇关于黄河问题的新闻、文章,包括冀鲁豫人民对蒋介石的抗议、《冀鲁豫日报》社论《坚决实现菏泽协议》的摘要、李庄写的题为《为七百万人民请命》的文章。一版还登了两条引人注目的新闻:一条的标题是《国民党军结合敌伪高唱备战大举调动屡犯我解放区三个半月大小进攻七百余次》;一条的标题是《豫北形势紧张声中蒋介石到新乡中央社对其活动隐匿不报》。三版登了国民党猛攻我四平街的新闻、刘白羽写的通讯《英勇的四平街保卫战》。“黄河归故”是蒋介石全面内战部署的重要部分。1938年,国民党政府扬言保卫中原,在郑州附近的花  相似文献   

2.
从“死人办报”想“书生办报” 1957年3—4月间,人民日报犯了大错误,受到毛泽东主席指为“死人办报”的激烈批评。那一阵报社多次受批评,但从来没有这样苛重。编辑部一些同志为此议论,这样批评绝非偶然,是报社内外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的集中暴露。毛泽东在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作了一篇重要讲话,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在6月19日全文发表。原讲话谈到我国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  相似文献   

3.
“野战部队”和“人民武装”《人民日报》创办伊始,记者不多。在冀鲁豫前线随军采访的,有齐语、方德、吴象等同志;陈勇进同志为冀鲁豫分社记者,在前线为《人民日报》供稿。在后方采访的,只有杜展潮、任冰如等同志。我作记者,又作编辑,并担负采访部门的组织工作。当时能够完成相当繁重的宣传任务,重要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4.
1958、1959两年,我在《苏中友好》杂志帮助工作,未能直接经受“大跃进”的磨练和考验,在我个人是一大损失。 1960年春季期满回国,报社一位老同志对我说:这两年你不在国内,没有犯宣传上那许多错误,以后又躲过“反右倾”那一关,够幸运的。我说:我倒不这么看。当时我要在国内,宣传上那些错误肯定会犯;“反右倾”,很可能要作检讨。不过,从长远来说,这未必没有好处。你我相处近20年,风风雨雨,过的关不算少了,可过一次长一次见识。  相似文献   

5.
终生难忘的集体创业艰难,古今如此。但据我的经验,在我们的事业中,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创业可以不象人们常说的那么艰难。《人民日报》创办之初,编辑,行政、印刷三个部门,合计不过100多人。筹办时间很短,采编稿件,装备电台,组建印厂……大家席不暇暖,但是忙而不乱。1946年5月14日,象打仗一样,冲锋号响了。清晨,排字房同志们全体提前上班。采编人员有的写稿编稿,有的到工厂帮助校对。伙食班做了最好的饭食:面片加肉丝。总编辑张磐石改评论,看大样,指挥整个机器紧张运转。报纸篇幅不多,只有对开四版,工  相似文献   

6.
浩浩荡荡进北平“我军紧紧包围北平”——《人民日报》1948年12月18日这篇头条新闻,使大家坐不住了。在此之前,我们得知:蒋介石诱使傅作义撤到江浙,为他看守江南半壁;傅作义则打算缩回绥蒙,当“西北王”。这都对我不利。我军紧紧包围北平,傅作义南逃西遁两条路已绝,或者就歼,或者投降。全国解放大业猛进一步,我们到北平办报夙愿得偿。上月还在“跑反”,本月凯旋入城,形势发展之快,实在令人惊喜。从武安(晋冀鲁豫《人民日报》驻地)到平山(华北《人民日报》驻地),我是先遣队成员;从平山到北平,又是先遣队成员,好事都摊上了。上次坐破旧的  相似文献   

7.
李庄同志,河北省徐水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8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现已退居二线。李庄是我国著名记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期间,写过大量战地通讯,后来主要从事编报工作,对办报积累了丰富的经脸。在近50年的新闻生涯中,李庄在人民日报社历经了各个重要时期和各种大事。他正在撰写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将走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鲁豫《人民日投》、华北《人民日报》的珍责史料,对于总结党报工作经验,推动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改革,也会有所益。本刊从本期走,'将分篇连载这份回忆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一次基本建设 1947年3季度,解放区新闻界办了一件大事:反对“客里空”。当时还不多见“运动”一词,如果对比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的标准,完全称得上一次反对“客里空”运动。对新闻界来说,这是一次思想上的基本建设。“客里空”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名剧《前线》中的一个反面人物——品质恶劣的新闻记者。他善于“捕风追影,道听途说,片面夸大,肆意拔高”,给《前线》的主角戈尔洛夫——一个刚愎自用,拒不接受新鲜事物的将军,帮了不少倒忙。中共中央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于1945年向全党干部推荐阅读这个剧本(同时推  相似文献   

9.
在鼍鼓声中诞生《人民日报》是在鼍(音托,战鼓)鼓声中诞生的,创刊号上一片战声。头版头条是一条长头新闻,揭露蒋介石玩弄“黄河归故”的阴谋。标题是《国民党当局破坏菏泽协议蓄意放水淹我解放区不顾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图逞内战阴谋中共中央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二版登了四篇关于黄河问题的新闻、文章,包括冀鲁豫人民对蒋介石的抗议、《冀鲁豫日报》社论《坚决实现菏泽协议》的摘要、李庄写的题为《为七百万人民请命》的  相似文献   

10.
评《武训传》——一种政治批判的开端 1951年上半年,我国有四个运动。上年开始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继续进行。这三个运动,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威胁,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镇压严重危害社会的反革命分子,归根结底是清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庄月志,河北省徐水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8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挥,现已退居二线。李庄是我国著名记者,在杭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期间,写过大量战地通讯,后来主要从事编报工作,对办报积累了丰富的经脸。在近50年的新闻生涯中,李庄在人民日报社历经了各个重要时期和各利大事、他正在撰写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丰》,将差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晋像《人民日报》、华能是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的珍贵史料;对于总结党报工作经验,推动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改革,也会有所裨益。本刊从本期起,将分篇连载这份回忆录,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2.
在困难日子里 6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经济困难日益明显,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也遇到许多困难。 1960年3月,我从苏联回国,到人民日报农村部工作。在国外两年多,尽管是帮助苏联朋友从事对中国宣传的报刊工作,尽管我把细读人民日报作为业余第一要务,尽管还能在使馆听到一些传达,但对国内的实际情况,总是感到某种隔膜。因此,回国第一件事,就是请求组织给一点时间,例如一个月,看看文件,到外地作一些哪怕是走马观花式的调查访问,补补“大跃进”那一课。这个请求被批准了。  相似文献   

13.
一篇社论引起的人民日报创刊以来,发表社论近万。有些社论评述重大政治事件,传播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的社论起的作用则很坏)。有些社论评述的事情看起来并不“震撼人心”,同样产生广泛影响,甚至引发重大论争。1956年6月20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冒进》,就是一篇这样的社论(以下简称6月20日社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反对急躁冒进,但题目是全面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两点论而非一点论,是一篇观点鲜明、议论周详的好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年经济恢复、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上最强音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新华社的文字广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口语广播,是中华大地的最强音。论电台的功率,远不及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但是,谣言腿短,真理气壮。有识者对国民党的广播不屑一顾,都根据延安的声音决定政治行止。第一个驾驶美制轰炸机投奔延安的刘善本同志,就是从收听延安广播开始,由爱国主义而共产主义,后来为新中国的空军建设作出贡献。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从1946年6月开始,  相似文献   

15.
民主建国军忆往我访问过几个国民党将军,印象都不好。1946年10月30日,民主建国军总司令高树勋将军率部起义一周年,我奉命访问,耳目一新. 1945年9月,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刚刚停息,蒋介石立即步其后尘,向解放区进攻。10月下旬,蒋军四十军、三十军、新八军等三个军,强渡(?)河,继续北犯,被我包围于磁县马头地区。国民党政府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将军战场起义,宣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四十军、三十军顽抗,被我全部歼灭。起义部队成立民主建国军,高任总司令。在蒋介石气焰熏天,妄想一口吞掉解放区之际,高树勋振臂一呼,大有石破天惊之势,在全国人民、蒋党蒋政府特别是蒋军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共中央高度评价,号召开展“高树勋运动”,打击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此后,遇有关系和平、内战,民主、独裁的大事,民主建国军总要发表意见,反对内战、独裁,主张和平、民主。这个部队的动向,为全国人民所关心。  相似文献   

16.
终生难忘的集体创业艰难,古今如此。但据我的经验,在我们的事业中,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创业可以不象人们常说的那么艰难。《人民日报》创办之初,编辑、行政、印刷三个部门,合计不过100多人。筹办时间很短,采编稿件,装备电台,组建印厂……大家席不暇暖,但是忙而不乱。1946年5月14日,象打仗一样,冲锋号响了。清晨,排字房同志们全体提前上班。采编人员有的写稿编稿,有的到工厂帮助校对。伙食班做了最好的饭食:  相似文献   

17.
艰难,凡事问个为什么《人民日报》宣传晋冀鲁豫区解放战争期间中心工作之一的土地改革,是积极、稳妥的。1948年1月刮了一阵风。一版头条突出、连续刊登了几篇引人注目的新闻。1月9日新闻标题:“贫雇(农)仍在挨饿受冻执行土地法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1月12日标题:“黎城(县)五村调查发现大毛病地主富农压迫贫雇弄得冬季生产垮台”;1月15日标题:“地主钻进党内压迫贫雇,掀掉这块石板才能翻身”;1月16日标题:“西井地富霸占贫雇老婆武安(县)政府包庇恶霸官司打到边(区政)府两年还没解决”。这些新闻给人造成一个强烈的印象:太行区土地改革很不彻底,遗留问题非常多。其实错了。1987年4月出版的《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公正地写道:“晋冀鲁豫中央局1947年10月到12月召开‘冶陶会议’(在武安县冶陶镇),贯彻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在晋察冀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编者注)精神。之后,太行区由于  相似文献   

18.
评《武训传》——一种政治批判的开端1951年上半年,我国有四个运动。上年开始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继续进行。这三个运动,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威胁,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镇压严重危害社会的反革命分子,归根结底是清  相似文献   

19.
用然后更知不足从太行山到北京城,对《人民日报》全体职工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转变。在农村工作十几年,同农民朝夕相处,农民晨昏作息,喜怒哀乐,都比较熟悉。到了北京,既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什么都新奇、都美气;又像林黛玉入荣国府,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但新闻记者是多见人的职业,很难“藏拙”。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像做工作那样拚命学习。还在入城前夕,北平市  相似文献   

20.
在报纸上署名检讨《人民日报》从邯郸移到武安不久,1945年七八月间,如火如荼的土地改革开始了。农民群众兴高采烈,说这是“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四指示”,号召实现“耕者有其田”。晋冀鲁豫区的土地改革经过周密的讨论和布署,所属4个区(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在七八月间相继展开。在抗日战争时期,太行老区的封建势力已大为削弱。极少数附敌的大地主——汉奸,财产被没收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合理负担政策,包括累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