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22战斗机的性能优势和对中国空防的挑战 现代空中力量已经成为军事体系中最具杀伤力的核心战斗力,战斗机作为争夺空中优势的关键更是航空作战力量的基础。战斗机的性能在装备规模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对制空权的归属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个空中力量强国而言,都在战斗机的技术发展和装备使用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先进战斗机在战场上和心理上也会给对手带来巨大的压力。F-22是外强空军目前现役的唯一按照纯粹第四代战斗机标准设计的先进战斗机,  相似文献   

2.
海虹 《航空档案》2004,(9):36-37
二战期间,世界航空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给我军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二战快结束时,美国对日本法西斯进行了人类第一次原子弹空中大轰炸,使日本两大城市顷刻间化作废墟,加速了日军的投降,使人更难以忘怀。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国民党提供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给我军作战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因此,我党在建国后,深感有必要建立强大的航空工业,为建立强大的航空兵打基础。我党开始与社会主义大邻国前苏联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3.
越南战争是一场由西方国家地面部队及其高技术武器装备与大批顽强敌军在原始地形中进行的战争。前者因掌握先进军事技术而在许多方面处于作战优势,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火力和机动能力。空中力量是上述先进技术最重要和最明显的体现。作为对抗手段,敌军游击力量依赖分散、伪装、机动和夜间作战等方式抵销空中力量的打击成效,井通过袭击机场和使用地面防空武器等方法直接实施防御。  相似文献   

4.
李杉 《航空档案》2003,(5):75-76
目前,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军用飞机较多的国家,三国所拥有的各种军用飞机达两万架左右,尤其美饿军用飞机的发展代表了世界军用飞机发展的主要趋势,也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作战飞机。在作战飞机中,战斗机是精华部分,也是空中作战力量中的奇葩。三国在开发战斗机时,为加以区别和使用方便,对每种战斗机都进了编号。三国在战斗机编号方面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美国虽然最先发明了飞机,但军方一开始并未觉察到飞机用于军事的巨大潜力,以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只有23架军用飞机,居世界第十位。美国航空的飞速发展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及战后,仅1944年一年美国就生产了95272架飞机,整个大战期间(1940年8月~1945年8月),美国航空工业为美军及盟军提供了30万架飞机。但仅此而已,在航空技术的很多领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初,因美国卷入而扩大化的朝鲜战争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战略格局。同时,这场战争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中、日两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可能当时连美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有意无意间给了中国和日本发展本国的航空工业各打了一针兴奋剂。当然,在承受这针兴奋剂时,中、日两国的心态有着迥异的反差,前者是被迫的,而后者则是梦寐以求的。自此以后,两个体质差异巨大的国家间各自埋头于本国的航空工业,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两国航空工业的成就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理性和客观地评价中日两国在55年间取得的成果对于关心两国军事航空技术的人们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航空发动机最近通过技术设计定型审查。“太行”航空发动机性能先进、技术成熟,可一机多用,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的重点项目。它的设计定型不仅是一航人航空报国、自强不息的非凡壮举,也是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迈出的重大一步,标志着我国从此跨入了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研制国家的行列,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方面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对我国航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应该发展大型飞机产业,建议在全国人大设立专门的“航空产业发展委员会”,以法律的形式制定航空产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规划大型飞机产业链。这涉及国家大部分工业行业,它的发展将会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型飞机所涉及的科学技术范围几乎覆盖整个航空科学技术领域,是推进中国科学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刘云汉 《航空档案》2004,(11):67-68
美国调整全球驻军,在亚洲部分突显日本的角色,日本即将出刊的防卫杂志世界周报,其中西部航空自卫队司令官永岩俊道将军表示,日本航空自卫队目前的防卫重心转移到大陆,而台湾的安全更是牵涉到日本的国家利益。200架的F-15J战机在日本的保飞率是90%,比美国的80%还高出许多,加上空中自卫队开发出全球造价最高最先进的F-2战斗机,说日本空军战力东亚第一这一点也不夸张。45000人的空中自卫队和1000架的各式飞机,构筑了日本及周边空域绵密的空防网络。  相似文献   

10.
《航空档案》2008,(5):62-71
作为现代飞机发源地,美国在整个喷气时代始终引导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方向,而且其领先优势还在不断扩大。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庞大的工业体系支持着美国航空技术的高速发展,而美国在航空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应用方面也比其他国家有着更多的机会与经验。雄厚的工业和经济实力固然是美国航空工业强盛的基础,但对美国航空史的研究可以发现,真正使美国航空技术能够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内在因素是创新,扎根于灵活科研体系上的创新精神才是航空技术迅速提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航空产业作为国际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产业链最长、关联度最大的高技术产业,面对急速增长国内外直升机市场,作为我国直升机科研生产基地和航空工业骨干企业的中航二集团昌飞公司,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来迎接这些机遇和挑战,实现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呢?  相似文献   

12.
从了解运-10的发展过程看中国大飞机的发展前景 中国大飞机在2007年3月终于作为国家重大技术发展项目确立了下来,大型民机的发展也开始随着中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走上了快车道。大型飞机是展现一个国家航空技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能够自行研制和生产大型飞机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航空技术强国。中国航空工业从建立伊始就通过引进苏联的航空技术来发展自己的航空产品,  相似文献   

13.
溯本开源:建立中国自己的航空技术发展中心的迫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中国自己的航空技术发展中心的迫切性 航空技术从最初只是满足人类飞起来这样简单的想法开始,已经发展成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等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重要学科,现代航空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所无法忽视的关键,任何国家如果没有先进强大的航空工业基础就根本无法成为强国。  相似文献   

14.
春风 《航空档案》2005,(7):53-55
据美国《防务新闻》6月2日报道,俄罗斯政府和工业部门的主管人员说,俄罗斯将在2007年完成军事航空工业的简化增效和集团重组工作,如果国家每年不向航空工业投入17亿美元的话.那么俄罗斯民族航空业将彻底退出国内外民用和军用机市场。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下属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总经理尤里霍普金夫说.如果政府再不尽快地进行工业重组和提供财政支持,“那么到2012~2015年.除了两个特技飞行小组之外,我们将没有什么自己的空中力量。”  相似文献   

15.
网星艾尼克斯史克威尔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壮宪:在美国、日本乃至韩国.其游戏产业都是伴随其经济与文化的强势而兴起,进而实行对外扩张战略的。因此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提升自己的知识经济的含量,就不可忽视游戏产业;如果要想提自己的文化产业规模,也需要重视游戏产业所能带来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美国空军的AIM-120是世界上经过实战检验的最先进的中距离空战导弹。近年来,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自己的空中作战需要,多次向美国提出购买计划。美国考虑到亚洲军事力量平衡等方面的因素,一直犹豫不决。不过,从2003年以来,美国有关部门开始改变政策—准备向亚洲地区出售该型导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电视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电视市场。本文将分析和介绍美国电视产业的当前状况、市场构成以及产业特点,描述目前存在的不同形式的商业模式,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从总体  相似文献   

18.
《航空档案》2006,(4):87-92
“十五”期间,我所以XX和XX两个型号航空发动机为重中之重的航空与舰船动力的研制任务非常繁重,异常艰巨,最终获得了重大的历史性突破;XX和XX两个重点型号均实现了设计定型。特别是,历经18年艰难研制而成功的“XX”发动机,性能先进,技术成熟,可一机多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的重点项目;它的设计定型,不仅是一航人航空报国、自强不息的非凡壮举,也是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迈出的重大一步,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世界高科技和现代制造业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40年代涡轮喷气发动机诞生以来,大大促进了飞机飞行速度、高度和航程的增加,获得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世界上的航空发达国家执行了一系列航空发动机技术基础研究计划,推出一代又一代先进军民用发动机,跨上了一个又一个技术新台阶。在短短不到60年的时间内,代表涡轮发动机综合性能水平指标的推重比已由当初的2提高到10一级,军、民用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得到了持续不断的提高。航空发动机行业已成为世界航空强国的军事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航空档案》2007,(2):7-7
1956年,薛炽寿告别上海,走进了西北工业大学。五年后,他又怀着献身航空的理想,来到了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40多年,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从引进原苏联飞机进行仿制、改型到瞄准世界先进航空技术,自主设计、研制开发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阶段,这同时也使薛炽寿成为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资深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