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广州市第一届“鸟类明星大赛”上,一只来自市民家中的“大绯胸”鹦鹉胜过了几只经过专业训练的鹦鹉,夺得“模仿人语鸟类”冠军。“鸟类明星大赛”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一只经过专业训练的白头鹦鹉刚出场就流利地说出“你好”、“发财”、“拜  相似文献   

2.
今年高考语文第十题选读生物学理论述评文章,第三小题要求画出加德纳学说的系统树。根据选文第一段中“鸟类和哺乳类都源于爬行动物。然而,哺乳动物起源于3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一支,而鸟类则起源于2·6-2·4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另一支”,题目画出了传统观点的系统树。根据选文第二段中“鸟类和哺乳动物……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在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出来的”,参考题目画的图象,可以画出加德纳学说的  相似文献   

3.
鸟类有一种奇怪的行为——它们有时会用蚂蚁来“洗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蚂蚁浴”。人们发现鸟类这种奇特的行为还要从一个小朋  相似文献   

4.
爱鸟行动一:了解一种鸟类方面的知识;爱鸟行动二:召开一个“爱鸟护鸟我当先”主题班队会;爱鸟行动三:关注一处鸟类家园;爱鸟行动四:为鸟类家园献一份爱心;爱鸟行动五:为搭建鸟类美好的明天创意一份广告词;爱鸟行动六:每人认识一种鸟;爱鸟行动七:设计一幅“鸟类,我们的朋友”宣传画;爱鸟行动八:在家庭科技俱乐部中,搞一次大手拉小手,关爱鸟类活动。  相似文献   

5.
距今约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珠罗纪,鸟类的祖先——始祖鸟出现了。到距今约七千万年的新生代鸟类进人繁盛时期,估计地球上曾生存过160万种鸟类。到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尚有鸟类一万两千余种。而今生存在地球上的鸟类仅有165科、九千余种。我国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也仅有sl科、1244种。一、鸟类与人类的夫系人类诞生的几百万年间,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与鸟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文明的诸多方面都曾受到鸟类的深刻影响。《诗经})记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就是说我国的殷民族就是以鸟为民族的“图腾”。古代…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其实在动物王国里,除了鸟类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会飞的脊椎动物。它们虽然没有鸟类那样令人羡慕的翅膀,但“飞行”起来却毫不逊色,堪称一大自然奇观。  相似文献   

7.
自1861年由迈乐(H.V.Meyer)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劳附近发现第一件始祖鸟标本以后,“鸟类的起源”就成了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最感兴趣的课题。130多年来,对鸟类起源的争论一直也没有停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化石资料太贫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鸟类起源于晚侏罗纪的始祖鸟,“始祖”一词即是人们对该鸟“地位的确认”。  相似文献   

8.
辽宁北票飞出“孔子鸟”继德国始祖鸟之后鸟类化石的最重大的发现湖南岳阳县平地中学(414108)李耕拓去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西部的北票地区又发现一批罕见的晚侏罗纪鸟类化石,其中两块具有新特征,被命名为“孔子鸟”。这是继德国始祖鸟之后一百多年来鸟类...  相似文献   

9.
对鸟类的“双重呼吸”,动物学教科书大都这样解释:鸟类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前后两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这种解释的内涵似乎是只有鸟类才在吸气和呼气时前后两次进行气体交换,而其他陆生脊椎动物(以下简称肺泡呼吸动物)只在吸气时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并不进行气体交换。显然,这样解释鸟类“双重呼吸”,不科学。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鸟类”意象的诗篇。陶诗中的“鸟类”意象凝聚了诗人对新的人生理想和生存模式的探寻,是诗人在“天下意识”与“田园情结”、“归田之乐”与“穷困之忧”矛盾斗争中,经过寻觅、摸索、痛苦、彷徨、蜕变、超脱的心路历程之后才找到的精神家园。在他笔下,“鸟类”意象也就成为对自然追求的审美凝点,成为其自身人格力量的写照,也是我们透视陶渊明的淡泊情怀和心路历程,找到其返归自然而安然自适的的重要道途。  相似文献   

11.
“千万别怪罪这些野生鸟类.”鸟类学家尤金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禽流感最早是在东南亚地区的家禽中爆发的。几乎可以肯定这与人们对待家禽的方式有关.这些家禽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它们传给了野生鸟类.野生鸟类又把这种病毒带到了欧洲和非洲。所以人类迟早会感染禽流感。”  相似文献   

12.
表中赏雀     
炎弹平 《科技文萃》2014,(2):114-117
“皮埃尔(皮埃尔·雅克德罗)喜爱鸟类,他觉得鸟儿总是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精巧。”在关于雅克德罗的传记中,曾多次提及雅克德罗对鸟类的喜爱,与观鸟的场景。无论在年幼还是壮年,对鸟类的兴趣贯穿了雅克德罗的一生并启发着他的创作,鸟类也成为了雅克德罗历史作品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以至于今天,鸟雀频频以雕刻、珐琅、活动人偶等形式出现在雅克德罗的手表上。雅克德罗以不同的机械结构重新赋予鸟儿“生命”。  相似文献   

13.
尽管人类不太喜欢乌鸦,但加拿大一名科学家在一个鸟类“智慧排行榜”中,将乌鸦列为最聪明的鸟。加拿大科学家罗佛夫通过对各种鸟类进行观察、测试后,得出鸟类智力指数。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他表示,如果按照智力排名,乌鸦可以说是鸟类中的“状元”。他以新颖、创意等指数对各种鸟类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结果排名第一的是乌鸦,第二是猎鹰,随后依次是老鹰、啄木鸟和苍鹭,鹌鹑、鸸鹋、鸵鸟都排在后面。令人意外的是,能够模仿人类讲话的鹦鹉被认为是不聪明的鸟。乌鸦和鹦鹉谁聪明?@长风  相似文献   

14.
崇明东滩是上海地区保持最原始、面积最大的滩涂湿地,素有“涉禽王国”之称,有记录的鸟类达312种。它也是西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候鸟“驿站”和理想的越冬场所,每年在此栖息、越冬的鸟类达108种,300多万只,约占我国鸟类总数的十分之一。为了给鸟类营造一个舒适、温暖的家,1998年上海市政府把崇明东滩辟为鸟类自然保护区。生活在崇明岛上的中学生们也自觉地把保护鸟儿当成了自己神圣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猫头鹰,学名“鸮 ”(xiā0)。在全球上万种鸟类中,猫头鹰只有130多种。中国境内鸟类有1300多种,其中猫头鹰有31种。它们的数量和种类都不多,却是与人关系密切的鸟类。  相似文献   

16.
生命观念是贯穿整个生物学课程内容体系且具有支撑作用的观念,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认知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以“鸟类是适于飞行生活的恒温动物”一课为例,以鸟类飞行所需的“能量供应”作为主线,分析鸟类飞行所需能量的来源。探讨创设情境、构建模型、联系生活、应用观念等能促进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观的具体策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刘天 《少年科学》2014,(7):24-25
多少年来,人类一直梦想模仿鸟类飞行,翱翔蓝天。近期,德国费斯托公司的科学家成功破译了鸟类飞行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打造了一只名叫“聪明鸟”的仿生鸟。人们只要轻轻施加推力,就可以“放飞”这只仿生鸟。  相似文献   

18.
鸟类的“语言”已经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有人开始研究鸟类的鸣叫,鸟声学已成为当代鸟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人们之所以对鸟类的语言如此感兴趣,不仅是为了欣赏那悦耳动听的歌声,更重要的是想让它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9.
赵广宇  闵洋 《生物学教学》2005,30(12):35-36
“鸟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8年级下册第7单元“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中的知识内容,教材对鸟类只作了简要的介绍。但鉴于鸟类是人类最亲近、最喜爱的动物之一,在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识记,还要考虑在以鸟类的作用及其保护这个主线之下,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堂观察标本、讨论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认识鸟类的过程中,了解鸟类的生态价值,关注鸟类的生存状况,激发出爱鸟护鸟意识,最终达到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整节课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最终完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了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喜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类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很欢迎蝙蝠。可是蝙蝠是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密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蝙蝠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喜!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走兽也很乐意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