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些年来,新闻反转剧愈演愈烈,新闻反转速度之快,相关辟谣之多,前所未有.现今学界和业界对于新闻反转剧的研究大多框定在“反省”和“呼吁制止”中,力图使新闻反转剧完全消失.但是事物是复杂的,新闻反转剧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对新闻反转剧,我们不能直接地做出谁是谁非、谁好谁坏的二元对立的判断.尽管新闻反转剧的泛滥给媒体、新闻当事人以及社会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但是这并不能说新闻反转剧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在探究其成因的同时,吸收其可取之处,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新闻写得是否深刻,同所选择的题材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题材重大的新闻容易写出深度来.然而,作为军区报社记者,特别是基层新闻干事、报道员,我们所接触到的新闻,往往是一些凡人凡事.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自身特性的要求,是受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生存的要求.但是新闻的真实性并不表示所有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新闻报道必须加以选择.有选择就有倾向.这就引出了新闻的倾向性问题.在认识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二者关系时,我们应看到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应尽可能增强真实性,减少倾向性,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平衡地报道事实.  相似文献   

4.
要谈及新闻文化之哲学意义,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新闻文化?这是我们要讨论的前提.我想我们可以分别定义"新闻"与"文化",然后从两者的共通之处为新闻文化拟以定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事业在迅猛发展,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促进了新闻改革的加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全国晚报不过10多家,改革开放以来,晚报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全国晚报除台湾以外,已发展到130多家.这种发展速度,在我国新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武汉晚报复刊10年来,尤其是近7年来,花了较大的精力,对晚报各类新闻写作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从1993年10月份开始,我们就着手对晚报新闻中难度较大的会议新闻的写作改革进行了尝试.根据一些兄弟新闻单位的做法,结合我们的自身实践,我们把会议新闻写作方法的改革归纳为“会议新闻写作八法”.  相似文献   

6.
2004年,大众日报实行新一轮改版,提出了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办报理念.做新闻,注重做好新闻的几个层面,包括原点新闻.也就是新闻的第一落点;新闻背景,包括与新闻相关的人和事;新闻评论,包括业界权威意见,本报观点和大众舆论,以揭示新闻事件的走向以及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此外,还有新闻的本地化和工作报道的新闻化处理.这次改版,使报纸面貌一新,也使新闻队伍的观念得到极大转变.但是,我们也深深感到,我们的报纸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对人的关注还很不够.虽然我们反复强调,仍然没有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领域的体现,是指导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迅猛,然而新闻教育的质量并未随之显著提高.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新闻教育缺失了什么? 首先,我们的新闻教育缺失了人文教育.大学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然后才是“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专业教育.有着强烈人文学科属性的新闻学科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高尚的人,做对民族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突飞猛进,这不是新闻.网络时代的写作花样翻新,也不是新闻.网络时代的新闻写作需要我们适应新环境、借鉴新话语、培养新思维、练就新方法,这却是有新意思的.是的,我们是需要说说这些事儿了. 网络时代的写作变化,都与新闻相关.作为新媒体,网络是大众传媒,它真正影响普通大众的生活是广泛表达民意,即时传播舆情,写作没有门槛.  相似文献   

10.
工作新闻因为共同点多个别点少,所以难写,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但工作要求我们的记者又必须用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去采写工作新闻.这使我们每每陷入困惑之中.但根据我们的实践,只要脑袋开了窍,牢牢把握辩证思维这个金钥匙,工作新闻就会向我们展现出她那“新闻“一面的神秘笑脸.……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8日,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0周年纪念日.缅怀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使我们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深深地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的新闻工作指南,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六、关于新闻价值的讨论过去凡提到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就视为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故一向避而不谈.“四人帮”垮台后,在看到我们的报纸刊载的新闻常常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读者不爱读时,许多同志终于发现,这正是由于缺乏“新闻价值”的缘故.这样就引起了新闻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 其实每门学科都有反映自身特点的一般概念,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阶级属性.资产阶级可以用,无产阶级同样可以用,我们过去避而不用,是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读者爱看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如果我们尽把没有新闻价值的,或者新闻价值很低的东西给读者,读者当然不愿意看,这是很明白的道理.我们怎么能不去研究新闻价值呢?对此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是用什么标准去衡量新闻价值。有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衡量新闻价值的,有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衡量的,有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衡量的,有从社会效果来衡量的,也有从几种情况的综合来衡量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研究新闻价值,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闻经常发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察觉.而记者的职业特性恰恰在于捕捉新闻的敏感性,它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效率和质量. 什么是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报娱乐新闻与传统日报和周刊娱乐新闻的不同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娱乐新闻有了自己的新内涵——娱乐“新闻化”.娱乐“新闻化”也可以看做是软新闻的“硬化”报道.①中国社科院曾经发布过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网民在阅读网络新闻的类型选择上,上网阅读最多的是娱乐新闻,其次才是国内外时事新闻、社会生活新闻等.  相似文献   

15.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采访写作好比蜜蜂酿蜜 我们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一条新闻所必须具备的客观的现实性内容.但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实,是不是都是新闻?又如何才能成为新闻?这就要求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鉴别.  相似文献   

16.
1996年9月25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成为我国新闻界的当务之急,也就促使我们重新去审视和研究当前新闻实践中的某些问题,尤其是新闻写作问题.思维.是心灵之光.新闻运思,是新闻写作的第一步.我们不妨以新华社与美联社作为标本,来一番历史的追寻与文化的沉思,对中西新闻的写作思维特点进行一次剖析性的比较,以期充实和发展我国的新闻写作.一、历史的追寻——寻找思维差异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一个观念,认为党报主要做好党政新闻就可以了.如果要考虑到可读性,那就多做一些社会新闻.至于经济新闻,那是高端新闻,市井百姓看不懂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评论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文化资讯时代的到来,新闻评论形式日趋多样化,技法愈加新颖,话语更富内涵,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及时地去总结研究,并反作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目前,媒体新闻评论的专门人才奇缺,在许多部门呈现告急或青黄不接的态势.因此,加紧加深新闻评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尽快培养大批合格的新闻评论人才,是我们要正视的一个十分紧迫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双重课题.我们也遗憾地注意到,相对于目前视野更宽、层次更高、空前活跃的新闻评论实践工作,我国的新闻评论界需要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强化实践性,关注在国际多元共生文化景观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特征研究.本文旨在通过此方面的探讨、分析,希望为我们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内容增加"与时俱进"的内涵,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19.
娱乐新闻报道日渐狭义化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大的新闻品种.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了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讲,新闻必须实现审美的传播.①那么,新闻传播实践的具体情况如何?考察我国新时期30多年的新闻传播实践,尤其是考察曾经有巨大影响、至今仍深刻影响我们新闻传播的三大"热潮"--"新闻评论热"、"深度报道热"、"现场短新闻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的新闻传播实践实际上是走了一条虽然理论上不甚清晰,但实践上却相当坚定的审美传播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