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 继2001年本刊发表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当时署名"群言")一文后,本期我们又发表他的<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一文.  相似文献   

2.
专题背景继2001年本刊发表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署名群言)一文后,本期我们又发表他《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一文。两篇文章,都是钱教授参与中国新语文教育建设的实践,一边躬行、一边思考的文字记录,是一位  相似文献   

3.
专题背景继2001年本刊发表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署名群言)一文后,本期我们又发表他《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一文。两篇文章,都是钱教授参与中国新语文教育建设的实践,一边躬行、一边思考的文字记录,是一位  相似文献   

4.
《教师之友》第六期首发群言先生的《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在教育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中国青年报》9月5日“冰点”栏目也以《新语文问世记》一文对《新语文读本》的出台和《手记》的发表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和高度的肯定——在成都《教师之友》杂志上,刊出了编者手记——长达4万余字,我却一口气读完。将编辑理念与选文相比照,印象更为深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将这套书细细吃透(包括全书、全文),那就足以为一个中学生构建起人文素养的平台——这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们通常理解的“语文”。我不由得感叹自己的中学时代为何没有这样的食粮。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学论坛》2004,(12):26-26
专题背景2001年,《新语文读本》的问世给出版界营造了一个新的生长点,也为教育界开启了一扇思想之门。其后,《大学人文读本》隆重登场,青岛王泽钊老师凭藉《新语文》教材而成为传诵一时的“新闻人物“,深圳严凌君老师的“人生阅读书系“也即将正式出版……种种迹象表征,这场由教育界内外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所极力倡导的人文启蒙的大幕已经渐次拉开。从2001年第6期我们以不同寻常的魄力刊发群言先生的《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开始,《教师之友》就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关注并参与这场人文启蒙--这在数百家教育媒体中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以为,这  相似文献   

6.
我们本期发表一篇宏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可能会成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这篇宏文,不是对中学语文教育进行瞑思遥想的空泛的理论之作,也不是满腔激情与义愤的批评之作。它是在《新语文读本》的编写过程中结晶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学术成果;是一群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自发参与语文教育建设实践的思想浓缩。独立设科的中国语文教育已经在历史的风雨中走过百年。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就是一部随着历史的动荡而风雨飘摇的历史。可以说,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受议论最多的学科,也是变化最剧烈的学科。无论20世纪上半叶还是下半叶,百年中国语文教育从来没有处在一个平静的港湾中,它一直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而热烈的关注。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商贾、职员、农人等,莫不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给予过评点。就在刚刚过去的上世纪末,中小学语文教育又一次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议论,这是百年来中国语文教育最大的一次讨论。在这场举世瞩目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不少有识之士满怀正义与良知,从各自的学术角度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指出了中国语文教育身上的弊端与痼疾。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愿看到的现象:用非学术手段压制批评,并试图把良好的学术讨论扭向非学术的层面。从历史的经验看,把学术问题复杂化,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的做法。我们历来的观点就是三句话:语文教育建设重于批评,而又不能压制批评;语文教育与其说是一个传授语文知识的工作,不如说是_项奠定孩子精神根基的工程;学术气度要海纳百川,学术景观要百家争鸣。在这篇《手记》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学生阅读”的基本观点,如“阅读就是对话”,“发现世界的美——开发感官”,“基本想象———积淀与开发”,“基本母题”,“文理交融”,“阅读经典,走近大师”,“感悟语言文字的美”,等等。这些观点,既有对多年来语文教育探索实践经验的总结,也融进了作者长期以来对语文教育富有开拓性和建设性的思考。与过去人们的论述相比,这篇《手记》更加全面、系统、开放。可以说,《新语文读本》的问世和《手记》的发表标志着持续几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大讨论已经有了一个丰硕的成果,标志着中国语文教育改革探索的历史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正是在此点上、我们认为,这篇《手记》是革命性的,这套读物是革命性的。仔细省察作者提出的这些观点,就会觉得,那已然不只是一种阅读观念,而是上升为一种语文教育观念了。“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读本的编写者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是抱着真诚的“为我们的孩子做点事”的理想来从事这项工作的。他们的行为,已经打破了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种学说一个大纲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沉闷局面,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走出狭窄的精神洞穴,进入“新语文”的广阔天地的希望。所以,我们有理由说,他们是一群书写历史的人。  相似文献   

7.
专题背景2001年,《新语文读本》的问世给出版界营造了一个新的生长点,也为教育界开启了一扇思想之门。其后,《大学人文读本》隆重登场,青岛王泽钊老师凭藉《新语文》教材而成为传诵一时的"新闻人物",深圳严凌君老师的"人生阅读书系"也即将正式出版……种种迹象表征,这场由教育界内外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所极力倡导的人文启蒙的大幕已经渐次拉开。从2001年第6期我们以不同寻常的魄力刊发群言先生的《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开始,《教师之友》就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关注并参与这场人文启蒙--这在数百家教育媒体中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以为,这  相似文献   

8.
牟瑞平 《山东教育》2004,(19):119-119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近几年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几年围绕素质教育主题而编写的语文读本出版了很多,而朱自强教授编写的《快乐语文读本》却有独特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所谓新语文教育 (简称“新语文” ),是秉承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教育,是建筑在“语言即人、即存在”的哲学观上的,以“说真实的个性的话”为价值论,以“用语言立人的精神”为语文教育终极目的和本体论,以“举三反一”为语文教育的总体操作论的语文教育观。套用梁启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欲新一国之国民,必新国民之精神,欲新国民之精神,必新国民之语言。   新语文教育的背景与它的新质   新语文的提出,不是标新立异,不是趋时赶潮,是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是近 20年中国语文教育改革水到渠成的结果。新语文,是我尝试…  相似文献   

10.
群言 《现代语文》2001,(6):7-11
我们自称为一群理想主义者,我们中间有研究文学、历史、教育的研究员、大学教授、讲师与研究生,有资深编辑、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也有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怀抱着一个美好的心愿:“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为此,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精心编选了一套大型中学语文课外读物《新语文读本》(从初一到高三,共12册,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编者的话”中,有一句话:“我们是把《新语文读本》的编写作为一项学术工作来做的”,这是确乎如此的。在一开始,我们就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预设,在编  相似文献   

11.
问题一课外阅读教材过分强调和课本对应当前,社会各界对重视语文课外阅读的观念已达成了共识,纷纷出笼的各种课外读物、语文读本、文化读本就是最好的明证。虽然称呼不同,但定位都是“课外读物”,都极大地参与、促进了语文课程内容的改革,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人教版的《语文读本》,首当其冲要面对来自民间《读本》的强大攻击。如严凌君主编的《青春读书课》系列人文读本(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理群和王尚文主持编篡的《新语文读本》、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语文读本》……这些课外阅读教材各自有所侧重,而对这些“读…  相似文献   

12.
诞生于20世纪初的《新语文读本》始终坚持“用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孩子”的理念,从永恒主义“名著课程观”、经典自身的价值以及现阶段我国语文教育面临的困顿来看有一定依据。它以其精致的人文教育眼光、精选的阅读内容、匠心独运的阅读建议、崭新的语文教育观念,在多种语文读本中脱颖而出,独具一帜。作为语文课外读本,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著名语文教师王丽在引发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谈到"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可见,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确实应该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去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因此,把时评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创新手段。马恩来老师主编的《时评语文读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  相似文献   

14.
“双减”的实质是“减负提质”,即在提升教与学质量的基础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促使着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行为,高效、合理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本文便立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以“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为切入点,从“唤醒学生写作热情”“积累语文写作素材”以及“教授语文写作方法”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路径及其方式方法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专题背景我们本期发表一篇宏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可能会成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一篇重要文献。这篇宏文,不是对中学语文教育进行冥思遥想的空泛的理论之作,也不是满腔激情与义愤的批评之作。它是在《新语文读本》的编写过程中结晶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学术成果;是一群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自发参与语文教育建设实践的思想浓缩。  相似文献   

16.
专题背景我们本期发表一篇宏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可能会成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一篇重要文献。这篇宏文,不是对中学语文教育进行冥思遥想的空泛的理论之作,也不是满腔激情与义愤的批评之作。它是在《新语文读本》的编写过程中结晶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学术成果;是一群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自发参与语文教育建设实践的思想浓缩。  相似文献   

17.
我们本期发表一篇宏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可能会成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一篇重要文献。这篇宏文,不是对中学语文教育进行冥思遥想的空泛的理论之作,也不是满腔激情与义愤的批评之作。它是在《新语文读本》的编写过程中结晶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学术成果;是一群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自发参与语文教育建设实践的思想浓缩。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应指向学生长远的未来人生,即促进其可受用一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能的不断内生。阅读教学的自救之路在于“正本”,即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品位阅读能力;而写作教学的成功法门在于“清源”,即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的写作与生命言说逐渐合体。语文教育的内生指向在于“立人”,即为未来社会立有丰厚语文素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中语教改进行得如火如荼,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在教改中应运而生。此次教改与以往大不相同,其脉络以“立人”为中心,其趋势以“生命”为基础。新教材直接承继“立人”与“生命”之本,结构类型“三位一体”,整体风格简明朴实,编写规范:教学意义蕴含“三种飞跃”,命题全新,内涵深刻,亟待语文名家开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了语文教育家洪宗礼先生写作教育的思想框架。分析指出.洪宗礼写作教育的内核是“立人”,他主张从探索写作教学的基本序列入手,从阅读教学中寻求支撑,紧紧抓住“引写”这一关键,始终立足教“活”写“活”的理想境界,实现写作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