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问我答     
《中国高校招生》2003,(6):45-45
高考在即,如何预防“非典”? 问:我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能告诉我在此期间应当如何面对高考,又应如何预防“非典”吗? 一位非常焦虑的山西考生王庆春答:近来,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对“非典”是否影响高考而产生焦虑的心情。我们应当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每一位考生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会得到最有效的保障。在“非典”疫情未能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前,甚至高考的系列安排都可能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我们每位考生和家长都应放心的。  相似文献   

2.
为阻止“非典”疫情向农村蔓延,教育部动员农村成人学校面向农民开展“非典”防治教育。我听到媒体播出这条简短信息后,心情十分欣喜。在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群防群治、科学防治“非典”的紧急关头,教育部的决策者结合实际,迅速出此新招,这不愧为一个好主意,值得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3.
为阻止“非典”疫情向农村蔓延,教育部动员农村成人学校面向农民开展“非典”防治教育。我听到媒体播出这条简短信息后,心情十分欣喜。在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群防群治、科学防治“非典”的紧急关头,教育部的决策者结合实际,迅速出此新招,这不愧为一个好主意,值得高度赞扬。向广大农村、特别是农民开展“非典”防治教育,既是当前紧迫任务,又是较长时间的实际需要。虽然有单位、媒体已经在做工作,但是从需求量与贴近农民情况实际来看,仍是“杯水车薪”和“远水不解近渴”。由于中国农村的特殊性,如人口众多、多民族聚居、经济文化不平衡、信息…  相似文献   

4.
真诚祝愿!“月色浓浓如酒,春风轻轻吹柳,桃花开了许久,不知见到没有,病毒世间少有,切忌四处游走,没事消毒洗手,非典莫能长久,闲来想想好友,祝愿幸福永久!”这是一位读者朋友发到《中小学电教》电子信箱里的短信,让我这个小编辑着实感动良久。感谢朋友们在特别的日子里对我们的惦念与祝福。充满爱的世界里,相信“阴霾”不过是瞬间的闪电,“阳光”会更灿烂地照耀大地。我们会把《中小学电教》装扮得更美、更好、更有价值,让她与您在阳光路上同行,伴您走过生命的每一个辉煌时刻。借助“互动地带”这个平台,让我写下这份祝福:“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们默默的祝福,当月光洒向地球的时候就有我们真诚的祈祷,当流星滑过的刹那,我祝愿《中小学电教》的读者、作者及所有关心我们的朋友,平安健康、事业有成!”  相似文献   

5.
一转眼,又到了年终岁尾,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准备向公元2003年说再见。2003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恐慌,面对“非典”的考验,全国人民再一次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精诚团结,顽强地闯过难关:6  相似文献   

6.
“什么?南昌还是一例‘非典’都没有!?”看着报纸头条的同学们更加垂头丧气了,几天前还因为有一例疑似大闹“火车站”、“信天游”网吧、“超越”网吧而让同学们大呼过瘾,可这两天又退烧了。“嗨!天不助吾等也!”“天哪!您老人家凭啥只让北京、广州的学生停课?”“不公平!”平时课后“杀声震天”的教室里如今是“呼声如潮”。面对“非典”同学们的这种反应,我认为这不是大家对“非典”的恐惧,而恰恰表达了一种迎着困难上的精神。这时,人送美称“口水鸡”的王骏程也发言了:“非典,非典,有什么可怕的?老子当年得艾滋病……不不不,老子当年得流…  相似文献   

7.
每逢元旦来临之际,学生间都要互送贺卡,以表达自己辞旧迎新的欢快心情,表达对同学、朋友的美好祝愿。本来,这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儿,但一些学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盲目攀比,一味追求贺卡的“新潮和高档”,以为不这样就不能表达对同学的“深情厚意”。  相似文献   

8.
女作家毕淑敏的《假如我得了非典》在北京发表以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今年这个非比寻常的春天里,我们几乎“谈非色变”。毕淑敏以大勇气写下这个“骇人听闻”的文章标题的一刻,究竟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当读到文末“我必定还会回到这里……无论是我康宁的身体还是我飞翔的灵魂”这句话时,我久久不语。一刹那,我深深诱惑于那灵魂的浩瀚,期望与这样的灵魂灵犀相通——这该是怎样的奢望啊! 信心,勇气,宽容和坦荡的胸怀……在毕淑敏的文字里,你将与这些人类的优秀品质遭逢。这就是我在这里“拿来”这篇文章的原因。“假如我得了非典”——多么不祥的假设!而当我们只愿意绕过“不祥”,一味躲避的时候,那将是真正的不祥;当我们愿意并能够直面不祥,用科学、信念与执著与之抗争时,我们应该相信,“不祥”终将退却! 《假如我得了非典》告诉我和我们每一个人,面对非典,面对今后所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疾病,我们需要科学的精神,更离不开人文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百花园     
1.屈原:我自幼忧此“非典”兮,年既老忧亦重。2.孔子:有朋自“非典”疫区来,不亦乐乎。3.曹操:非典,吾命休矣! 4.李白:安能摧眉折腰惧“非典”,使我不得开心颜。5.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非典”患者俱欢颜。6.苏童:“非典”在城北地带迅速蔓延,香椿树街沉迷在南方的堕落中。7.卫斯理:“非典”的病毒是可以消除的,可是人类内心深处所隐藏的病毒又如何消除? 8.郑渊洁: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站成一排,戴着大口罩、小口罩、不大不小的口罩,等待戴着大口罩、小口罩、不大不小口罩的阿姨点名。9.琼瑶:情深深,雨濛濛……情在“非典”气喘中。10.贾平凹:“非典”让古城成了废都,但那妇人并不放在心上,口(此处删去576字). 11.王朔:过把瘾就死。不就是“非典”吗?唬谁呀? 12.鲁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鲜血淋漓的“非典”。13.梁羽生:看官要知“非典”结果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相似文献   

10.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怀,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里的“笑容满面”、“特别高兴”、“开心”体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无比高兴的心情,“一手……一手……”、“祝福”、“一边……一边……”、“祝愿”展示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幸福”、“难忘”表达了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的感受。两颗连在一起的心表现了…  相似文献   

11.
2003年4月22日,我们封校了。 这一刻我们才深深地感到:“非典”已离我们这么近了!恐慌、担忧,各种流言萦绕在耳边,各种媒体有关“非典”的报道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口罩成为最流行的“饰品”,方便面成为最安全的食物。然而,校园并没有沉寂,我们并没有消沉。在青春、活力、激情、团结、感动面前,“非典”又算得了什么呢?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股更加健康快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
hope,wish,want这三个词的意义相近,但其用法和含义还是有区别的。hope“希望、祝愿”表示预计有可能实现的愿望或将会实现的愿望;wish“希望、祝愿”除了可以表示可能实现的希望外、,往往用来表示希望与现状不一样,常用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的虚拟语气表示一种不大可能实现的主现愿望和向往或用作祝愿和祈祷。wish和hope的区别还在于:wish用于表示一种强烈的愿望,而hope则表示一种希求或期望,感情成份比wish轻。Want“想要”表示想要得到什么或想干什么。除此之外,这三个词所要求的句子在结构上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SARS病毒来了,我们进入了“非典”时期。这是一次突然降临的灾难,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到如今,距离广东省最早发现非典病例已6个月。这段时间以来,各种场合、各种人群的交谈都离不开SARS这个话题。在非典面前,生命有时显得如此脆弱,在非典面前,公民、政府、社区、学校……都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而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在医院,冲锋陷阵的是我们的白衣战士。因为非典,我们见证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精神;因为非典,我们见证了勇敢、真诚、善良、无畏……;因为非典,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相似文献   

14.
晚风摇曳,树影婆娑,天际边洒过一阵美丽的流星雨。大家忙着许愿,我想许多人都在祝愿亲人、朋友、同事以及所有的人远离“非典”吧!?近来,“非典”肆虐,人心慌惑,大家都忙着用电话传递着问候,用“短消息”传播着祝福,用眼神传送着安慰……然而,最令人心颤不止感动不已的是,常常听到许许多多的父母亲在电话那头深切的呼唤:“儿啊,快回来吧,咱不挣人家那个钱了……”然后便是默默的祈祷。我能想见,也许我们的父亲刚从田野回来不等磕掉鞋里的碎土不等脱掉头上的草帽,就急切地拨起了电话;也许我们的母亲围裙里还兜着喂鸡的玉米粒手里还拿着搅猪食…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中考是在“非典”疫情的警报还没有完全解除的情况下举行的,非常时期,非常中考。各省市的命题人,都能抓住“非典”这一热点和焦点话题,编写出不少与“非典”有关的试题,在测试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防治“非典”,从而使之成为2003年语文中考题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试就部分试题分类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2003,(11)
少先队员小朋友们: 在举国上下奋力抗击“非典”的重要时刻,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也即将来临。此时此刻,我们牵挂着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身体健康,你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希望全省少先队员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非典”,宣传“非典”,预防“非典”,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做新世纪文明小主人,做到“八个一”。  相似文献   

17.
非典五课     
今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非典型性肺炎”、“SARS”这两个一中一英词汇已不再陌生。它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恐慌;它曾经使我们经历了或大或小的活动区域受限制;它使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它使我们思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它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来的,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了。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撤消对北京的旅游警告。一个朋友说:她的儿子三岁,和姥姥一起生活在农村。那天姥姥和别人聊天,说是集市又开了。姥姥说:那是不是就没事了。回来的路上,这个小孩子跟姥姥说:病好了。姥姥愣了一下,才明白小孩子说的是“非典”没事了。对于小孩子来说,“非典”意味着妈妈不能时常来看他,意味着喝了一些预防的中药,意味着不能到集市去凑热闹。“非典”走了,这一切就又都开始了。但是“非典”走了,真的就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吗?我国是甲肝大国,红眼病、腹泻几乎每年都会暴发,“非典”也可能会换了一件衣服再来,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能轻易就将这场灾难忘记。我们不能让它了无痕迹地走。我们收获的应该不只是伤痛,不只是心有余悸。 做父母的,尤其有责任把这场灾难变为一笔财富,一笔能促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赈黉 《中国培训》2003,(7):59-59
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动应付与恐惧之中,往往多一些盲目和非必要的投入。而事过之后痛定思痛,就会多一些省悟和理性。比如“非典”对人们的袭击以及“非典”之后给人们带来的思索,就属于此类。处于“非典”高潮期,人们谈“非”色变,似乎大有晴天也见不到太阳的感觉。“高潮”对人们造成冲击,带来恐慌。而当政府发挥了作用、科学发挥了作用、群策群力之时,于是,“高潮”就走向了低潮;往日的昌盛和繁荣又来到了人们身边。人们由此感到:“非典”这东西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人们有了治的意识和动力,就会有控制和治愈的效果。我们由此前后之…  相似文献   

19.
时代英雄     
2003年的钟声敲响了,但这也正是人类噩梦的开始,一场灾难性的疾病——“非典”便踏上了它邪恶的旅程。2002年与2003年的冬春之交“,非典”这丧心病狂的恶魔正疯狂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以一副势不可挡的劲头正向着人类生命的底线汹涌而来。在这个危难的时刻,一群无名的战士站了起来,他们就是可敬的“白衣天使”。在这场与“非典”的生死较量中“,白衣天使”们没有退却,他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打退了“非典”这个恶魔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击。在抗击“非典”这个恶魔艰辛的日子里涌现了大批“黄继光”“董存瑞”式的英雄模范,如叶欣护…  相似文献   

20.
听雨     
季羡林 《中文自修》2023,(Z1):112-114
<正>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