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 8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举办了“互联网未来”论坛。谷歌全球副总裁、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Vinton Cerf博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吴建平等科学家齐聚一堂,共同展望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前景,预言基于海量数据和各种电子设备的联网,未来互联网将更“聪明”和智能,能“听”(语音上网和智能翻译)、  相似文献   

2.
欧洲委员会信息社会与媒体总司于2008年5月发布了名 “未来的互联网”(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的报告。报告对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所支持的欧洲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方面的研究项目进行了概述。本文将以此报告为基础,对欧盟在未来互联网方面的研究项目进行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互联网技术治理关键是确保“唯一性”过去几十年,互联网大体是如何进行技术治理的?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治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地址(Numbers)治理、域名(Names)治理和协议(Protocols)治理。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互联互通、互操作。为促进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在协商沟通中达成共识。如果达成了共识,那么治理就是成功的;如果没有达成共识,那么治理就是失败的。虽然互联网技术治理主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但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不应局限于技术本身。  相似文献   

4.
<正>互联网治理是指在全球统一互联网原则和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由各社会主体针对特定互联网发展领域,通过合作性治理结构,制定和改进治理政策,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促进公平,推动互联网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WGIG)将互联网治理定义为: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共同制定和实施互联网发展与使用的原则、规则和程序。从狭义上看,互联网技术治理主要涉及协议、域名和地址三大基础资源治理。其中,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负责协议治理,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负责域名治理,IANA(互联网号码分配局)负责地址治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未来学校具有五大特征:未来学校无边界,学生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技术,通过虚实融合的社会空间,真正实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未来学习自组织,学生根据大数据自主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学习进程等;未来学习个性化,教育充分体现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变得更加柔性化,充满人文关怀;未来学习具有协同性,人的智商不再仅取决于自己的大脑,而是取决于大脑与技术结合、自己与他人协同的程度;未来学校具有融合性,技术与教学、基础课程与个性课程、育人指导中心与各课程学习中心等高度融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及其应用》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掌握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互联网的实际应用技术,学会如何构建和使用互连网络,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设置和使用互连网络。  相似文献   

7.
<正>政策制定者必须将“互操作性”作为关键属性来保护,这基本决定了未来开放和全球互联网的问题还能否得到足够的重视。日前,一场针对互联网碎片化的讨论由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发起,主题涉及互联网碎片化的定义、概念、治理方式与未来发展。互联网治理论坛(IGF)咨询顾问维姆·德格泽尔与大西洋理事会成员康斯坦丁诺斯·科迈提斯在会上发言。前者介绍了IGF中针对互联网碎片化而产生的政策框架,后者则将互联网看作一种生态系统,并强调地缘政治在碎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的高层论坛上,云集了包括政府权威人士、知名企业家、专家和学者在内的全球顶尖人物。在高新技术产业论坛上,爱立信总裁柯德)11(KurtHellstro则为我们描述了信息技术未来的前景。柯德)I]认为,当今推动电信产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两个——移动通信领域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移动性和互联网正开始组合成移动互联网,它将带给我们一个能满足每一个用户的特定需求和情景的全新服务体系——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进行通信:度假时,我们可以使用掌上电脑获取本地旅游指南;在车上,…  相似文献   

9.
975计划“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05CB514800)由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网络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网络》2009,(3):32-32
英国电信公司(BT)的科学家Bob Briscoe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传输协议,可以在保证现有互联网简单性的条件下极大地提高互联网的传输速度。  相似文献   

11.
战术互联网是无线移动环境下的战术通信骨干网络,是实现战场前沿态势感知(SA)数据和指挥控制(C2)数据传输的主要通道。本文从战术互联网的不同层次,分别讨论了SINCGAS、EPLRS和MSE三大战术通信系统,详细介绍了MIL—STD-188—220C的五种信道接入技术,跟踪国外战术互联网的动态,为我国战术互联网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5月,联合国发布《全球数字契约》,将避免互联网碎片化作为优先事项之一,目标是推进开放、自由、安全、以人为本的数字未来,为未来互联网治理的国际对话提供基础。互联网碎片化问题需要得到全球关注和解决。在第十八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围绕互联网碎片化展开讨论。会议提出建立互联网碎片化描述模型,讨论了如何从“全球南方(主要指发展中国家)”视角避免互联网碎片化,以及为克服互联网碎片化可能带来的后果,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远程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形式,信息技术引入远程教学将是不可避免的。网络教学、虚拟课堂已成为21世纪远程教育发展的主流。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因其自身特点将受四种因素的影响:(1)学习支持因素;(2)经济因素;(3)技术革命和教学过程的整体因素;(4)网上教学功能开发因素。本文从远程教学模式的发展与现状,从科学技术发展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出发,对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过程(即各教学环节)作一设想,对影响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四种因素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网络》2010,(12):14-15
2010年11月12日,国际互联网工程组织(IETF)第79次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国际知名互联网技术专家、多项互联网技术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8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举办了"互联网未来"论坛.谷歌全球副总裁、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Vinton Cerf博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吴建平等科学家齐聚一堂,共同展望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前景,预言基于海量数据和各种电子设备的联网,未来互联网将更"聪明"和智能,能"听"(语音上网和智能翻译)、能"看"(地图和真实场景识别),而且安全性将更高.  相似文献   

16.
因特网(Internet)是指通过产业、教育、政府和科研部门中的自治网络将用户连接起来的世界范围的网络。因特网采用网际协议(IP)进行网络互连和路由选择,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实现端对端控制。因特网的主要业务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协议(FTP)、远程登录、万维网和电子公告板。曾用名有: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全球互联网、英特网等。  相似文献   

17.
因特网(Internet)是指通过产业、教育、政府和科研部门中的自治网络将用户连接起来的世界范围的网络。因特网采用网际协议(IP)进行网络互连和路由选择,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实现端对端控制。因特网的主要业务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协议(FTP)、远程登录、万维网和电子公告板。曾用名有: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全球互联网、英特网等。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互联网教育传播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互联网教育传播过程的探讨程智一、概述国际互联网即Internet,以下简称(“因特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媒体。因特网结构上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层面:技术层和用户层。技术层指的是因特网对网络技术方面的要求;用户层包括涉及各行业、专业用户所采用的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网络》2009,(7):44-4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魏亮做了《移动互联网安全》的报告。他首先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与无线互联网的区别。他表示,移动互联网与无线互联网并不完全等同:移动互联网强调在移动中使用互联网,特别是在快速移动中使用互联网,因此常常特指手机终端采用移动通信网(2G、3G、E3G)接入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而无线互联网强调无线接入,而非强调移动或快速移动中使用互联网,传统上与无线局域网直接关联,常特指便携式计算机采用802.11(WiFi)技术接入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  相似文献   

20.
成立"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联盟"(IIU),目的是为了整合高校中已有的网络基础条件平台(网络设备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应用支撑平台(行业级应用实验床)、业务创新平台(丰富灵活的业务软件、应用接口、数据资源)等三个层面平台资源,实现高校资源有效开放、共享,人才队伍协同,从而推动互联网技术研究和开发领域深入、广泛地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