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赵树理和张爱玲在1943年几乎同时登上文坛,显示了"通俗文学"强大的生命力。从两人的写作策略、作品问世的过程和面对各界不同的反应所持的态度三个方面看,两人的成名过程有不少的相似之处。他们的出现使"通俗文学"与五四新文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面对九十年代以来严肃文学被大众文化,通俗文学挤占生存空间的严峻现实,不少人忧心忡忡,倍感失落。严肃文学作家不必怨天尤人,不能惶惑迷乱,他们必须克服“唯我独尊”的孤高心理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求与通俗文学合流、与大众传媒牵手的契机与良策。  相似文献   

3.
面对九十年代以来严肃文学被大众文化,通俗文学挤占生存空间的严峻现实,不少人忧心忡忡,倍感失落.严肃文学作家不必怨天尤人,不能惶惑迷乱,他们必须克服"唯我独尊"的孤高心理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求与通俗文学合流、与大众传媒牵手的契机与良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南城镇通俗文学阅读情况的抽样调查为依据 ,运用现代心理学关于人的基本需求的理论 ,论述了通俗文学的消费性特征与通俗文学消费的价值认同基础 ,剖析了通俗文学消费与艺术价值观的背离现象 ,说明了确立正确的通俗文学价值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提高通俗文学水准有两条通途 ,一是提高文学品位 ,一是提高文化价值。通俗文学属于简单文化和俗文化。具体表现在它的来源和产生、文化诸要素构成、所担负的功能、所运用的技巧、所表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等方面。将通俗文学划为简单文化和俗文化是指通俗文学审美形态的初级性、基本性、普遍性 ,优秀的通俗文学同样包含着人们所需要的文化价值。给予通俗文学以恰当的文化定位 ,是关系到正确地发挥通俗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所在 ,是正确对待通俗文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俗文学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通俗文学水准有两条通途,一是提高文学品位,一是提高文化价值。通俗文学属于简单文化和俗文化。具体表现在它的来源和产生、文化诸要素构成、所提负的功能、所运用的技巧、所表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等方面。将通俗文学划为简单文化和俗文化是指通俗文学审美开矿的初级性、基本性、普遍性,优秀的通俗文学同样包含着们们所需要的文化价值。给予通俗文学以恰当的文化定位,是关系到正确地发挥通俗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所在,是正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中,海外从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板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海外是中国通俗文学文献的重要收藏地,特别是日本、韩国及欧美一些国家,不少重要文献在这里发现。其次,海外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重要传播地,不少作品被翻译和改编,对当地文学及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再次,海外有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在中国通俗文学领域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以二战为界,海外中国通俗文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二战之前,基本上是一种零星分散  相似文献   

8.
上海曾是中国通俗文学的大本营,都市的繁华、市民的激增、报章的兴办、文人的加盟等,使通俗文学在上海不断得到繁盛与发展。鸳鸯蝴蝶派成为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滥觞。新中国建立后通俗文学创作一蹶不振,中国的通俗文学让港台作家占据了大半江山。必须打破长期以来通俗文学卑下的观念,继承中外通俗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注重通俗文学寓教于乐的艺术品位,加强通俗文学创作的批评与研究,开拓通俗文学创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文学独树一帜。近年来,通俗文学研究呈现“热”现象,本文试图从界定、流变轨迹两个方面对1911—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众通俗文学做一个概貌式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
通俗文学不同于高雅文学和探索文学的显著特征在于它的趋众性,即它符合大众的社会理想、思想意识、民族习性以及接受习惯、欣赏情趣和审美定势,它要最大限度地趋向大众、贴近大众。这种趋众性规范制约着通俗文学相应的模式化。通俗文学的模式是指隐藏在通俗文学现象组织后面受制于趋众性的一种普遍规范,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定性,是通俗文学存身立命的根本。通俗文学的模式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更是在一定的文化传统背景里形成的,是一定的文化模式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映和表现,会随着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试论金庸、余秋雨和王朔创作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庸、余秋雨和王朔的创作虽然显示了不同的创作倾向,但都具有媚的品格和受众面广大、超越一般通俗文学趣味的特点;三人的创作无法简单地归之于高雅艺术或大众文化,而且在今天区分三人创作的雅俗已经失去意义,应该重视的是他们这类当代的大众性创作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2.
张乃禹 《考试周刊》2009,(38):35-36
通俗文学是相对于高雅文学或者纯粹文学而言的,通俗文学在韩国历来受到歧视,基本被排除在研究者们的视线之外。但韩国通俗文学具有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广受大众读者的欢迎。本文主要就韩国通俗文学,特别是通俗小说的有关论述进行了梳理,阐明了通俗小说在韩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将改变文学史的整体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又重回读者的视野,并进而登上了大学的讲堂,成为文学史家研究的对象。苏州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而苏州大学则是当今研究通俗文学的大本营之一。这一研究团队提出了知识精英文学与大众通俗文学应该“双翼齐飞”的文学史观,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通俗文学要入史,还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是否要‘‘向前位移’’;二是如何就中国现代文学史“双翼齐飞”的整体格局达成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考察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通俗文学批评,有助于观照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通俗文学研究.首先简述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的批评主体和批评方式,接着阐释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的审美趣味,最后分析了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繁盛的因为.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通俗文学自1978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呈现出日益纷繁的格局,同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接受。日前大陆的通俗文学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因而也诱发出一些问题:通俗文学对严肃文学构成了冲击;通俗文学本身曾出现了两极化(性、暴力)倾向;一些青少年从通俗读物中接受了不良的思想等等。显然其中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众对作品的潜在需要有关,也就是本文所要谈的“接受趣。”  相似文献   

16.
陈蝶衣将《万象》与“鸳鸯蝴蝶派”做区分是通俗文学合法性寻求的必然举措。“通俗文学运动”在通俗文学的定义、内容、形式、功能与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建立了通俗文学的理论基础。长篇通俗小说、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以及女性作者的新文艺小说是《万象》“通俗文学运动”的重要收获。《万象》对通俗文学“合法性”的寻求反映了沦陷时期通俗文人的文学想象。经由此举,通俗文学存在的“合法性”得到了一定认同。  相似文献   

17.
通俗文学的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的通俗文学是古代神话。“汉乐府”、“志怪小说”、“轶事小说”是两汉六朝通俗文学的标志。标志唐代通俗文学成就的主要是“传奇”和“变文”。宋代的通俗文学以话本小说和说唱诸宫调为代表。元代的杂剧当属于通俗文学范畴。长篇章回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等的涌现,使明代通俗文学呈现一片繁荣景色。清代通俗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达到了新的高度,侠义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问世是近代通俗文学的特色。当代,通俗文学蔚为大观,关键在于提高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胥远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4):63-68,73
作者对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进行发生学考察,提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两个精神本质:市场与消闲。不满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闸释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所遭受的新文学本位立场和意识形态制约,作者从通俗文学市场本质出发,指出市场最大化才是深刻影响通俗文学现代性发展和雅俗对立互渗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对中国通俗文学现代性进程和“雅”“俗”对立消解作新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影视艺术与文学之间看似单向的滋养与借鉴过程,实则是相互的。本文通过对部分通俗文学作品的具体研究可知,通俗文学倚重画面的营造,注意声音的“在场”,并引用场景与台词进行修辞,使影视语言参与通俗文学修辞成为一大趋势。这一趋势对纯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俗文学以其独特的品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无庸置疑的地位。近几年来,文学界围绕通俗文学所进行的论争,使不少人对原本熟悉的这一文学类属产生了某种迷惘与困惑。街头地摊上曾一度泛滥过的俗得令人生厌的所谓“文学”,使通俗文学身价倍跌,也因此而遭到普遍的针砭与指责,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而许多流行的为人们所推崇的通俗文学作品及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古典名著如《三国》、《水浒》、《西游记》乃至《红楼梦》,谁又不能将它们排斥于通俗文学的范围之外。于是,有人提出:通俗文学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确定、随意性很强的文学概念,对它的理解容易造成概念确认上的错位,以致造成通俗文学研究上歧说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