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丽娜 《科学课》2008,(7):29-29
学校开设科学课有几年的时间了。在不同年级上科学课,总能看到一些"小现象",可我认为,这些日常的小现象中往往蕴含着一些"大道理"。  相似文献   

2.
爆笑超市     
千千 《小学生时代》2022,(10):32-33
<正>现象科学课上,老师问学生们:“在日食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小夫说:“大家一窝蜂地跑出去观赏!”用途天天在学认字,妈妈指着树木的“木”字问:“这个字你还记得吗?”天天摇摇头。妈妈指着一个小板凳继续引导:“你看这个小板凳是什么做的?”天天挠挠头,说:“屁股坐的。”  相似文献   

3.
李松叶 《科学课》2014,(5):118-119
小学科学课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但是,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消极应对科学探究,导致科学课中出现了许多“假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的实验多,动手做的小制作多,学具也多,学具的作用也很多。学具使用得当,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如果在操作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不当就会出现学具变“玩具”的现象。那么,科学课的学具使用究竟要注意那些问题呢?一、学具的准备要力求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是一项高心智活动,科学思维是其灵魂。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是在日常科学课教学中逐步形成的,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经常历练。科学课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加大师生对话交流的思维力度,借以开启心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1.提高小话题品位所谓"小话题",指的是课堂上对一些小问题的交流,如"这样做可以吗?""刚才的现象大家看清楚吗?"等,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科学课一样,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制作一些工艺品、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科学课”,是在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内容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一门学科。“科学课”吸纳了当代科技发展的许多新成果,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综合的、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然而,在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时,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费时、低效”的现象,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洋思中学的创举,实践证明,这一尝试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也说明了一点:放手以后学生也能学好,  相似文献   

8.
如果问起小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科学课通常可以评为前三甲,可是一旦科学老师真正进入课堂上课的时候,却会发现学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井然有序,与我们想象中的“小科学家”“小探索者”大相径庭,更常见的是哄吵、无序的课堂,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复原科学课的本味呢?  相似文献   

9.
“三主一核心”是指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探究为核心。几年来,我们在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坚持“三主一核心”,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行知课堂、智趣课堂、生命课堂、生本课堂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坚持“三主一核心”,以“教学做”为切入口,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人手,以“做中学”为抓手,努力发展学生的动手、思维、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真实的教学现象,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科学本质、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问题,是科学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主张”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儿童学习科学的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课堂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问题。这些不真实的现象,都明显可以看出“以案定教”或“以教定教”的痕迹,如果我们能以“以学定教”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相信这些问题就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了,我们的科学课也就会更加趋于真实。真实的科学课所具有的特点:以学定教、学路优先、关注思维发展、关注能力发展、强化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分析《流动的水》一课是二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册内容是科学课的起始教材,重点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体验科学课的探究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为后续科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水与生命”“浮与沉”之后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4月7日~10日),笔者参加了江苏省“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实验研讨会,对“做中学”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自然会把对“做中学”的全新认识联系到科学课教学中来。科学课应该怎样教?“做中学”给了科学课什么样的启示?“做中学”与科学课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状态中?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些都是我们科学教师急需解决和弄明白的问题,笔者结合老师们普遍存在的认知盲点和困惑,从个人的认知角度和关注视点对上述问题进行界定和梳理,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动手做”是科学课教学的灵魂。“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说明了教材的作用。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是基本的方法。担任《科学》课的教师以来,每次上课,笔者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及学生年龄的特征引起了笔者很多思考,以下是笔者在科学课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4.
金素静 《教师》2008,(14):63-63
在初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推行的“科学课”,是由以前初中阶段的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课程。此项改革旨在超越学科界限,强调各学科领域的融合与互通,这必然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对“科学课”教学有效方法进行一些探讨。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运用知识迁移,这不但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仅靠实验室里的配备仪器来上科学课是有一定局限的。为了上好科学课,我有一只“百宝箱”和一双“灵巧手”。“百宝箱”其实是一只半米来高、近半米宽的木头箱子,其貌不扬,里面装的东西更是普通,有空牙膏皮、消毒筷的纸套、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注射器,香皂的包装盒、玻璃小药瓶、铝箔药板、空的易拉罐、小木板、泡沫板……。“百宝箱”里的东西在他人眼中可能是垃圾,但在我心里它们是宝贝。只要经过我一双“灵巧手”摆弄,它们就变成了一个个启迪智慧、点燃自信、培养志趣的小精灵,使科学课课…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了近二十节科学课,对科学课中的“问题”进行了一个专题研究,发现科学课中的探究之所以效率不高、程度不深,与“科学问题”的质量偏低直接相关。经过分析和提炼,笔者发现目前科学课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山东教育》2008,(5):62-62
“连烧饭的和门卫都去教科学课了”。 ——由于师资缺乏,加之副科定位,一些地方的科学课东拼西凑,全然应付差事。这背后反映的是教育界对科学教育的漠视,是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挤压。  相似文献   

18.
“光”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的内容,因为光现象非常奇妙、富有变化,备受各年级学生关注和喜爱。我对小学阶段不同版本科学课教材中所涉及的《光》单元的科学知识进行梳理,得出相关的科学概念及其联系的结构图。结构图显示,“光沿着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核心概念,“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是第二层级的概念,“光的散射和成像原理等”是第三层级的概念,其他内容则是运用概念解释一些光现象或者运用科学原理的发明制作。“光沿着直线传播”还是理解昼夜现象、月相成因、四季变化、早晚温差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上完科学课,小好问兴奋不已。一见到关主、小粗心和小灵通,他就嚷嚷开了:“今天老师说,人类目前正在银河系里寻找第二个地球呢!”  相似文献   

20.
很多小学科学课上教师设计好了记录单,并在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填写,但对于记录和记录单作用的理解却普遍存在问题,有的记录单成为科学教师点缀课堂的化妆品,有的甚至只是科学课上的一种“做秀”。在很多探究式的小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