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苏南通民间音乐是历经数百年保留下来的本土文化,具有独特的江风海韵、多样的审美形式和宝贵的文化价值,目前已经有多项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前期是进行音乐启蒙不可错过的最佳时期,本文据此提出了在学前教育中传承南通民间音乐的思路,并分别强调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南通民间歌谣搜集整理史是中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史的缩影,自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专门机构"歌谣征集处"起至今,南通民间歌谣的搜集整理从未间断。它受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学术地位。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梳理这段历史,是对地方文化史的补充,更是对中国民间歌谣搜集整理史的理性思考,将其回复到具体历史语境,阐述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传承和发展我国多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高普通中学生的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素养,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责任。在调查分析陕北地区陕北民歌融入初中音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陕北民歌有必要融入地方音乐课程,并从教育的理念、领导的重视、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课内外实施策略以及健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陕北民歌进课堂的的具体实施策略,已期丰富陕北地区普通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发展传承陕北民间音乐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通土布的历史渊源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土布与江南土布的传承关系、南通土布的历史贡献、以及南通土布的工艺特征、表现形式与地域风格均揭示了南通是历史上继松江之后我国传统土布织造工艺的复兴之地和集大成者。南通民间土布工艺是我国700年棉纺织手工技艺宗脉未断、沿续至今的杰出代表和工艺瑰宝。  相似文献   

5.
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民营经济为南通"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做出重大贡献。起步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南通基本现代化建设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作为重要着力点。一是创新政府投入机制,变"推动"为"拉动"民间投资;二是加大创新扶持力度,"转型升级"变"役使"为"引导";三是尊重市场法则,建立健全企业兼并重组中的民间资本退出机制;四是加速金融创新,畅通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渠道;五是推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保障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融资难"已成制约南通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顽疾"。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进行金融创新,从银行、资本、债券等区域市场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南通地方债权市场,合理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建立担保体系和银企服务部,打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壁垒;建立南通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部。  相似文献   

7.
民歌教学在音乐风格层出不穷的今天,面临着很大的冲击,面对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痴迷与对中国经典民歌的麻木,作为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生机盎然的民歌教学课堂,以激发学生演唱民歌的兴趣,并利用民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因为民歌是最好的材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拓宽教材、利用大众媒体,为民歌教学课堂输入新的血液、师生共同参与实践三个方面,让学生真正感受民歌之美,让我们的民歌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8.
洪娟 《文教资料》2009,(15):60-62
南通"纸马"以融合南北文化后的南通民俗文化为载体,直接记录和反映了南通人民的生活百态与审美习惯,体现了南通人民渴望消灾避祸、祈求吉祥幸福的心态.本文从南通"纸马"的信仰崇拜、民间俗神崇拜、宗教崇拜和巫术意涵等四个方面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9.
河北民间音乐与地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民间音乐是我国多种地域文化长期滋养的结果。我国地域广阔,也影响着河北民歌体裁的多种多样。以下是笔者对河北民歌的形成、发展、及其旋律形成做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音乐之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把民歌的种子播向下一代,保护、传承和开发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将本土民间音乐系统规范地纳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教音乐体系的社会职责,也是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具体措施,同时更加丰富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五河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造就了五河民歌在载体和风格上都和其他地方的民歌有很大的区别。题材上有号子和小调,没有山歌。旋法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外来文化和原居民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之下,五河民歌呈现出既有一枝独秀又有百花齐放的特点。本文以几首民歌为代表性,分析其在旋法、调式调性、结构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的歌词结构等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白茆山歌"是对以冯梦龙<山歌>为代表的明清民歌的稳定继承.作者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承方式两方面论证了"白茆山歌"稳定继承<山歌>的潜在原因,探讨了<山歌>未记曲谱的可能性因素,进而认为尝试以"白茆山歌"的曲谱填入<山歌>的文词,不失为揣摩明末民歌风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道家“大音希声”的美学思想,因其所体现的朴素、自然、清静之道,可谓之民间歌曲“神”之所在,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绕不开的一个美学思想,并贯穿于中国音乐的发展之中,是民间歌曲之筋脉。从“大音希声”出发,剖析民歌中所特有的质朴与审美意蕴。最终论证民歌是“以天合天”,从而契合了“希声”最本质的“大音”。  相似文献   

14.
青海撒拉族民歌和回族民歌种类繁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形态及演唱风格。对两个民族民歌共性与个性的比较研究,对于继承民族音乐传统,挖掘宝贵的民族音乐资源,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民族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态度应该是继承与发展,而对发展中的民歌演唱风格问题则成为当前民歌演唱传承中要突出解决的问题。了解中国民歌的特征下的唱腔风格,理解民歌作品的风格与歌唱声音风格的关系,培养歌唱者能演唱多风格民歌的能力.努力做到演唱风格与歌曲风格的统一,才能做到民歌演唱风格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呀呀油”:信阳民歌中的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田歌和山歌中运用方言"呀呀油"衬词而形成的民歌体裁。"呀呀油"体裁的民歌可以一人独唱,也可以众人合唱,其在歌曲中的位置靠后。音乐材料的运用或对比或重复,节奏型比较单一,歌曲情感表达颇具特点,由此显示出信阳民歌独特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7.
音乐创作领域百花齐放 ,流行音乐、现代音乐占了主导地位。在大力弘扬现代音乐文化的同时 ,详尽了解和掌握河北民间音乐特点 ,对继承、发展、创作具有民族精神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河北民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土民歌与民族声乐教学是根和叶的关系,民歌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五河民歌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其种类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地方风格鲜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五河民歌资源,在声乐教学中开展特色教育,对于五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和培养具有个性的声乐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和硕特是和硕特部的一个分支,又称西套和硕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包括阿拉善盟左旗、阿右旗和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这里的牧民热爱生活,同时也非常喜欢音乐。他们的民歌古朴而悠长,深沉而庄重。本文通过对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民歌音乐形态方面的粗浅分析,进而总结出民歌在调式、节奏节拍、结构等方面的一般特征,为今后对当地民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声乐界出现了"原生态民歌",这个现象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业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原生态民歌逐渐消亡的现实,笔者尝试大学生音乐教育与原生态民歌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原生态民歌的传承问题,使得原生态民歌得以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