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岩  王卫国 《科学课》2008,(11):28-29
著名作家冰心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孩子的可爱在于他本身对宇宙充满好奇、幻想和疑问。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问题”之中,在生活中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在新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能动地汲取知识的甘泉,拾级而上,步入科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部分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当孩子出现的问题时表现出不知如何应对的情况。在“双减”背景下,国家减轻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负担,且要求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但仅凭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此,班主任要在“双减”背景下引导家长展开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的缺点,有些缺点却是相当可爱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可爱的缺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使教师都能够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二是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中自觉地去发现学生身上“可爱的缺点”,找到良好的教育方法;三是使教师能够正确地、一分为二地对待孩子的缺点.解放一批被冤枉的孩子,使他们能抬起头来充满信心地生活。究竟什么是“可爱的缺点”呢?简单地说,就是动机是好的,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对于孩子身上“可爱的缺点”.要以冷静的头脑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孙伟 《教书育人》2007,(9):40-41
科学课堂时下流行一种“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说法,指的是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时口子要小,挖掘要深,不要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我认为,这一理念说得普通一些是指科学课的展开状况——在什么地方展开,展开得怎样。“展开得怎样”就是一种深度,越是展开就越有深度;深度有了,孩子的探究经历才会更真实、更生动、更有意义和价值。“在什么地方展开”,这是展开的基点,显示的是一种宽度;宽度的掌握也是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科学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使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旭东 《吉林教育》2006,(10):43-43
新世纪的自然课教学,不仅是对风霜雨雪、河流山岳等自然现象的简单描述,它应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在学生心目中播下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种子。因此,在对农村和城市孩子的教学过程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创造条件引导城市孩子更多的认识真正“自然”,引导农村孩子更多的认识现代“自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使他们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通缺乏学习兴趣,其中对政治理论课学习尤其明显。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呢?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实行课堂教学的民主化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所谓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就是在教学中,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以分析实际问题为依托,采取民主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此方法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此方法包括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民主讨论,教帅的总结评价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为了实现课堂…  相似文献   

7.
以“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思考,开展知识探究,构建以问题为引导、探究促真知的主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学会做父母     
要让孩子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应当遵循科学的育儿原则,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评价孩子的标准。过去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众多家长都知道表扬自己的孩子,一开口就是“你真乖”“你真可爱”等,这看似表扬,实质是让孩子具备“遵从”的性格,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力的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鼓励     
“留守儿童”是每个农村学校都面临的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很多孩子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对此,我们学校在开学初要求班主任详细登记,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对特殊的留守学生还建档立案,即进行个案分析,跟踪管理,在做好这些常规工作外,学校突出强化了“留守儿童”的“三自”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卢洪江 《广西教育》2013,(45):60-61
所谓科学“自学案”,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案。笔者认为,一份优秀的小学科学“自学案”,需要体现出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能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与学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利用小学科学“自学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内化出主动思考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索活动,但是,审视、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着随意、低效的现象,那就是用成人化的视角选取学习素材。“往往把孩子当成家庭主妇或单位的采购员、设计员”,情境与学习内容之间缺乏实质性联系,难以启迪学生尽快进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只有对所有孩子都给予关爱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意即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然而,现行中学教育存在一个怪圈——就是把教育的重心锁定在“问题学生”、“双差生”、“后进生”身上,而理所当然地认为尖子生、三好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从而忽视了对其的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韩跃平 《考试周刊》2011,(90):219-219
“做中学”就是让孩子亲历整个探究过程,注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重视孩子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法国的索菲·雷米在进行“做中学”培训时曾提到“做中学”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自己观察,从现象中提出问题,激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表达出诸如“我认为,我想,我的观点是……”等。法国的“做中学”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动脑。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师来说,用力是尽职,用智是敬业,用心是境界。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因被爱而学会爱。教师的伟大不在于爱那些人见人爱的孩子,而在于爱那些“不可爱”但需要爱的孩子。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个学生,即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真爱就是无私的爱,真爱就是真诚的爱,真爱就是博爱。教师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开启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5.
李文 《辽宁教育》2006,(7):50-51
一、让日记打开孩子写作兴趣的天窗。引导学生喜欢用笔“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部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两句都告诉我们,习作其实就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一种记录生活、表达感情的方式。大多数孩子在与他人聊天的时候。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甚至是眉飞色舞,但一提到写作。顿时像被霜打了的茄子——蔫了。究其根源,就是孩子没把写作当成是一种表达,他们只觉得那是作业,是为了考试而不得不爬的一座山。我们可以尝试让日记打开孩子写作兴趣的天窗,引导学生喜欢用笔“说”话。如何让学生爱写日记,坚持把日记写下来,而且越写越好呢?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爱玩的特点,在科学课中设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让他们在“玩”中探究,在“玩”中发现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形成科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孩子最缺乏的就是我们应该教给他们的“究竟应该教给孩子点儿什么?”是当前教师和家长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孩子们的现状,他们拥有的是什么,最缺乏的又是什么,他们最缺乏的就是我们应该教给他们的。现代的孩子们(限定为条件优越的大...  相似文献   

18.
孙素梅 《成才之路》2009,(14):38-39
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存在着“乱、浅、缺、和”几个方面的问题。“乱”就是说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缺乏条理;“浅”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深究;“缺”就是只会从问题到答案,缺少分析过程;“和”就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缺少主见。其病根与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曾贤友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29-229,231
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不容忽视,就是“加强思维训练要从小孩子抓起”。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研究实践中探索了如下做法:问题促进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综合启迪法。  相似文献   

20.
C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当孩子的问题变成句号后,一些教育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被忽视的更为突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缺乏孩子动脑的“时空”,缺乏开发孩子思维的“家庭作业”,一些学校只注重对具体解题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换句话说,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其实,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应当成为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问题意识只应该是其基本意识。问题还可以激活思维,思维被激活了,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