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批判新自由主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思潮之一。通过分析与评价社群主义的理论内涵及其合理性,阐发社群主义对我国政治实践的启示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群主义源于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界定,现已成为西方政治哲学中一种较系统的学说.社群主义建构了以社会本原取代个体本原的哲学形而上学;以社群中心取代个体中心的政治哲学;以公共的善取代个体权利优先性的美德哲学.这种理论的自觉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性所引发的西方社会危机.然而,对社群与传统的抽象化理解,使它在解决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危机上陷入了理论和现实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就正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社群主义深刻地批判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哲学基础,认为个人不能脱离社群;批判了正义优先性的观点,认为正义不能独立于善;批判了普遍性的观点,认为正义不是超历史的;建构了以社群观为核心的政治哲学,认为个人的德性应该接受社群善的引导。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从目前的趋势看不会动摇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得看到社群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墨菲是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后期她介入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拓展了<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走向一种激进的民主政治>中关于"政治先于社会"的命题,强调冲突与对抗是现代政治的本质特征.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多元主义激进民主,既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策略,又是超越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是当代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两个学派。当代政治哲学有着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自古希腊以来,政治哲学就是西方思想理论的重镇。自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后,当代西方形成了对于政治哲学研究的热潮。对于当代政治哲学的诸多问题的争论,由于其理论视域与方法论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两大阵营。两大学派在有关自我、共同体、正当与善、正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分配正义等方面的争论,可看作是当代政治哲学在其基本倾向上的全面展开,这些论题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的基本论题域。  相似文献   

6.
社群主义认为,社群才具有对个人的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相互映照、相互追问中理解个人和社会,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出了新的、科学的理解。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社群主义进行批判地分析,既可以加深我们对社群主义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吸纳社群思想的合理内核于自身,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将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7.
社群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 ,它是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它在西方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其中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后的国家职能的弱化是其直接的原因。社群主义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也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是在批判和反思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因而主张建立普遍的正义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公正的社会;而社群主义则认为美好社会生活的建立光有普遍的正义原则是不可能的,还需要有借助传统的社会美德而且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普遍的善。本文从新与社群主义争论的这一侧面出发来阐发二者的不同之处,以期对人们了解社群主义的基本观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相茹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3):9-12,21
社群主义把社群作为分析和解释问题的核心理念,强调个人离不开社群,社群对于个人具有优先性。社群主义以社会本原取代新自由主义的个体本原,这对批评个人主义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对于社群的抽象化理解,使其在解决西方现代性危机的问题上陷入了理论和现实的困境。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出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解释,这对于我们辩证地分析社群主义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理论界,对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新自由主义,人们已不再陌生,特别是随着约翰.罗尔斯(正义论)译著的问世,在政治哲学和伦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陆学人结合当代中国的“问题”背景给予了持久而热烈的讨论。其中,以麦金泰尔、沃尔泽、桑德尔、泰勒等人为代表的社群主义理论多被援引,成为讨伐新自由主义的手中利刃,甚至有人声称新自由主义已陷入困境,社群主义代表了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未来走向。本文试从社群主义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和理论诉求着手,结合目前西方理论界的现状、中国学人的特有心态,对这一误会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政府在对流行病的防控中为了公共的健康难免会对个人的自由、隐私等权利有所侵犯,这种侵犯产生了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这种公共善之间的紧张。个人权利与公共善之间的冲突不仅是流行病防控中伦理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政治伦理中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的焦点,因此,可以将流行病防控问题放置于政治伦理的视域中进行研究。自由主义把个人权利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强调权利对善的优先性,这种个人权利优先理论不利于流行病危机的解决。而社群主义的目标是公共善,认为公共善优先于个人权利,这与流行病防控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社群主义可以为流行病防控提供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意义上,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不过是人的食体与类互为外在地对立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修辞而已。马克思哲学已经在逻辑的层面上超越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各自所固有的局限性,在历史层面上超越了它们二者对立的前提本身,即扬弃了二者作为两种彼此对立的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历史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从本质上对道德信念这个概念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的剖析,指出了道德信念的作用主要在它是道德动机的最高形态,它能够把学生的道德需要、道德意志、道德意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希望广大德育工作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创造一切条件,让广大学生广泛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转化为坚定而又正确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现从目标、内容、要求、功能、方法等方面,探讨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培养途径,提出邓小平德育思想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对指导新时期德育工作和切实做好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德法律化的根据与界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的法律化是道德与法律关系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道德的法律化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有着学理上的根据。同时,道德的法律化又必须受到应有的限制。既不能不区分道德的性质盲目地实施道德的法律化,也不能不顾道德与法律各自的特点.把所有的道德要求都直接移植为法律。  相似文献   

16.
“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道德教育是关系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问题。而作为道德教育主阵地的德育课,从其课程体系和内容到教学方法都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将传统道德教育纳入大学德育教育,是一个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成为不少的哲学家和法学家广泛探讨的问题,近现代的实证法学家们提出法律与道德的不相关性,而代表自然法学派的法哲学家富勒则提出法律与道德的相关性观点,将社会的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认为义务的道德是维持社会得以正常进行而遵守的道德义务,是一种底端的要求。而愿望的道德是促使个人得以很好的发展及社会更加进步而崇尚的道德规范,属于一种高端的要求。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性,表现在义务的道德是愿望的道德的逻辑基础,愿望的道德以义务的道德为奠基并成为其必要性,二者共同成为了法律的内在逻辑要求,并赋予法律以内在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8.
理解理论视野下的学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作为一种思维或认识过程(活动),是内在心理坐标和外在实践活动的统一,是道德社会性、实存性向个别性、自律性转化的链条,是德性形成的基础。理解的育德意义渗透于德性形成的各个侧面,理解是学校德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