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明 《科学课》2008,(12):20-22
一、教学案例 《蜡烛能燃烧多久》片断——杯中的氧气烧完了吗? 师: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生: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足够的氧气。  相似文献   

2.
《燃烧和灭火》(第八册)教学设计与评析付国华,渠开选教学目的、教具堆备等(略)。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复习提问:氧气有什么性质?空气中有没有氧气?2.讨论:我手中的石头(出示石头)为什么在含有氧气的空气中不能燃烧呢?这说明了什么?3.师述:那么燃...  相似文献   

3.
生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步骤怎样?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步骤如下:(1)将光亮的细铁丝呈螺旋状绕在一根火柴上;(2)点燃火柴;(3)待火柴临近燃完时缓缓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装有少量水或细沙);(4)观察现象(变化中、变化后)。生细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师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条件是反应物相互接触。实践证明,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容易。绕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进行。生火柴的作用是什么?师铁丝燃烧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着的火柴起引…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的一次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有一起“事故”至今使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实验的课题: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兼做实验:碳、硫、磷、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实验,但对刚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感到极为新奇———铁丝也能燃烧?实验开始前,我也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交待得一清二楚,并加重语气强调:将铁丝捆一根火柴点燃在氧气中燃烧时,烧杯中一定要加少量水或细沙,以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使杯底破裂。氧气的制取及碳、硫、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非常顺利,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就出“事故”了。实验共分12组…  相似文献   

5.
章永军 《化学教与学》2011,(7):91-91,93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时,经常会有误差,有的误差是可以控制,但是有的误差是很难控制的。红磷在燃烧时,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程度时,燃烧的红磷就会熄灭。利用氧气传感器可以测定,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还有多少。另外燃烧的红磷在容器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消耗氧气的体积也不一定相同,那么把红磷放在哪个位置燃烧时,更有利于消耗氧气呢?本文主要在这几方面进行了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6.
许多书籍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这样一段叙述: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将燃烧着的木炭慢慢伸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否则,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聚集在集气瓶下方,将氧气排出,使木炭与氧气隔绝,燃烧很快停止。对此,笔者提出异议,试与同仁共同商榷。关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笔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做了多次。一种方法是将燃烧着的木炭慢慢伸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另一种方法是将燃烧着的木炭快速伸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结果实验现象完全相同:木炭都在氧气中正常燃烧。那么,为什么将燃烧着的木炭快速伸…  相似文献   

7.
一、物质燃烧一定需要氯气吗? 1.燃烧通常指的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应该讲多数物一质的燃烧需要氧气支持。我们通常所说的燃烧多指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如汽油、酒精、煤、石蜡等物质的燃烧。  相似文献   

8.
教学情景的创设应具有趣味性。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学生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学生的心灵升华,为其未来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并在探究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例如.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将氧气通入到放置在温水中的白磷上方,会有什么结果?”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但听到最多的是:“白磷在水中怎么可能燃烧呢?”然后老师就这个问题进行演示实验,发现温水中的白磷却燃烧起来了,顺势告诉学生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只是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跟氧气接触。学生顿时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9.
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见图1),存在三个问题:①氧气密度比水小——向上,难以与白磷接触,实验成功率低;②自磷在水中游离,与氧气接触的时间很短,燃烧现象短暂;③需氧气量大,现制氧气,费时。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0.
空气中氧气含量知识是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内容,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演示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出空气中氧气含量,此内容和实验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量化认识、探究物质世界有着重要意义.几个版本的教材都运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燃烧法测定原理是:在定容密闭容器中,利用固体反应物或液体反应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耗去氧气,  相似文献   

11.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巡视学生实验时,发现实验发生了小小的意外,一半学生将铁丝放在自制氧气中燃烧,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少数有探究精神的小组坚持不懈地再重复做了一遍,极少数学生暗自讨论,怎么会和书本上的现象不相符?教师默默地在旁边关注着,没有发表看法。第二天的实验报告显示:全班30名学生均看到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乙炔气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伴有大量黑烟,这是乙炔没有得到充分燃烧生成碳所造成的,若乙炔在纯净氧气中燃烧,就会得到氧炔焰,这一反应在实验室中如何获得呢?  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1:1醋酸与水的溶液滴加入管内与CaC2接触,得到非常平稳的乙炔气流,待气体验纯后,在玻管a的尖嘴管处点燃乙炔,然后打开止水夹让氧气从玻管b底部上升到尖嘴管处,此时火焰更加明亮,无黑烟.反应完毕后,可在玻管a上部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把多余气体通入储气瓶,防止污染.此装置也可以用来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获得…  相似文献   

13.
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火焰呈明亮的蓝色,烧杯内壁有水滴生成.2.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白色物质.5.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体系(-)空气和氧气二、典型题例析例1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C)物质和氧气反应都放出热量(D)具有可燃性解析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结合氧气的性质不难发现:氧气只能帮助可燃物质燃烧,本身不能燃烧,答案(D)。例2试写出铁、磷、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____点燃__,。_、3Fe+20。A…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科学课本中设置了《衣服的科学》、《水的净化》、《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溶解、怎样加快溶解》、《生锈和防锈》、《二氧化碳》、《氧气》、《燃烧和灭火》、《物质在变化》等内容。这些内容中蕴含着许多简单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及问题,例如:铁为什么会生锈?怎样防锈?物体为什么能燃烧?怎样灭火?当我们掰开一个刚出锅的馒头时,为什么会看到很多小孔?它们是怎样产生的?……这也正是初中化学教材的部分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以后学习初中化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中学讲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时,涉及到白磷在水下的燃烧实验。作为演示实验,大多采用直接通入空气,而较少使用通氧气的方法。有的参考书虽提到可用加热氯酸钾提供氧气,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不足:①即使不断移动酒精灯,也不易控制氧气的平稳放出。当通入氧气量过大...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实验24在介绍铝在氧气中燃烧时,采取了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燃烧的计算中,有时可以拆成各元素燃烧进行计算。一、硫化氢的燃烧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可以拆分成硫元素和氢元素分别燃烧。在氧气不足时,只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氧气富余时硫元素才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例1、(90上海):24毫升H。S在30毫升O。中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SO;的体积为:A24毫升B.30毫升C.20毫升D.18毫升[解析」24mlH。S燃烧H元素耗O。12ml,剩余18mLO。与S反应生成18mLSO;,故选项D符合题意。例2、[96全国〕:将amolH。S和lmoloz置于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101于帕…  相似文献   

19.
碳充分燃烧时,产物为CO2,不充分燃烧时,产物为COo那么,当给定具体质量时,其产物怎样确定呢?我们先做如下分析:充分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回2:32=3:8,即。不充分燃烧时:参加反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如:32=3:4,即一二一mC43”,。,、\、,,(J8,。、。、,_,、可见:()当——Z长时,产物为CO。;”“—””-”——一3“”’”“““—一“’,。、、t,4o,8。。、。、,。,、、。。,、(0当于<——<号时,产物为CO和CO,c”一””3”ta”3”’””“””———~“’/_\、,,o,4。。、…  相似文献   

20.
利用破底试管做氧气性质实验浙江海宁郭店镇中学(314412)童书绍(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取一个直径为20mm的破底试管,在酒精喷灯上加工成图中A的形状,长度约90mm,作为收集氧气和木炭燃烧的容器.取一个13×100mm的试管装配成氧气的发生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