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阅读与欣赏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行为,是读者在感知文章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思维,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精神活动。欣赏是在阅读认知的基础上,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活跃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及深刻的情感体验。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没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文学作品固然难以成为文学作品;没有深刻的情…  相似文献   

2.
×××同学问:《挖荠菜》的开头一段仅有一句话:“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这句话的含义和在全文中的作用,应该怎样理解? 答: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是这样的一次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张洁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作家,她真心诚意地跟青年读者交流感情,诚挚地希望人们不要淡忘了过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她是通过“珍爱荠菜”来完成上述任务的。所以,文章一开头就满含深情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阅读与欣赏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行为,是读者在感知文章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思维,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精神活动。欣赏足在阅读认知的基础上,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活跃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及深刻的情感体验。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足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没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文学作品同然难以成为文学作品;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欣赏主体也难以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所以别林斯基批评那些仅凭理性去理解作品的人说:“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趾头去理解作品更坏。”因此,中小学的语文阅读欣赏课,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让学生读懂几篇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美的艺术研究中,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感官所表达的形象来有意识的传达自己体验过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被这些情感所感染,同时又体验到这些情感。“艺术作品超越了个人生活领域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由此可见,艺术是人类情感经验传递的纽带。是个人情感经验转变为群体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曾写道:“在自己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惑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我在音乐欣赏课上采用了“听”、“写”、“画”、“放”、“讲”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学生被音乐唤起情感后,用线条、  相似文献   

6.
胡增发 《语文天地》2011,(18):31-32
托尔斯泰说过:"艺术的感染力的大小决定于三个条件:所传达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独特性;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艺术家的真挚程度如何,换言之,艺术家自己体验他写出来的感情深度如何。"对这段话加以分析,可以看出文学作品要有感染力,离不开感情。文学大师充分肯定了感情的价值。看到这里有些同学会说,我有情感,可就是写不好作文。笔者想说,你固然有情感,你的情感有何特点?不妨让我们走进文章中去分析这几首诗词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创作欲望是作家在艺术感受和艺术发展中因动情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要求。这种要求激动着他,困扰着他,也催动着他,使他想把自己体验过的一切传达出来给予别人。托尔斯泰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  相似文献   

8.
在自己心里唤醒亲身感受过的一种情感,然后运用动作,线条,颜色或用语言表达的形式,把那种情感传达出去,以便旁人也可以感受到那种情感——这就是艺术的活动。艺术是人的一种活动,它的要义在于:一个人自觉地通过某些外在的符号,把亲身感受过的一些情感移交给旁人,使旁人受到这些情感的感染,也感受到那些情感。引自《西方美学史》1979年版572页这是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给艺术和艺术活动下的精辟的定义。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个定义似可完善并归结为:客观世界——(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形象——外在的符号(包括动作、线条、颜色或语言表达的形式等)——(欣赏者的)情感——再创造的艺术形象——返照的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9.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指出:“艺术活动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托尔斯泰在这里强调的是:艺术活动的特点在于传达感情,以情感人。罗丹则更直截了当地说:“艺术就是感情。”由此看来,艺术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感情。既然如此,那么写作这一文艺创造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肯定地说:感情—写作之本。  相似文献   

10.
幼儿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求,美术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我情感表达以及和他人情感沟通的机会。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体验各种情绪。同时,幼儿还将自己体验过的这种情感情绪,通过绘画或手工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表现、传达给他人。在美术教育中,  相似文献   

11.
<正>从生态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朗读是内心世界对文章的意会,是内生态通过外生态的一种表现,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达内心的体验感受。通过有感情朗读,学生能够主动地体验到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而不是由教师通过板书、讲解"强加"给学生的,这正是生态语文所强调的核心理念:"尊重、唤醒、激励生命"。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语文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并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朗读是分不开的。朗读一篇优秀的文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文艺特征问题,也有两派不同意见:一是形象论,一是情感论。这两种意见是与文艺本质的两种不同理解相联系的:再现派强调文艺是以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派则强调文艺是主观情感的表现,这之间还有论争。例如,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理论专著《什么是艺术?》里说:“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而且还强调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用艺术互相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那么,显然违背了作文之道。文章作为一种情感载体,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愤怒出诗人”、“情动而辞发”等都说明情感对写作产生的影响。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渗入情感因素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走进生活,积累情感体验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家庭可以说是学生体验情感的重要“基地”。那里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文章的人有了真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会像泉水一样流淌出来。没有真情实感,不会写出具有感人力量的文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作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种方法。 一、活动养情法 中学生感情细腻、敏感,喜欢别人肯定和赞许自己的行动。所以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情感受到熏陶,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要求: 1.培养幼儿独立生活和相互交往的能力。 2.学习关心别人,体验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情感。 3.激发幼儿欢乐、愉快的情绪和热爱家乡的感情。二、情况分析: 我园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独自一人,在幼儿园虽然过的是集体生活,但很少去关心和帮助比自己小的幼儿,更无法体验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情感。我们设计的美食街活动,为全园孩子提供了一个能在一起交往、体验情感和独立做一些事情的活动环境。对这样的活动,幼儿是能够接受和乐意参加的。这个活动安排在春季学期,此时小班幼儿已入园半年以上,基本上熟悉和习惯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参加过全园性的游园活动,具备开展这项活动的基础。同时,本活动还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孩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正>情感是人对外在事物的满意与否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大有裨益,这些便涉及到了情感教学。一、情感教学的内涵和理论依据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因子,促使教学活动向积极方向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是"知情统一"的人文素质课,所选用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文优质美的名篇佳作。"文章不是无情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感情体验过程,让他们通过体验文章中的情感来激发自己内心的灵感,从而引发更好地创作。儿童文学会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就需要经常阅读一些课外书,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18.
歌德说过:“韵律有一种魔力,它甚至会使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们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情感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能是“观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  相似文献   

19.
情为歌之魂,歌唱艺术的情感来源于人性、文化和大自然的创意,是具艺术气质的情感反应,是把自己感受到的真切体验通过歌唱传达给别人的能力。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感情色彩,歌唱艺术表现了人们喜、怒、哀、乐的高亮点——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20.
张云波 《中国德育》2013,(23):65-67
心理学认为,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更是一种由外而内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通常意义上来说,感动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我国著名作家毕淑敏给感动一个最简单易懂的解释:"感动就是感情动起来了。"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是指通过回忆、活动、体验等一系列教学手段,使学生内心受到震撼和触动,从而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产生真实的道德情感,促进有效的道德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