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都基焱,辽宁庄河人,蒙古族,陆军航空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军队(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得国际展览会金奖1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02年被评为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200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并入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相似文献   

2.
1 项目负责人 杨叶伟:男,43岁,汉族,高级工程师,云南云铝涌鑫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多次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重大项目,积极参与铝电解过程的重大技术改造与革新,共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荣获"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先进个人"、"云南省‘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个人"、"云南省百佳智能型职工、"冶金集团成就冶金人物"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陈香美女,1951年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主任。我国著名的临床肾脏病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长期致力于以IgA肾病为主的慢性肾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肾脏衰老和老年性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两次担任“973”衰老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及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SCI收录论文全文54篇,累计影响因子196;被SCI他引451次,被中国引文数据库引用1828次。主编著作4部,参编著作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曾获“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解放军四总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国家药品审评专家,中华医学、中华内科、中华肾脏病等8种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4.
人物名片     
正李小年,1998年第五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1999年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主要从事工业催化剂技术与绿色工艺等的研究,曾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被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7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5.
<正>专家简介:李先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航),现任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西首批"八桂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014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计算和形式化理论等方向基础研究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先后作为主持人或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核  相似文献   

6.
林宗虎院士,现为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被授予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他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颇高的声望,是热能工程、气液两相流与传热以及多相流测量界的知名专家。 林宗虎教授对热能、核电、石油、化工等工程的重要理论——气液两相流和传热(包括两相流测量)进行了近40年系统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完成国家科研项目20多项并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此外,对过冷沸腾传热、稳定流动沸腾传热等均有研究成果。他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其它省部委级科技奖共12项(其中由他单独获得的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有3项)和中国专利4项。  相似文献   

7.
段洣毅1953年生于北京市,祖籍湖南省茶陵县尧水乡。1969年入伍,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在北京航空学院毕业。1989年4月,被派往德国留学六年,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谋部某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员。2003年7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全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总装专业组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全军第一届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子学会遥感遥测遥控分会常务委员。被评为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主持并参与多个军队重点项目的总体论证和研制建设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1项,国防专利5项,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中、外文专著5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总体论证、系统工程、对象建模、综合集成、网络通信等。  相似文献   

8.
于金明,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和中央联络的高级专家,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十七大党代表。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是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和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他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相似文献   

9.
专家介绍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 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副主委,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工程地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承担国家、省部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科研课题60余项,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出版专(合)著7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国际工程地质协会“Wolters”荣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霍英东奖、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等;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突出贡献博士”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谢庭生教授,1965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土壤农化专业,现为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当选中共湖南省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党员。2001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南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首批湖南省优秀专家。他长期从事土地资源系列研究和农业区域开发研究,先后主持和完成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11.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连续3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现任实验室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延栋教授。  相似文献   

12.
户万 《科学中国人》2011,(13):79-81
专家档案:冯金富,1964年出生,现任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空军级专家,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航空科学基金资助委员会评委,空军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空军高级职称评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先后被空军评为装备技术基础工作先进工作者、空军科研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博士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编写专著4部。  相似文献   

13.
曹惟庆教授1948年厦门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江苏化工学院兼职教授。历任中国机械传动学会机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工业学院机械设计及制造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1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个项目,承担及参加机械工业部、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机电部、一机部等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完成科研专著《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综合》、《机构组成原理》、《机械学》等专著及主编教材《机械设计》,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被SCI及EI收录10余篇,培养硕士生20余名,博士生14名。  相似文献   

14.
郝际平 1959年7月生于西安,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常务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建筑金属协会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空间结构》等期刊编委,政协陕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及工程力学的研究,特别是钢结构的研究。正在研究和已经完成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厅局及横向项目等,内容涉及钢结构高等分析理论、钢结构及组合结构的抗震理论及应用、空间网壳的形成及应用、桥梁疲劳寿命分析、板壳的受力分析等。先后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博士论文奖、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及授权专利2项。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众》2014,(12):F0003-F0004
<正>殷咏梅,女,1969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现为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从事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测及其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炎症因子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各1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3项。  相似文献   

16.
彭东林,教授,工学博士,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院长。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首批学术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和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的“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相继获得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的另一项成果“无线式数字远程智能专家评审系统的研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人物掠影他从事肝胆胰外科20多年,迄今已主持完成了14项全军医学重点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18.
正专家简介:施季森,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中心主任。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1991)、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92)、江苏省首席科学家(2007)、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2015)、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中国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副理事长,江苏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原"973"计划农业领域第三届咨询专家组成员,第四届咨询专家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19.
姜泊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教学名师和广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姜泊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诊治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和全国大肠疾病学组组长,是在大肠癌早期诊治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9部。  相似文献   

20.
雷秋模(1939— ),男,主任医师,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南昌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昌医院教授,南昌市第三医院、江西乳腺专科医院乳腺疾病防治专业学部首席主任医师.兼任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全国乳腺癌早诊技术专家组成员,2020女性肿瘤防治工程全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美肿瘤协会常务理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乳腺癌筛查专家组成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市场学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全国14种期刊常务编委、编委与主审专家.发表学术论文 150余篇,科普作品200余篇;主编参编出版《实用乳腺病学》《乳腺肿瘤病理与临床》《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等专著8部."藤黄糊剂治疗宫颈糜烂的研究"1982 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乳房再造成形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992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泌乳素受体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获2003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9mTc-MIRI显像癌评级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预后"2010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项.雷教授还分别获省市"五一"劳动奖、美国人体科学大会奖、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南昌市十大突出贡献人才奖、全国"百佳名医"奖以及各级科学大会荣誉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