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  相似文献   

2.
品读春天     
三月,正值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看,迎春花正悄然绽放——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带来了绿色。一大早我捧着诗集,耷拉着惺忪的睡眼与好友一同来到田野里,专程来欣赏这迷人的春色。好友却一脸恼怒:“一大早你就爬起来,春天哪是你这么欣赏的?”我笑而不语。  相似文献   

3.
品读     
切不可将远期目标当作近期目标,把美好蓝图当成指日可待的现实。教育需要时间,教育改革需要耐心。《纲要》提出的目标令人振奋,北京十一学校校  相似文献   

4.
品读汉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生命力载体。文章从汉字的形体篇、音韵篇、内涵篇三个角度论述汉字的美感;从姓名文化、字谜文化两个方面,展现汉字的艺术魅力。以作为今天多角度品味汉字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品读     
秦老师,我总觉得中国名著太复杂了,西方小说又繁琐,希望您能给我介绍一些通俗易懂的书。谢谢您!  相似文献   

6.
品读荷花     
湖面上盛开着一片荷花.它们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伸展着美丽而修长的身躯。瞧.那粉色的花瓣在微风中摇曳.淡黄色的花蕊随风轻轻摆动.像不像在跳一支优美的舞蹈宁荷叶像妈妈一样细心呵护着娇嫩的花朵.它们将荷花轻轻托起.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10,(1):103-105,112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学者谢泳在研究西南联大的时候注意到.当时同班的同学.后来的差别主要在机遇上:“是机遇影响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机遇。有才能没有机遇,才能慢慢就没有了;而有机遇,没有才能慢慢也会发展出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品读庄子     
阅读庄子不仅仅是阅读《庄子》这本书,更是阅读庄子这个人。《庄子》这本书和庄子这个人在不同阅读语境里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而品读庄子便是从《庄子》这本书里和庄子这个人当中分化出的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9.
儿童阶段的教育是一个人终生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小学语文教材将名家名篇汇集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最优美的文字、最真切的情感,因此,学生从人生起始阶段就能够与优秀文本对话,了解最杰出的人物和事迹。品读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读习惯,这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的幽默词,或是严肃人生的另类抗争,或是悲情人生的喜剧式宽解,或是游戏人生的童稚式打趣,别有一番美学风采。品读辛弃疾的幽默,有时比读他慷慨激昂的爱国词更能体味到欲哭无泪的无奈与悲凉。  相似文献   

11.
顾香 《广西教育》2012,(13):28-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语言积累,从而形成语感。品读是一种深入体会文本的阅读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从而感受文本蕴含的语言、形象与情感。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先生于1974年春分之夜创作的《听听那冷雨》是其散文代表作之一,不仅被收入高等教育文科教科书,还被江苏教育出版社收入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二),作为学生必读的基本篇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品读     
现在最大的考验是执行,是要提高国家教育领导力。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目前的《纲要》内容已经足够好,关键是如何确保《纲要》的顺利执行。一个《纲要》不可能对所有的教育问题做出解答,每一  相似文献   

14.
品读僧人诗     
僧人因独特的修行而具有别样的心境,往往能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感受生活和审视世界,其心中志趣结晶成诗,便奇妙无比。读诗,不可不读僧人诗。笔者在此选评几首,与各位朋友共赏。  相似文献   

15.
作文中如何把人物写活?如何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很多同学关注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小小说《立正》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影像品读     
《苗岭人勤春更美》林启源 作者抓住苗岭云雾缭绕的时机,以背喷雾器的农民和小牛为前景,渲染了苗岭春色之美,主题鲜明,竖构罔也表达了画面纵深。只是,光线显得平淡.景深显得不足.尤其是前景清晰度稍欠缺。建议拍摄时“近取其质(细节)远取其势(氛围)在选择聚焦点时服务于主题。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通过品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达到亲近文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语感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章精彩片断,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进而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寒冬静夜。一场雪飘飘洒洒而来,翌日。便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自古以来,多才敏感的文人骚客。在无数个雨雪霏霏的冬日里,难免触景生情,见物起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雪名诗。  相似文献   

20.
品读     
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上的局限性决定了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时下不会取得人们所期望的大发展,相反却有可能继续萎缩。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张力跃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