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现代社会大数据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和全体国民的重要事物,大数据在带来巨大便利和商机的同时也会对个人数据信息带来侵害的风险.之前的研究结果都倾向于认为应当通过援引民法上“隐私权”的规定保护个人数据,但是事实上“隐私权”本身尚不足以完全涵盖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数据面临的各种风险.在大数据时代这种风险是和大数据本身相伴相随的,如何看待和认识这一风险将影响对大数据本身的价值认识和政策取向.大数据时代公民对于个人信息的知情和选择权以及处分权必须得到保障,除了技术手段和刑法保护之外,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性法律文件和确立“告知和同意原则”对应对数据化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挑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常宇豪 《情报杂志》2023,(5):184-191
[研究目的]个人信息利用是大数据时代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个人信息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既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个人信息产生促进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正效应,又可以因不当或违法利用个人信息形成产生危害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负效应。研究个人信息对公共安全的影响效应与风险应对,有助于促进正效应而克服负效应,实现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历史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系统剖析了个人信息影响公共安全的原因、方式,以及风险防范。[研究结论]正效应中的个人信息利用以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为目的,可能存在因个人信息过度处理侵犯个人信息权益之风险,应通过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平衡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关系;负效应中的个人信息利用属于不当利用或者违法利用,目的是非法获利或者故意破坏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应通过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等保水平,强化个人信息出境管理、加大打击力度等措施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我国现行的个人信息授权仍停留于最原始的"概括授权+例外"模式,该模式下的个人信息类型化不充分导致了再利用成本巨大、授权形式化和目的限制原则落空等问题。[方法/过程]欧盟的GDPR模式通过充分保护原则使信息主体的控制权延展至大数据流转的各个环节,而美国的"场景风险"模式则通过场景下的风险自评授予企业更大的数据利用自主权。综合借鉴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对我国个人信息授权制度加以改造。[结果/结论]在初始收集阶段以重要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三维度四层次的类型化方案,不同类型个人信息采用不同授权要求以强化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在信息再利用阶段则以提升利用效率为导向,开放"情景一致"前提下的个人信息再利用,在超越原始"情景"的利用中引入第三方风险评估机制以实现层次化的信息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4.
金泓序  何畏 《情报科学》2022,40(6):132-140
【目的/意义】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新的挑战,既有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亟待 完善,研究个人信息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能有利于提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应的对策。【方法/过程】基于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状况,找出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发掘个人信息保护 的影响因素,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结论】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加大个人信息保护的投入,明确个 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界分,完善可识别化要素,重塑知情同意原则等,从多途径、多维度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创新/局 限】本文是对我国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的宏观研究,在微观层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层 剖析。  相似文献   

5.
处在当前的网络发展环境下,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这为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以及充分利用,辅助企业以及个人能够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在网络中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个人信息的类型及大数据时代网络下个人信息侵害问题加以详细分析,然后就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及解决策略进行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数据经济空前繁荣的背后个人信息盗窃行为日益猖獗,个人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现行防范个人信息盗窃的技术手段存在滞后性,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较为分散,不利于个人信息的全面保护。应当加速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升级迭代、加快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强化对个人信息盗窃的行政监管,构建系统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是由英语"Big data"一词翻译而来的,本文从大数据视角切入,详细地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的特征,阐明了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着账户被不法分子盗用、侵扰个人隐私、无法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等问题,进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行业推进的方向、法律规范的方向来探究解决方法,保证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交网络平台能够正常运转,特别是为了保护互联网上个人信息的隐秘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云计算时代大学生信息安全的保护的对策,目的是加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大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和传播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护现状及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探讨造成信息泄露的原因和途径,最后提出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做好保护措施,对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俊山 《情报杂志》2022,(12):125-131
[研究目的]大数据时代,开源情报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价值日益凸显,但是开源情报与个人信息安全之间存在一定张力,对个人信息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开源情报中得不到妥善解决,那么势必阻碍开源情报的发展。因此,探讨开源情报与个人信息之间的关系,开源情报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影响及应对思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开源情报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的现状,通过系统文献分析及实践考察总结了开源情报与个人信息之间的关系,以及开源情报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了激活开源情报价值,规范开源情报工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应该重塑个人信息概念、保障个人信息自决权实现、遵守个人信息处理正当原则、确保受损的个人信息权益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是信息科技领域继web.2.0和云计算之后又一令人瞩目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指出了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图书馆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在新环境下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探讨和提出了如何应对这种困境的信息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指出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如何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8,(4):128-129
大数据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个人信息安全的隐患。大数据环境下,学生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被收集、整合就会发现学生的隐私信息,一些高校与校外企业任意对大学生个人信息加以处理与利用,这引发了信息安全的风险并侵害了大学生的人格利益。本文主要探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信息安全的保护的对策,目的是加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大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和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个人敏感信息的法律规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敏感信息是被认为具有特殊风险,从而通常受到特殊保护的个人信息。数据采集主体对个人敏感信息的征集与处理要遵守一些特殊的原则与条件,如本人同意原则、利益衡平原则、个人参与原则、责任原则等,我国应借鉴各国立法的共同做法,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个人敏感信息"作出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实质损害原则——美国信息隐私保护利益平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建珊 《情报科学》2007,25(11):1723-1728
欧盟平衡个人信息隐私权和公共利益的原则是充分利益原则,只有在证明公共利益是充分必要时,才能适当减损个人信息隐私权;美国则更为重视信息自由流动的价值意义,在平衡个人信息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时,采取实质损害原则,保护个人信息隐私免于披露必须证明披露信息对个人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本文在分析我国建设征信体系时所处的背景及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后,建议借鉴美国信息隐私保护的利益平衡观,在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方面,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传统的装备科技信息研究无论在需求对接、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成果表达、推送方式等各个环节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文章主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装备科技信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大数据时代装备科技信息研究系统总体框架,探讨装备科技信息研究系统的实践应用,提出要以重塑大数据时代装备科技信息研究流程为重点,以装备科技信息研究体系的建设和应用为基础,大力推进装备科技信息研究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用户量的增加,每天都产生数以亿计的数据,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这就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几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数据量庞大、数据冗杂、数据和数据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文章主要阐述了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根据这些机遇和挑战调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困境与保护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盼盼 《现代情报》2019,39(6):149-155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理论与保护路径还有探讨的空间。[方法/过程]从理论困境入手,主要分析个人信息与数据、隐私的概念界分以及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辨析;从保护路径入手,主要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结果/结论]在理论层面,个人信息的概念,应从闭合的"可识别性"到开放的"伤害风险"把握;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应从单一的私有化到复合的两面性理解。在保护路径层面,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趋势,应实现由"碎片化"到"体系化"、"宏观思维"到"微观思维"的转变;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着力点,应基于"资金、手段、规范"三位一体的具体展开;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监管,应变革"政府参与"模式;个人信息保护中行业自律理念,应实现由原则性的指导到具体性的实践;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应拓宽"事前保护"+"事后保护"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便携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和研发中的信息伦理失范及其治理问题。指出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信息异化、数据权利、信息隐私和数字鸿沟等网络信息伦理问题。最后,从伦理治理的角度出发,文章提出了一组促进和谐信息社会有序运作的网络信息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落地标杆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自然性、非接触性、不易察觉性、并发性等特征。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领域和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缺陷引发的风险和信息处理合法性风险使得人脸信息的保护备受挑战。人脸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重要合法性基础,“知情同意原则”在人脸信息保护方面面临实践困境。因此,我国亟需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有必要从法律层面(源头上风险治理)、技术标准(填补式风险治理)、监管沙盒(适应性风险治理)三个角度来完善我国人脸识别技术风险治理体系,在人脸识别技术创新应用与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之间寻求平衡,从而打造负责任的人脸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