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把视线聚焦在新媒体的媒体语境当中,以百度百家号为例,考察了新媒体用户在内容层面、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上的认知与使用模式。基于对百度百家号用户媒介认知与媒介使用情况的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从新媒体用户重点关注的文章类型、内容来源的关注度以及网络内容的信任度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用户的内容消费特征并提出了优化网络内容平台内容建设机制及信息扩散机制的策略与建议。在用户层面,需重点培养激活核心用户以提升内容生态的活跃度;在平台层面,需纳入优质内容资源,重视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2.
去年下半年以来,喻国明学术工作室①展开了"基于中文搜索引擎大数据的新媒体用户信息行为与内容建设机制研究"的课题研究,本文是其中的子课题之一"移动互联网年轻用户内容消费偏好研究报告"的结论部分,它是我们基于对用户洞察的趋势研究和对百度百家号数据的实证分析,所得出的关于在移动互联网的条件下,如何将网络内容与青年用户的匹配逻辑与操作策略所得出的分析性结论。  相似文献   

3.
去年下半年以来,喻国明学术工作室①开展了“基于中文搜索引擎大数据的新媒体用户信息行为与内容建设机制”的课题研究,本文是其中的子课题之一“移动互联网年轻用户内容消费偏好研究报告”的一部分.针对年轻人群的百家号内容消费偏好,我们的研究沿着“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与新媒体环境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用户信息获取习惯与信息获取方式,推动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朝着移动终端交互化趋势转变,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为例,通过数据统计,从读者关注情况、微信菜单使用情况以及图文推送阅读情况等方面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构建移动互联网交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交互"微"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丁钊 《中国广播》2014,(3):12-13
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提出广播媒体应重视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以及用户的特点,在理念、渠道和平台方面善于向新媒体公司学习,学会揣摩用户的心理及需求,度身定制用户体验良好的新终端音频产品。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信息需求,力求在内容个性化、平台主流化、机制市场化、业务多元化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满足大众阅读方式和节奏改变的需求,解决传统出版方式以及新媒体应用不足的局限,科技期刊必须主动融合新媒体,探寻新的出版模式:通过深入分析科技期刊微信订阅号的规划设计与运营推广:基于用户需求,定位和构建期刊微信平台;以内容为王,策划平台信息的发布;以用户体验为宗旨,安排平台信息发布形式和时间;注重信息匹配,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扩展渠道,多形式推广微信订阅号,为科技期刊的新媒体发展之路提供完整的策划和运营思路.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核心渠道.2016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4周年,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06亿,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过1000万个,每天用户访问次数超过30亿.①微信阅读成为移动端最主流的阅读方式,当前学界对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机制、运营策略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对其定位策略和文本表达关注不够.本文以微信自媒体大号“咪蒙”为例,分析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内容、基本定位和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8.
张洁 《传媒》2018,(2):56-5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网红"是指在新媒体平台吸引、聚焦大量粉丝关注,争取网络用户能力极强,能够在众声喧哗中传播主流价值观、道德观,发出具有影响力的真声音、好声音,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9.
张园 《今传媒》2014,(5):28-28
正主持人语: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大跨步发展,信息网络广泛覆盖,新媒体层出不穷,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大量普及,开放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已经逐步建成并随之应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发展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充分、高效地进行资源整合,互联网  相似文献   

10.
葛文婕 《中国广播》2014,(10):77-79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海量的视听内容。各广播电台纷纷发展新媒体,建立音频平台,参与“大音频”的竞争。本文通过分析央广网《听天下》、北京广播网《听吧》等传统媒体音频平台,以及百度、豆瓣、A8等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音频平台的特点,认为网络环境中只有生产适应用户需求和符合互联网运行规律的内容,把内容做好做扎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9年相关案例、事件和数据为基础,从新闻行动者、新闻内容、分发渠道、受众四个方面描述本年度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图景,概括年度变化特点和预测未来趋势。研究发现:本年度媒体融合面向移动互联时代进入更加纵深化发展阶段,专业媒体的规模进一步整合压缩,自媒体的监管政策加强。新闻内容产品呈现出混合情感传播模式主导下的可视化形态特征。传播渠道上,媒体通过平台化和移动化不断拓宽传播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并进一步将传播渠道下沉到基层。算法推荐和人工编辑相结合成为内容分发的主要机制。新闻受众方面,网络新闻与短视频的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时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美贸易战等重大事件,网民的爱国情绪表达与媒体的宣传形成共振,全网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总体上看,平台媒体驱动下的视觉创新与技术调适是2019年新闻业变化的主要趋势。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视频将成为更加主流的内容产品形态,传媒业也将深入探索5G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2.
Compassion International is a prominent Christian humanitarian organization. Working primarily via a digital platform, Compassion International aims to connect financially stable sponsors with impoverished global children. This essay deals with Compassion International’s online sponsorship platform as an illustrative case study of a neoliberal media ecology and the digital, humanitarian, visual, and Christian rhetorics therein. Compassion International’s sponsorship platform presents a triad of appeals that (re)imagine would-be sponsors as digital missionaries fulfilling God’s commission, as stand-in family members, and, ultimately, as consumers. Compassion International’s sponsorship model is digitally rendered via a marketplace platform in which children are placed into virtual shopping carts. Both children and Christian users are, this essay concludes, coopted by a digital rhetoric of capital.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术资源推荐服务是新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学术资源推荐可通过关联规则向用户推荐其满意的、相关度高的学术资源,关联数据架起了图书馆学术资源推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学术资源推荐系统框架,并展望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阐释图书馆线上阅读空间的内涵、功能与模式,指出我国图书馆发展线上阅读空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加强线上阅读空间建设与服务,图书馆应从优化服务平台架构和构建新媒体云阅读平台方面完善线上阅读空间布局,从开拓资源建设路径、强化资源整合功能和注重特藏收集利用方面丰富线上阅读资源内容,从提升线上资源存储能力、提高资源获取便捷度和参与联盟虚拟空间服务方面提高线上阅读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5.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a media company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a publisher or broadcaster producing or aggregating, bundling, and distributing content. In this scenario, the content creation mainly is done by professionals. However, with the advent of mobile devices and ubiquitous Internet access, users have been enabled to produce content themselves. This gave rise to a new form of media companies: the platform operators, who aggregate, manage, and distribute user-generated content. Based on a historical summary, this article deline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ew approach of content distribution, draws comparisons to the traditional media companies, derives implications for the media markets, and provides a definition for the term media company that is valid in both the online and offline world.  相似文献   

16.
While services for fact-checking and verification to counter fake news in social media have increased, littl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how journalists and the public perceive such services. This study reflects the outcomes of REVEAL, a three-year European Union research project investigating the use and impact of services for fact-checking and verification.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32 young journalist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social media users’ online conversations, we contribute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ways that journalists and social media users perceive online fact-checking and verification servic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e young journalists were largely unfamiliar with or ambivalent about such services, they judged them as potentially useful in the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ic process. Yet, they were unwilling to rely exclusively on these tools for fact-checking and verification. A comparison of journalists’ perceptions with those of social media users reveals social media users are similarly ambivalent. Some accentuated the usefulness of such services, while others expressed strong distrust. However, the journalists displayed a more nuanced perspective, both seeing these services as potentially useful and being reluctant to blindly trust a single service. Design strategies to make online fact-checking and verification services more useful and trustworthy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7.
在风险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不仅是衡量现代性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催生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社交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改变了风险传播的景观,使得风险认知和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近核电站建设区域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查,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对受众风险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考察社交媒体环境中信息的质量对受众反应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信息质量可以通过影响用户的风险认知、风险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三个变量影响其风险信息搜索行为,从而证明社交媒体所构建的信息环境会显著作用于人们对于风险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本研究的发现期待可以为风险传播中的有效公众沟通策略以及线上风险信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秦琴  柯青  谢雨杉  汪传雷 《情报学报》2022,41(2):176-187
健康网站是用户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线健康信息的质量关系到患者、医生、网站运营商等所有相关者的利益。网站页面元素是在线健康信息的载体,用户对信息质量的评价依赖于对页面元素的感知。本研究基于在线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原则划分页面元素,采集和分析相关页面元素上的注意力分配;利用调查问卷收集质量评价数据,分析质量评价与页面元素注意力分配的相关性;通过凝视提示回顾式发声思考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用户的主观感受,以解释质量评价与页面元素注意力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其他页面元素,用户在医生认证资质和广告上的注意力分配较多;用户对健康信息权威性、保密性、公开性和广告政策的评价分别与相应页面元素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正相关,对补充性和归因性的评价分别与相应页面元素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负相关,而对合理性和透明性的评价与相应页面元素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不相关;最后,从用户主观感受的角度揭示了注意力分配和质量评价产生关系的内在原因。本研究丰富了在线健康信息质量评价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为改善在线健康信息内容质量和健康网站界面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技术理性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介的出现也给话语的生成带来颠覆性变化。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属性,他们集聚了多重的目光,网络社会给明星带去更为复杂的表演"舞台"。近年来,明星人设崩塌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且通过网络传播形成了恶劣社会影响,这进一步让我们思考明星形象在构建时面临的困境。文章通过探讨明星主体自我塑造的方式来证明其商品化的本质,指出网络环境已然对其形成了"全景监狱"式的监控;明星游荡在"自我"和"他者"间的焦虑引发了畸形的社会认知模式,文章由此强调了当下明星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